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藝術》:我們,真的需要好好學學說話

《溝通的藝術》:我們,真的需要好好學學說話

《溝通的藝術》裡有這樣一段話:無論語言為人類帶來多少挫折和挑戰,它依然是一種神奇的工具。這項天賦的禮物提供給人類一種其他動物無法媲美的溝通方式。如果沒有語言,我們可能會更加無知、信心不足並且感到孤立。

每個人都是社會人,有家人,有朋友,有同事。誰都避免不了,要與人溝通,要與人說話。

而每個人說話的方式不一樣,效果也是千差萬別。

1、一句話,能成事也能敗事

看過一個故事:有兩個窮秀才一塊進京趕考。途中遇到一條河,無法過河的他們,便想著得找船。

於是他們約定,一個到上游,一個到下游,各自去找船,誰先找到,就回到原地等。甲秀才來到下游,看見村民就問哪裡有船。村民告訴他,村裡沒有船。

甲秀才接著問村民,這附近有會造船的人嗎?村民說隔壁村的李木匠會造船。然後甲秀才就找到李木匠,請他造船。

得知李木匠家沒有木材,他便問哪裡有木材。木匠告訴他,離這裡八里地有一個村子裡有木材。於是他又找到那個村,買了好多木材。

但怎麼把木材運過去又讓他陷入困境。我們可以想見,當他要的船造好,早已經過去十天半月了。

來說去上游找船的乙秀才,他也遇到了村民並問了一樣的問題,哪裡有船?村民的回答一模一樣,我們這裡沒有船。

但乙秀才接著問了不一樣的話,沒有船,那你們是怎麼過河的呀?村民回答說,這條河並不深,在靠近上游的地方可以淌水過河,我們過河都是從上游趟過去的。

麻煩就這樣解決了,乙秀才知道怎麼過河了,他回到原地等他的好朋友。眼看天色已晚,一直等不來同伴的乙秀才,就獨自過河進京趕考去了。而甲秀才最終雖然過了河卻錯過了考試。

面對同樣的麻煩,同樣是靠與人溝通去解決,但是結果卻截然不同。甲秀才的問題在於,他忘了溝通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要過河,故而走了許多彎路。

與人溝通,和人說話,永遠不要忘了初衷。就像生活裡,我們明明很愛家人,可是我們給予他們的,卻有那麼多的指責和抱怨,結果自然會傷害彼此之間的感情。

《溝通的藝術》:我們,真的需要好好學學說話

1、一句話,能暖人也能傷人

有一個故事很出名:一個人請朋友吃飯,大多數朋友都來了,眼看著時間不早了,但有兩個朋友一直未到。

他越等越著急,忍不住發了一句牢騷,怎麼該來的人還不來啊?在座的幾個人面面相覷,就想該來的不來,那我們是不該來的了?然後,有幾個人就起身了,向這個人客套一番,藉故離開了。

這個人一看桌上只有三兩個人了,心裡更是著急,又嘀咕了一句,不該走的人又走了。在座的人一聽,不該走的人走了,那我們是該走的人了。他們也很快起身,離開了。

本來是要請朋友吃飯,結果飯沒吃成,反而把朋友全得罪光了。這就是說話不過腦,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溝通的藝術》裡,也講到說話須三思而行。有個護士,她告訴病人,你“將不再需要”睡袍、書和剃鬚工具了。

聽完她的話後,病人開始悶悶不樂,也不再和病友交流。護士不明白這個病人為什麼突然變成這樣,就詢問他。她才發現,原來病人將她說的話誤解為自己快要死了,而護士的意思卻是他很快可以康復回家了。

就因為,這個護士說話模糊,就嚇了她的病人一跳。

與人交往,說話尤為重要。一句溫暖的話,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力量;而一句隨便的話,也可能產生意料之外的傷害。

《溝通的藝術》:我們,真的需要好好學學說話

3、說話,是一門學問

《人世間》裡有這樣一句話:其實,成熟並非多難的事,努力工作、低調做人、學會發言而已。

說話人人都會,可把話說漂亮,真正會說話,實在是需要學習的學問。

這是《溝通的藝術》裡,同樣的意思,用不同語言表達的例子:

當你認同時,你會說,樸實,傳統,謹慎,革新,奇特;當你不認同時,你會說,廉價,老舊,怯懦,激進,瘋狂。

會說話的人關注事實本身,只描述事實,而不是讓自己的語言變得情緒化,讓聽的人也跟著情緒化。

《溝通的藝術》裡還羅列有,這樣不同的說話方式:

“你遲到這件事,真讓人困擾。”“你遲到讓我很擔心。”

“這堂課很無聊。”“我在無聊地上課。”

“你把這個地方弄得一團亂!”“我不想一個人負責打掃工作。”

“你有時候真的很粗魯!”“我不喜歡你在我父母面前講低俗笑話。”

不同的表達方式,出來的效果天差地別。會說話的人,會巧妙使用“我”和“你”

的語言,他們把語言的重點放在“我”身上,這樣對方才更有耐心接受你的語言。

正如,馬斯·戈登所說,不管你用什麼方式陳述,也不會有人喜歡聽到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別人的困擾。

說話,是一門學問,值得每個人用心學學。學會說話,是與人交往的基本;學會說話,我們在這個世界才更容易立足。

作者簡介:溪蔥綠。能到的遠方有多遠,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就會知曉,願你我的人生皆綠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