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OKR與KPI的結合型解決方案,能快速複製聰明靈活的團隊

利用OKR與KPI的結合型解決方案,能快速複製聰明靈活的團隊!

OKR 是英特爾前執行長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在1970 年代建立,沿用至今近50 年的管理框架,但在英特爾內部卻沒OKR 這個詞,而是以iMBO 來稱呼目標。「你今年的iMBO 是什麼?」這是每年1 到3 月,英特爾同仁最常見的問候語。英特爾非常重視iMBO 制定,必須有可衡量的結果,以及完成目標後產生的影響。我認為匯入真正的OKR,是要學習iMBO 的設定準則,以及英特爾為了達成目標,所採用的執行策略與團隊文化。

利用OKR與KPI的結合型解決方案,能快速複製聰明靈活的團隊

企業將KPI 轉型到OKR 的初期,可以先從兩個階段進行

設定目標的思維,從「任務清單」轉成「創造價值」

我們先看個婆媳相處的例子:Grace 新婚後,小兩口和婆婆住一起,因為工作忙碌,疏於和婆婆互動。婆婆對此頗有微詞,因而提議兩人生個孩子,婆婆在家可以代為照顧。Grace 聽了陷入兩難,她有心改善婆媳關係,但也不想這麼早當媽。

若Grace 以KPI 模式思考:「生小孩,婆媳關係就會改善。」婆媳關係= 生育,這樣的單一思維,容易讓婆媳相處陷入對立。但換成OKR 模式,Grace 將思考:「問題的源頭是什麼?婆婆要什麼?是孫子嗎?還是尊重和關心?自己又要什麼?」她必須先確定目標是什麼,再思考做什麼,才會達到目標。因此Grace 訂出的OKR,很可能會是:

改善企業和客戶的關係,維持客戶關係

比如客戶服務部門的常見KPI:客戶滿意度提高到90%,團隊成員會全力關注這個單一指標,隨即列出相關的任務工作清單。這是「任務導向」思維。

而OKR 團隊成員的思維則是:「去年已經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把滿意度衝到90% 真的重要嗎?或是有其他更重要的事?除了客戶滿意度,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來增加公司的競爭力?比如:是否需要提高客戶服務的規模?」所有成員集思廣益,在符合公司策略的前提下,為團隊及個人目標提出不同視角的建議意見,將目標設定的更具意義和影響力,是「價值導向」思維。

利用OKR與KPI的結合型解決方案,能快速複製聰明靈活的團隊

讓團隊成員從「領目標」到「給建議、自訂目標」

設定KPI 的組織像是倒立的金字塔型,層級愈低、發揮的空間愈小,絕大部分成員屬於執行角色。每一級都只會想得比上一級還要少,也無法發揮頭腦找到新的突破。

OKR 的組織偏向金字塔型,高層的策略方向就像是塔上尖頂,是同仁依循的定海神針,但每個層級都有自主思考與執行的空間,那些極可能是執行長平時難以觸及的面向,也是成員自己設定的目標。

利用OKR與KPI的結合型解決方案,能快速複製聰明靈活的團隊

進行上述兩項,管理層常遇到的挑戰是:

要求團隊的思考模式從任務導向轉為價值導向,十分困難。因為成員對企業內外環境的理解不足,無法正確判斷目標的價值與影響。

成員長期聽命行事,少有自己的想法,給不出建議,也不習慣自己訂目標,甚至不願對目標給出承諾。

在這過程中,一定會感到挫折,但其實也同步測試和激發團隊的思考能力,進而辨識有意願、能力、與企業文化融合的成員。訂目標的過程,等同於在做人才辨識和調整團隊體質,是提高團隊效率至關重要的第一步。這個過程,無法一步到位,但若持續正確的執行,約6 個月可以感受到團隊活力與效率的提升,亦能領略到團隊氛圍的轉變。

KPI 與OKR 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提升績效,達成目標。一般認知KPI 的企業只給指標,不重視指標的意義與人才的培養,以及指標的執行策略與過程。這個認知並不全然正確,愈來愈多的企業,採用了OKR 的精髓來幫助他們設定KPI。因此OKR 不是來取代KPI,兩者是可以統合並行的 和前管理層的聚會里,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套一句CPU 的用語,若用對了核心,能達到預期效能,你管它叫OKR、KPI 還是MBO,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