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文 | 八段錦

原創首發“心理八八”

都知道溝通能讓關係變得更好,但你有沒發現,怎麼有時不溝通還好,溝通了反而翻車更快?

關係冷淡的夫妻,試著把問題攤開聊聊,結果一聊就開吵,傷害更深了?

領導想著好好管理一下員工(或者你想管理一下保姆),推心置腹地反饋ta做得好或不好的地方,希望能有所改善,沒想到ta還撂挑子了?

本來只會命令孩子的父母,聽了心理專家的話想改善親子關係,和孩子溝通,結果孩子不但不聽,對父母態度還變得更差?

……

高達38%的案例顯示,人們在得到反饋之後,表現不僅沒有變好,反而變得更差,那我們為啥還要這麼累去溝通呢?

卡內基梅隆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特蕾斯·哈斯頓在

《不累心》

一書中指出,讓我們累的不是做事,而是和要溝通的人總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做的溝通都是無效溝通,而無效溝通比不溝通還要壞。

怎麼才能不累心地溝通,自己不委屈,別人也舒服?

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01

單向溝通,不叫溝通

哈斯頓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讀完博士後,在助教辦公室工作。

有一個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助教看到大多數學生只想照抄他在黑板上寫的內容,一言不發,他想要學生多發言,問她該怎麼辦。

哈斯頓博士旁聽了他一堂課,想出了好幾個點子,把這些滿滿地寫了整整一頁紙給了這位助教。

幾天後見面時,她問助教:“你試過了嗎?效果怎麼樣?我注意到你採用了方法 A,大多數人都嘗試過了,但沒啥效果。如果你試試方法 B,就有迴旋餘地了。”

等她說到第三個建議時,助教放下了手中的筆。

她覺得自己有必要更努力去點撥他,於是繼續滔滔不絕地說著,還時不時點頭示意。

可是聽到她的第六個、第七個建議時,助教控制不住自己了,他臉憋得通紅,激動地說道:

“你知道這得費多少時間嗎?……你知道我大多數晚上都會熬夜到1點嗎?就是為了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不至於上課時像個傻子一樣!我還有一篇論文要寫,進度已經落後了。你這樣讓我的壓力比以前更大了。”

他氣成這樣,倒把哈斯頓博士給搞糊塗了:

不是你求我幫你的嗎?我到底做錯啥了?

哈斯頓博士遇到的,可能正是很多父母面對孩子、領導面對員工、丈夫面對妻子時同樣的困惑:

我說的都是事實,我是在幫你啊,你不感激也罷了,怎麼還好生氣呢?!

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就是這件事,激發了休斯頓博士對有效反饋的研究。

她以為她在幫忙,一直給助教提建議,卻沒有停下來聽聽他是怎麼想的;她沒有和他一起解決問題,還給他增加了問題!

她的建議也許很好,但是他最需要的卻是能有個人

支援

他,而不是指出他哪裡做得還不好。

有效的溝通必須是

雙向的

,而我們最愛犯的錯誤就是把

單向指導

當做溝通。

所有人都會很自然地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當別人指出我們錯誤的時候,我們會和別人被指出錯誤時的第一反應一樣,拼命反抗,而不是採納建議。

沒有一個人喜歡聽指責和批評,別人越是對我們說“你不能那麼做”時,我們越可能變本加厲地那樣做,來證明自己是對的。

溝通難就難在,怎麼能指出問題所在,還不引起對方的反感?

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02

“你應該這樣做”

能怎麼說?

當你不得不說一些聽起來不那麼好聽的話時,怎麼才能讓對方感覺好一點呢?

哈斯頓博士研究過各種各樣的反饋,好的、不好的、會帶來傷害的反饋。

她採訪了 60 位勤奮工作的員工(從初級員工到執行長),請他們描述一次最令人沮喪的反饋經歷,包括是誰給出的反饋、反饋的內容是什麼、反饋對他們產生了怎樣的負面影響以及這種影響持續了多長時間等所有細節。

在所有的問題中,最有啟發的就是:

“怎樣才能讓作為反饋接收者的你感覺好些?”

下面這11個因素,你認為哪個會讓反饋接收者感覺最好?

1、我信任這個反饋者

2、換另外一個反饋者

3、反饋的內容是準確的

4、反饋者傾聽了我的看法

5、我對這個反饋有思想準備

6、我有機會與反饋者全面討論反饋的內容

7、反饋者和我一起探討了未來該如何做

8、反饋比較具體細緻

9、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

10、反饋者詢問了我對反饋有何看法

11、我已經明白了未來需要如何改進

可能你覺得反饋者是信任的人會讓反饋最能被接受,畢竟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同樣的話,如果是你喜歡的人說,你不會介意;但如果是你討厭的人說,你可能會勃然大怒;

也可能你會認為被傾聽讓反饋最有意義,更像是雙向溝通,這也挺有道理的。

但正確答案是,

“我的努力得到認可”最重要

排序如下:

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從這個排序可以看出來,反饋的人是誰並沒那麼重要,信任對反饋的影響幾乎是墊底的,真正重要的是反饋的

內容和態度

第一,人們在反饋中最想聽到的,是自己的努力得到認可。

先學會

如何認可別人

,才是反饋的第一要訣。沒有認可,就別指導或批評了,會起反作用的。

特別是有權力關係的,上級對下級、父母對孩子、丈夫對妻子(或反之)等等,更要小心。

越是難開口的反饋,越要先稱讚。

第二,人們在乎反饋者在他們身上是否花了心思。

為什麼有些反饋會讓員工聽了想要馬上走人,讓孩子聽了更加厭惡父母?

因為這些反饋裡除了傲慢和忽視,就沒什麼了。

好的反饋,反饋者一定是用心觀察和試圖理解被反饋者的,所以反饋的內容才能做到公正、準確,即便有問題,他們也很樂意在反饋過程中傾聽和修正。

如果被反饋者認為你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那他就會認為你能給出很好的反饋。

第三,人們希望有機會講出自己的看法。

每個人都渴望說出自己的想法,被傾聽的人,更有可能反過來傾聽別人的意見。

重要的是

參與

,而不是被動接受。

如果能共同討論未來怎麼做,哪怕沒有解決方案,也比知道該怎麼解決但沒經過討論感覺更好。

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03

別讓不難的反饋,

變成永遠的痛

看過上面的內容,也許你會說,原來給人反饋、雙向溝通這麼簡單,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認可對方、用心、讓對方有機會參與

但這麼簡單的事情,為什麼很多人就是做不到?

離婚真人秀《再見愛人》的三對夫妻中,被全網勸離最強烈的就是王秋雨和朱雅瓊。彈幕中朱雅瓊被罵“作”,而王秋雨被罵“令人窒息”。

老王幾乎從來不肯說朱雅瓊想要聽的話,哪怕是隨口就能說、根本不用違背任何良心的他也偏不說,反而是什麼話最讓人接受不了他就說什麼,還口口聲聲說,我很理性啊,我說的都是“事實”啊。

比如結婚時對朱雅瓊說,

你好醜

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隨著節目的進展,大家卻發現其實王秋雨並不想離婚,比朱雅瓊更有挽回的意思。

老王是朱雅瓊的初戀,她18歲就和大10歲的老王戀愛了,也算一見鍾情,有過好時候。

雅瓊一直是浪漫隨性的小女孩,老王則一直充當家庭的後盾,在生活上照顧雅瓊:

雅瓊喜歡製造驚喜,比如大半夜去河邊唱歌,他會說太危險了,我陪你去吧;

雅瓊愛丟東西,他總能記得東西落在哪裡,小心幫她保管;

他努力工作,也是希望能給妻子、孩子帶來穩定的生活。

所以老王認為自己做得很好,不明白朱雅瓊為什麼鐵了心要離婚。

節目中雅瓊崩潰得最狠的一次,是在玩“正話反說”的遊戲中。

楊迪問王秋雨喜不喜歡朱雅瓊唱歌,老王說

“喜歡,太喜歡了,一直以來都很喜歡”

,一邊說一邊還故意笑得很開心。

這句話可太扎心了,翻譯過來,就是

我從來就沒喜歡過你唱歌

唱歌這件事對朱雅瓊來說幾乎是最重要的了。她靠唱歌成名,唱歌不但是她的主業,也是她排解情緒的辦法,高興了唱,不高興了也唱。

否定她唱歌,等於否定這19年的關係,甚至她這個人都不成立了。

朱雅瓊哭得一塌糊塗,半夜跑去不停地質問老王,不喜歡我唱歌,那為什麼還要和我在一起?這麼多年為什麼你不早說?早說我都不會和你結婚!

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老王不明白為什麼朱雅瓊不聽他“理性的指導”,答案不就在這嗎,因為

他從來不願意表達對朱雅瓊的認可啊,甚至從根本上都否定了她;

越是這樣,她越不停地要認可,不停地懷疑、反抗、撕扯,然後傷心、失望、直到絕望。

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執著地問,我漂亮嗎

而且最讓人不解的是,老王並非像他表現出來那樣,真的認為朱雅瓊一無是處,也不是不喜歡聽她唱歌。

他解釋過,我當然不可能都不認可啊,如果不認可,怎麼可能結婚呢?

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那他為什麼非要這麼說呢?

他說總是誇獎有什麼用呢,嚴格要求是讓你進步啊,

我父親就是這麼對我的

他也不是不知道朱雅瓊需要鼓勵,但是如果鼓勵她,就要委屈自己,說出那句“

你真的做得很棒”

為什麼越溝通,關係就越糟糕?90%的無效溝通,根源都在這裡

說句誇讚別人的話,有什麼可委屈的呢?

老王從小就是學霸,現在連出去旅遊也要不停找地方拿出電腦寫稿,但這麼一直努力,這句誇獎,他自己都不曾從父親口中聽到過,又怎麼能給別人呢?

老王的委屈是父親給的,他又把這份委屈給了妻子,結果現在有兩個苦苦想從對方身上得到認可而不可得的人。

看到這兒,也只有一聲嘆息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覺得溝通很難的原因吧。

圖片來自《再見愛人》截圖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