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有人都好,就是對我不好?|“老好人”伴侶內心的秘密

你在生活中遇到過“老好人”嗎?

面對外人的時候,他們親切友善,耐心溫柔,熱心助人,即使是委屈自己,付出很多犧牲,也要盡力協調,讓大家都感到滿意。

可是,當面對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尤其是伴侶、孩子,他們就像是變了一個人,冷漠疏離,迴避沉默,甚至會透露出防備和敵意,好像比起陪伴,更願意一個人待著。

每當親密關係遇到問題,好像大家所有的共同朋友,都站在ta那邊:

是啊,一個這麼好的人,與誰都這麼親和,肯定是ta的伴侶在無理取鬧了

當“PUA”的概念流行起來的時候,很多“老好人們”曾經或現在的伴侶,可能都很容易從受害者相關的描述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進入關係後,自尊水平,自我價值感變低,常常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不應該”有不滿意、不開心的感覺?大家都說ta是個好人啊,我是不是“太矯情”了,是不是“瘋了”、“病了”?

在關係裡,我們渴望被好好對待,而伴侶看起來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ta對每個外人都這樣好呀!”),作為最親密的人,我們自然也想要更好、至少是同樣好的待遇,當事與願違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感覺到慌張:

ta為什麼變了?是我的問題嗎?這是我的錯嗎?是我不夠好,或是做錯了什麼事嗎?

羞恥、焦慮、懷疑、內疚,……

我們的情緒和直覺,是重要的“訊號燈”,在很多時候,都比我們的理智要更敏銳和誠實。

負面的情緒常常意味著壓力和危險,這些可能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也同樣可能來自於外界。有時候我們會看錯了“訊號燈”的指向,誤以為是自己內心的問題,其實有可能,問題在與我們處於親密關係的伴侶身上。

“老好人”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並不一定是在PUA伴侶,很多時候這些內外不同的表現,並不以控制、壓榨、毀滅伴侶為目的,而是出於強烈的自戀,以及壓抑、防禦情緒的需求,動機可能有以下3種:

1。 這個“人設”是ta自戀來源和安全感的重要部分。

ta對外花了太多的精力構建和維持這個形象,但是ta內心某種程度上,知道自己很多的行為並非發自真心,這個形象是有“水分”的;

2。 ta害怕親密關係會揭穿ta的“人設”。

ta很擅長維持各種“不用走心”的關係。因為在淺薄的關係裡,要隱藏真實自己很容易,“理想的人設更容易令人相信,也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喜歡。

而對於和自己“過於”親近的人來說,ta會覺得是危險的,因為在很近的距離中,真實的自我幾乎是無處可藏的,別人對ta的真實瞭解,對於ta來說是一種威脅和危險。

3。 ta拒絕處理和麵對內心的真實情緒感受

強烈的自戀會讓人非常排斥內心的情緒和感受

(以及其他任何難以控制的部分)。

ta缺乏真正的共情能力,對其他人的情緒表達會感覺很太不舒服,也難以真正地理解自己的行為會對別人造成怎樣的影響。

ta可能會傾向於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負面情緒”、“非常理性”的人,而實際上,如果仔細觀察ta的言行,就會發現ta並非沒有情緒,相反,ta可能還相當地情緒化——

ta總是關注在自我為中心的種種“想法”、“思考”、“邏輯”、“權利”等等方面,覺得自己或別人“應該”或“不應該”怎麼怎麼樣(實際上,不管ta承認與否,這些想法無一不帶著情緒)

與自戀非常強烈,尤其是慣做“老好人”,總是在外人面前佔領著道德高地的伴侶來說,是比較辛苦的一件事,我們可能會感覺很難接近ta,會忍不住懷疑自己,深入瞭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內心機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他們相處,並且,更好地保護自己:)

對所有人都好,就是對我不好?|“老好人”伴侶內心的秘密

文/紅樹林小編 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