HR經理如何從崗位職責角度制定選拔標準

從職位角度制定選拔標準,要透過工作分析找到招聘崗位的任職資格。所謂工作分析,就是透過收集崗位的相關資訊,找到其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和任職資格的過程。

一般而言,人力資源的工作目標,主要從三的角度思考。

1.崗位工作依據

崗位的工作目標需要從多個角度分析。以人力資源管理為例,首先要考慮的是,設定這個崗位工作的依據。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一定是基於企業的經營目標或戰略目標考慮,人力資源部門的目標,也是基於如何有效地支撐企業經營目標和戰略目標的實現考慮,並依此制定人力資源規劃。人力資源規劃的內容就決定了人力資源部門,在規劃期限內的工作策略和工作重點。

一般而言,如果企業實行擴張性戰略,人力資源部門人力資源經理的工作目標就會在三個方面有所體現:

內、外同時選拔

在招聘時,擴大外部招聘,並積極地進行內部人才培養,促進內部人才晉升,從內、外同時挑選企業在未來需要的人。

加大新員工培訓力度

擴張性的戰略會給企業帶來很多新人,對新人的培訓會成為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相應地,從績效角度、薪酬角度和員工關係角度來講,都有相應的要求。尋找一個崗位的工作依據就是尋找它的目標,即為什麼目標服務,為什麼物件服務,比如,人力資源部門,服務物件就是企業一線的業務部門。

工作職責的思考

在考慮崗位工作時,要考慮職責是什麼,為了實現目標,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務等問題。

關於這三個問題,可以概括為依據什麼、為了誰、做什麼。比如,業務部門主管把寫工作說明書任務交給人力資源部門,人力資源部門認為自己不是最熟悉崗位工作,於是開始相互扯皮。此時就可以套用公式:人力資源經理的工作目標是依據企業的經營目標和人力資源的規劃,其工作職責是為一線業務部門提供人力資源管理的策略和技術支援。

判斷一個人的工作職責,哪些職責佔用了大部分精力,就是其核心職責,剩餘的就是次要職責。

2.工作職責分析

任何職責都是由不同的工作任務組成的。比如,制定企業的人力資源規劃是一項職責,而職責的工作任務由四步組成:

第一步,梳理組織結構;

第二步,分析企業未來人力資源需求;

第三步,盤點現有人力資源數量;

第四步,確定未來人力資源缺口。

完成任何一個工作任務都有相應的流程。

培訓分解

分析管理人員的培訓需求的流程是:

第一,制定管理人員的培訓標準。

第二,基於培訓標準設計調查問卷,即設計其調查工具、診斷工具。

第三,實施調查。

透過分析,發現每個流程所需要的行為是不一樣的。有的可能需要與對方溝通,有的需要跟對方協調,有的需要獨立展開分析。把工作肢解成細小的部分,就把崗位的職責分析得淋漓盡致。

整合相關內容

對職責進行了分解之後,還要注意對職責當中相關或者相近的內容進行整合,儘可能保證每個職責的獨立性。需要分析的是:完成以上步驟需要具備的條件,即KSAO模型,需要的知識、技能、能力以及其它因素,性格特點,需要具備的經驗等條件,每一項分析都可以用分解的方法。

梳理考核指標

指標在對其職責進行分解分析的過程中,已經完全得到,接下來所需要做的是從職責角度出發,梳理崗位應該用到的考核指標。

在所有職責當中,包括可以用數量衡量,無法用數量衡量兩種情況。例如,對於銷售崗位,可以透過數字,對工作的完成率簡單而清晰地進行考察,如果某個崗位的職責是負責企業的文化建設,顯然就不能用數量進行考核,而必須要用質量考核。

還有一類指標,既不能用數量考核,也不能用質量考核,而是要以工作的時效性去考核,即是不是按照時間的要求完成了任務。

3.基於目標的行為分析模型

給予目標的行動分析的是職位的異動。所謂職位的異動,是指在面試時,不僅要告知應聘者其崗位的提升空間,以及其可替換的崗位有哪些,最終基本上就可以得出一份85%合格的工作說明書。

瞭解崗位的工作目標、工作職責的任職資格、培訓指標、考核指標以及職位的異動等資訊,在實踐中經過不斷磨合總結出來,招聘過程中很簡單的工具——基於目標的行為分析模型。這個分析模型主要包括三個分析步驟:

目標分析

從目標分析開始,對高層崗位更多的是去關注其戰略目標經營目標,對中層崗位關注更多的職能目標,對基層關注工作目標,即其工作的依據、工作物件、職責概括等。

職責劃分

從其職責當中劃分出來哪些是核心職責,哪些是次要職責,再分別進行分析。

核心任務

分析的核心任務,是對完成職責需要做的具體任務,再做一遍分解。當每一個流程、每一個階段都簡單地擺面前的時候,就需要重點去分析“動詞”。即要去分析、溝通、組織、協調、計劃。完成之後,把從所有職責中分析出來的動詞做一個統計分析,從而知道在這個崗位上第一位要求的能力,第二位要求的能力,第三位要求的能力都分別是什麼。

【案例】

招聘主管的崗位工作分析

招聘主管的工作目標是在經營目標與人力資源部門工作計劃的指導下,為企業業務發展及時儲備和提供合格的候選人。對職責進行分析:

第一步,制定企業階段的招聘計劃,招聘計劃往往分兩種,一是計劃內,已經提前計劃好的;一是計劃外的,例如,有些人原來認為其不太可能跳槽或離職,但確實發生了,就需要把空缺補上。對於這兩種情況,招聘主管都要去制定階段的招聘計劃。

第二步,分析與評估各部門的招聘需求。比如,業務部門向人力資源部提出自己需要招聘8個市場經理,人力資源部通常不會同意,就需要給出不同意的理由,也就是對招聘需求的分析評估。

第三步,如果人力資源部門同意招聘,關於招聘的渠道,就需要人力資源部門做出最佳選擇,並且要最佳化招聘成本。比如,在時間很緊迫的情況下,要招10個生產線的工人,就必須找到一種高效率的招聘渠道,最快的是勞務市場,但不幸正好趕上春節,農民工和職業介紹所都放假。此時,最有效的渠道可能就是直接到農村聯絡當地的基層政府,告知其緊急情況以及需要人員的型別,尋求其配合組織。

選擇最最佳化的招聘渠道,要保證以下原則:第一,效率最高;第二,成本最低。第三,要參與選拔過程,提供技術支援;第四,要建立並維護企業的人才資料庫。

以第二步為例,分析與評估各部門的招聘需求具體的做法是:第一步,接受部門提出的招聘需求申請;第二步,檢查崗位的編制情況,分析業務量檢查崗位輪換和繼任者計劃;第三步,對招聘申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第四步,同申請部門的主管交流評估結果,並與其達成一致性意見;第五步,為解決申請部門的人力短缺制定內部調劑方案。

舉例說明:首先,瞭解企業的編制情況。其次,分析業務量。再次,對於比較成熟的企業,原來所制定的崗位輪換計劃當中,是不是已經規定可以輪的崗位,是不是已經規定由誰可以繼任的人選。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尤其謹慎,否則對內部員工的積極性會造成損傷。

在全方位分析之後,還要對招聘申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首先,判斷申請是不是必要的,要求的數量是不是合適。做完這些工作之後,要與相關業務部門談判,告知其是否同意招聘或招聘人數。最關鍵的工作是制定內部調劑方案,以解決其人力短缺的問題。比如,是否可以透過加班解決,透過內部承包解決或透過臨時勞務解決等。

整個流程的完成至少對三個能力有要求:一是接受申請對溝通能力有要求,交流結果同時也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二是分析需求和評估需求對分析判斷能力有要求;三是制定方案對計劃能力有要求。一個職責的三個能力,一定要透過系統的分析,才能得到相對可靠的結果。

在對要招聘的主管的職責進行分析之後,能夠得出一個結果,即要求其具有分析能力、開發能力、計劃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指導能力和寫作能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招聘和選拔標準的時候,有關能力的指標不宜設計過多。否則,招聘本身的成本會增高。

在選拔的過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即任何一個指標都要透過兩種以上的方法進行驗證,才能夠保證招聘、選拔的準確性。而不能僅僅經過簡單的15分鐘面試就評判應聘者的能力。

全部指標都分析出來之後,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對指標進行整合,用意思相關或者相近的指標把它組合在一起。判斷出相關或者相近的指標,進行良好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無論是在制定標準,還是在評價的過程當中,都要習慣性地把它們放到一起,減少指標的數量。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把核心指標進行整合。

HR經理如何從崗位職責角度制定選拔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