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做財務分析,中級、CPA都將白搭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很多人考過了中級、CPA,按理說能力應該很強,但是一遇到財務分析報告還是頭疼,反覆修改了好多版,都改吐了,老闆就是不滿意,為什麼?

不會做財務分析,中級、CPA都將白搭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的是,既然考過了中級、CPA就說明專業知識是過關的,至於財務分析報告不過關,主要是沒有解決問題。

比如,老闆之所以看重財務分析報告,就是想透過分析財務資料,調整經營策略。

但實際情況往往是,財務給出的分析報告還是資料的堆砌,並沒有深入數字背後發現問題,更不能提出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自然得不到老闆的認可。

其實要做好財務分析並不難,千萬要避開這2點!

一、缺乏全域性觀

隨著大環境的發展,企業的競爭日益加劇,早前的粗放式管理已經不再適用,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也不再是事後的核算。而是需要財務人員用事後的資料,分析找出病灶,從而幫助管理者決策企業未來的業務實施。

這就要求我們財務人員具備全域性觀意識。首先是能夠透過財務資料分析,看到企業的整體的問題所在;其次,是能夠透過分析已有的資料,對企業未來的風險及收入做出預測。

但是對於很多財務人員來說,平時的工作只負責自己對應的那一塊,很難有全域性觀意識。

甚至在一些大公司裡,因為財務部門分工比較細緻,連我們說即將被財務智慧化取代的做賬會計,也只負責其中的一個會計科目的賬目。

例如有的會計負責固定資產科目,有的會計負責應收賬款科目等等。

對於財務人員來說,如果過於沉在自己負責的那一小部分裡,就更難將自己拔出來,從企業的整體的全域性觀上考慮問題,分析問題。

二、過於理想化

要做好財務分析,除了上面的原因,最後一點是要明白這個財務分析,是為了什麼目的做的。

做財務分析,要算財務指標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時候,把一堆財務指標都算出來了,我們的財務人員也還是分析不出什麼東西來。這就是因為還沒有弄清楚這個財務分析是出於什麼目的做的。

例如,如果是股東投資人看,關注的就是企業長期的掙錢能力;如果是銀行貸款,關注的就是企業的償債能力。

目的不一樣,關注的側重點不一樣,在做財務分析的時候,會直接導致我們分析的方法不一樣,對指標的理解也會不一樣。

所以要做一份有深度的財務分析,就要先弄清楚財務分析的目的,再從目的出發,深挖出數字背後,哪一塊沒做好,哪一塊需要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