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請求幫忙、同學想要借錢,想“堅決又優雅”的拒絕,怎麼辦?

同事請求幫忙、同學想要借錢,想“堅決又優雅”的拒絕,怎麼辦?

不懂得說“不”的人,終將被淘汰

在《三十而已》中有這樣一幕:

鍾曉芹一到公司,凳子還沒坐熱,就被同事呼來喝去。咖啡機壞了找她,列印東西找她,給領導收拾工位找她,甚至電梯壞了,需要找兩個人去幫業主送快遞,同事們第一個想到的也是她……

可以說別人做著自己的工作,而鍾曉芹則承包了所有同事的日常,自己的工作完全被擱置,工作中的難事壞事,全都推給了她,別人不想做的她做。

也許有人會說,鍾曉芹就是個行政,這些雜事都是她的工作內容,她不做誰做?

其實,

再邊緣的工作都有其核心價值,幹得好依然可以獲得驚人的成就。

比如阿里傳奇前臺董文紅,30歲才進入阿里成為前臺,十多年後已經成為身價35億的核心高管。

同事請求幫忙、同學想要借錢,想“堅決又優雅”的拒絕,怎麼辦?

所以,

鍾曉芹的問題不在於她的工作性質,而是她不懂得說“不”,害怕自己失去價值,保不住工作。所以她有求必應,別人求她的事情,不管多難,她都接受。

在現實中,也有不少“鍾曉芹”:工作多年,每天忙裡忙外,卻得不到成長。時間一長他們會發現:發獎金沒有他們,升職加薪沒有他們。假如公司要裁員,首先想到的也是他們。

不懂得說“不”的人,終將被淘汰。

同事請求幫忙、同學想要借錢,想“堅決又優雅”的拒絕,怎麼辦?

為什麼我們總是很難說“不”?

《精要主義》這本書總結了兩個原因:

第一是我們分不清什麼才是重要的事情。

書中提到了著名管理思想家史蒂芬•柯維的一段軼事:

史蒂芬曾和他12歲的女兒辛西婭計劃一起夜遊舊金山。兩人一起準備了好幾個月,他們將計劃討論了一遍又一遍,使每一個細節都非常完美。

計劃開始的當天,出現了一個意外,讓這次精心準備的旅行差點沒有泡湯。柯維遇到了一個老朋友兼商業夥伴,他們擁抱在一起,並約定要一起吃海鮮大餐。就當辛西婭認為旅行要被海鮮大餐取代而灰心喪氣的時候,聽見父親說:“老朋友,恐怕今天不行,我要陪辛西婭夜遊舊金山。”

於是,他和朋友約定下週三一起吃飯。辛西婭聽到父親的決定大喜過望,用她的話說,父親那個簡單的決定使得他和自己永遠骨肉相連,因為她知道對於父親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她。

這在工作中經常遇到,如果你主動幫助別人,通常是因為自己的工作忙完了,看著別人還在忙,自己不好意思閒著。

那些無法對別人說“不”的人也是如此,而區別在於,他們是不知道自己最應該做什麼。

反正不知道做什麼,不如幫別人吧,這樣還能落個好名聲。這是他們的通常想法。

第二是我們內心對社交尷尬畏首畏尾。

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規範性從眾”。簡而言之,我們不想讓人失望,我們害怕破壞關係。

同事請求幫忙、同學想要借錢,想“堅決又優雅”的拒絕,怎麼辦?

我就有過這方面的深刻教訓,我的PPT做的還不錯。有一次幫領導做完PPT,他特別滿意,就當眾表揚了我。後來,只要有同事或領導需要做PPT的時候都會找我。剛開始,我也是本著都是同事,不幫不好意思的心態,來者不拒。

這一下子就出了問題,一直在幫別人做PPT,自己的工作得靠加班來完成,弄得自己每天身心疲憊。當我終於下決心拒絕幫別人做PPT的時候,有同事就說我只幫領導做,看不上他們。以至於我在一段時間裡一直被其他同事孤立。

不懂拒絕,你失去的將比拒絕之後更多。

同事請求幫忙、同學想要借錢,想“堅決又優雅”的拒絕,怎麼辦?

如何優雅的說“不”?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即使說“不”很優雅,很得當,還是會在短期內帶來社交成本。這是無法避免的,也可以說是說“不”的代價。說“不”雖然有代價,但其帶來的長期價值更大。正如書中所說:

精要人生的題中之義,就是認識到從長遠來看,受人尊重比被人喜歡重要得多。

你不能被所有人喜歡,但你可以被所有人尊重。

書中也總結了有效說“不”8種的方法,但並不是所有都適合中國職場的實際情況。透過篩選和提煉,我把它們總結成:2個動作、4句話。

1.“2個動作”

(1)停頓三秒鐘

很多時候,我們答應他人的請求都是“衝動性”的。這跟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我們從小就被要求要聽話,要樂於助人。這些已經深植我們內心當中,成為下意識的反應。一旦收到別人的請求,就會不自覺地說“好”。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收到別人的請求時先停頓三秒鐘。這時候你可以什麼都不想,數到三,然後再回復。在別人看來,你沒有立刻答應代表這件事充滿變數,在你停頓的時間裡,他們的內心也會想自己的要求你辦的事是不是太為難。同時,他們也會產生可能被拒絕的心理預期。經過停頓之後,雙方都會做出一個相對理性的決定。

同事請求幫忙、同學想要借錢,想“堅決又優雅”的拒絕,怎麼辦?

(2)描述自己的現狀

在現實中,有些人可能真的很難說出“不”。在他們看來,說“不”不是讓自己解脫,而是把自己陷入另一個糾結的漩渦。

這時候,就可以試一下先給對方說一下自己的現狀,讓對方來判斷你是否能幫忙。這時候就把為難的事丟給了對方。這個方法用在對付借錢方面非常有效。

舉個剛發生過的例子:這兩天,一個大學室友突然聯絡我,剛開始也只是聊聊生活的近況。聊的過程中,他說到自己家裡遇到一些難事,花費比較大,我也給了他很多鼓勵,並約定有空一定聚一下。第一次聊天基本上就這樣。

第二天,他就打過來電話,說自己現在急需用錢,問我能不能借給他點,並承諾3個月之後歸還。我沒有直接說借或者不借,先給他說了自己目前的情況。他聽完後說,沒想到你現在過得也不容易。聊了幾句,他就掛了電話,沒再提借錢的事。

我就是那種很難對朋友說“不”的人,之前也遇到過一時衝動借給對方錢,但一直不還的情況。後來再有人問我借錢,我就會把自己的現狀告訴對方,如果你覺得以我現在的情況還能借給你錢的話,你不是高看我,就是無視我,我何必再借錢給你?

同事請求幫忙、同學想要借錢,想“堅決又優雅”的拒絕,怎麼辦?

2.“3句話”

(1)“我需要先看一下日程表,然後再答覆你。”

這句話特別適合領導對下屬說“不”的場景。領導對下屬說“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處理不好,下屬就會把責任全部推到領導身上或者佔用領導大量可支配時間,造成效率低下。

有一本著名的管理學書籍《別讓猴子跳回背上》中講到一個案例:

員工邁克在走廊裡遇到了上司喬治。邁克向喬治打完招呼說:我們這裡有些問題。這句話立刻讓喬治停下腳步,認真聽邁克將問題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喬治聽完後,發現這個問題自己之前遇到過,並不是很容易處理,於是他給邁克說:讓我想一下,再告訴你怎麼做。這個時候,邁克背上的“猴子”(任務)就跳到了喬治背上。等喬治處理完問題,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天,原本的工作一點都還沒有進行。最後,邁克到點準時下班,留下喬治辛苦加班。在這個案例中,如果喬治先說“我需要先看一下日程表,然後再答覆你”,就不會那麼被動。既沒有直接拒絕,造成下屬的不滿,也沒有耽誤自己的工作。

同事請求幫忙、同學想要借錢,想“堅決又優雅”的拒絕,怎麼辦?

(2)“好的。那麼我要取消的是什麼?”

這句話適合下屬對上司說“不”的場合。在工作方面,上司對下屬具有絕對權力,面對上司安排的工作,下屬很難拒絕。在現實職場中,很多上司會把一些雜活、累活甩給下屬。對下屬來說,如果這些工作能夠為自己、為公司創造價值的話還好,如果都是一些瑣事,就會極大的擠壓下屬的成長空間。

拒絕?就是偷懶耍滑,不好好工作!

接受?自己原本的工作還沒有完成!

這時候,就要用到老祖宗留下的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無法直接拒絕,就問上司如果做這件事的話,要取消什麼?讓上司去取捨吧。

同事請求幫忙、同學想要借錢,想“堅決又優雅”的拒絕,怎麼辦?

(3)“這個我做不了,但是X可能對此感興趣。”

這句話適合那些你一旦幫忙會產生大量成本的事情。比如需要找好幾層關係才能辦到,或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有一次一個合作課程的客戶找到我,說我們公司設計的圖片很漂亮,他們老闆很喜歡,問我能不能讓我們設計人員幫他們做圖,並且願意付費。其實這件事我是可以辦到的,但明顯違反公司規定。所以,我讓他聯絡我們領導,只要領導同意就沒問題。估計客戶也覺得麻煩,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以上只是一些幫你更好說“不”的技巧,要做到真正敢於說“不”,把優雅的說“不”變成一種能力,就需要理解“人氣換尊重”。“人氣”是由“討好”得來的,“人氣”是靠“實力”帶來的。你對別人真正的價值是由實力體現的。

正如劉墉所說:

只有在你表現說“不”的實力時,對方才會感激你說的“是”。也只有在你知道說“不”的情況下,才能積蓄足夠的實力說“是”。

同事請求幫忙、同學想要借錢,想“堅決又優雅”的拒絕,怎麼辦?

寫在最後:

說“不”之所以很難,是因為把“決定”和“關係”混淆了。我們會想,是不是我一拒絕別人,跟別人的關係就會受到影響?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拒絕別人的要求並不等於否定這個人。如果別人因此和你斷絕關係,你應該慶幸避免結交一個“偽朋友”。

所以,不用害怕說“不”,瞭解你的人不會在意,在意的人你不必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