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被人連番否定,讓你覺得自己很失敗?這不是你的錯

你有沒有被人連番否定,讓你覺得自己很失敗?這不是你的錯

你有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嗎?

你信心滿滿地找某個人合作,打算邀請他和你一起參與你計劃要做的事。

你找他之前,已經做過充分的權衡,從時間和和能力角度,以及你們的關係層面,他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你找他最後的的結果卻是:

他沒拒絕你,但卻讓你感覺到深深的失敗和愧疚。

你有沒有被人連番否定,讓你覺得自己很失敗?這不是你的錯

他對你當前的做法連番極力否定,講出許多需要改進的不滿。

他雖然沒有做過,但他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和想象,向你提出很多“應該化”的建議,並讓你覺得只有做到這些你才是正確的。

遇到的這樣的情況,總是讓人感覺到壓抑和沮喪。

因為有求於人,很難做到據理力爭,這樣會顯得你“聽不進去人言”;

於是你只能不斷地向他解釋,但結果是越解釋問題暴露得越多,這個結果讓你很無助。

你以為是你沒有考慮完全的結果,但事實是,很多事根本就解釋不清。

事情本身就有不確定性,事情本身就是幹出來的。

那些能一眼望到結果的確定事,充滿著權力的競爭,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參與進去的。

普通人最好的方法是看到機會後,直接接入。

在問題中一起面對,然後在探索中成長。

你有沒有被人連番否定,讓你覺得自己很失敗?這不是你的錯

那些面對陌生事情,還沒開始幹,就提一大堆問題的人,自己本身就是問題。

一個人還沒開始幹事,就開始提條件,是因為他對即將乾的這件事兒沒有信心。

一方面,他想透過提條件增加自己的信心;

另一方面兒,他也想透過提條件使得對方放棄這件事兒,然後他的內心就會感覺到輕鬆,不再有壓力。

你有沒有被人連番否定,讓你覺得自己很失敗?這不是你的錯

這樣他既保全了面子,又不用直接拒絕別人。

同時他還可以站在道德的高點,反過來指責你,沒有達成他要求的條件。

如果這件事沒有做成,他就不用揹負任何心理負擔。

相反的,讓你變得愧疚和失敗。

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擺脫對方的陰影,直接小範圍試錯,在探索中前進,等做出一定的積累,再反過來邀請對方也可以。

就像俞敏洪曾經講過的,他先做了幾年新東方,最後邀請的王強和徐小平,否則剛開始就邀請的話, 一定是沒有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