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做君子也做“小人”我們都可以活成這樣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人們向來推崇君子,鄙視小人。然而在人際交往中君子是不及小人的,因為小人善於運用交往技巧打動人心。君子做事只講良心,不講究與人相處的技巧,得罪人而不自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君子也有不及小人的時候。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可以既做君子也做小人,用良心做事又不得罪人。

既做君子也做“小人”我們都可以活成這樣

對於如何做個有良心的“小人”,

《人際的奧秘》

一書中給出了一些人際交往的建議,讓我覺得受益匪淺。

本書作者曾仕強是一位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被稱為

“中式管理之父”

。他曾經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至今讓人津津樂道。

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些中式管理的方法吧,相信你會獲益良多。

既做君子也做“小人”我們都可以活成這樣

先弄清對方是誰

我們的社會常態是認為“有人才有事”,常常把人和事聯合在一起。一直都認為“事在人為”,人情世故中很小有人做到“對事不對人”。人與人之間流行一個詞“差別對待”,對待身份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標準。並喜歡根據對方的身份地位,來建立彼此的相處關係。

同一件事不同人,我們的處事態度必然不一樣的。如果上司指責你,你就算解釋也會低聲下氣;同級同事指責你,你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大聲解釋;但地位比你低的職員指責你,你肯定會大聲的吼回去,甚至小心眼的,平時給他找點小麻煩,擦一點眼藥。

你也許會說太勢利眼了吧,可“弄清楚對方是誰”對我們的人際交往至關重要。

既做君子也做“小人”我們都可以活成這樣

站在不相信的立場相信

“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算是老生常談了,一些騙子的招數也沒有多高明,受騙上當的事還是常有發生。

遇到這種事,人們慣會這樣做,一邊同情著被騙者,背後又嘲笑他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嘲笑被騙的人,也是遏止同樣事件發生的一種方法,大家都知道被騙了要被嘲笑,就會更加提高警惕,防止被騙。

人際交往中我們相信別人,要把握好分寸,要懂得站在不相信的立場來相信。

但總有防不勝防,吃虧的時候,我們又會想到吃虧是福,“吃一塹,長一智”。

既做君子也做“小人”我們都可以活成這樣

“合理”處事

我們凡事都會追求一個合理的說法,但這個“合理”也是有講究的。我們認為“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敵人的敵人也是朋友”,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複雜。

公司裡那個和你對手好的人,你會看他不順眼,隨時想挖個坑讓他跳。相反,另一個和你對手對抗的人,你會覺得他哪哪都順眼,甚至想他升職,就是為了氣一氣你的對手。

你是不是說這不就不合理了嗎?

其實人際交往的合理,首先是自己覺得合理,然後能讓別人也覺得合理。

既做君子也做“小人”我們都可以活成這樣

遇事先自保

我們常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遇到不能處理的事情要明哲保身,不逞匹夫之勇。都說“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神仙也會先保自己,更何況是我們這些俗人。

自保是不是自私呢?說一個別人的故事:

有一個人是村裡出了名的老好人,誰家出點什麼事他都很樂意幫忙。一天有人找他幫忙,那人的兒子被抓進公安局了,他二話不說去找關係,找律師……各種幫忙。在他幫忙的這段時間,他的妻子在家裡臥病在床沒人管,孩子沒飯吃也不管。村裡有人說他仗義,有人說他傻瓜,你說他是不是傻瓜?

我們要懂得“愛人者必自愛,而後人恆愛之。”自愛不是自私,自愛裡包含那些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那是一種責任。

自保,不只是保護自己,更要保護自己的責任——家園。

既做君子也做“小人”我們都可以活成這樣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我們都在不斷的探索中,想懂得更多一些。《人際的奧秘》這本書,可以在我們遇到,人際困惑的時候,及時給出建議,讓我們少走彎路。

原創不易,加個關注吧!❤️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