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76.5%的人語言貧乏,你也“表達障礙”嗎?

本週一晚

我們開啟了為期20天的直播衝刺課

大家的熱情把我驚呆、淹沒了

以至於我每天至少要用5個小時來看大家的課前作業

但直播中的那一個多小時

是我一天中過得最快也最開心的時光

原來:

全心全意做一件事,就是幸福

驚!76.5%的人語言貧乏,你也“表達障礙”嗎?

驚!76.5%的人語言貧乏,你也“表達障礙”嗎?

今天,我們關注

“文字失語”

問題

驚!76.5%的人語言貧乏,你也“表達障礙”嗎?

守好“文字失語”的防線!!!

——花木君

“‘涼涼’可以用什麼詞替代?”“如果不用get,該怎麼表達?”“除了yyds,還可以怎樣夸人?”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讓人一時語塞,也

揭示了“文字失語”的困境

。其實,這並不是個例,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

“茶壺裡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小臉憋得通紅,就是想不出一個詞”,不少人這樣形容自己的憋屈和無奈。

想說卻不知如何說,想表達卻不知該怎樣表達,這就是我們俗稱的 “文字失語”。

驚!76.5%的人語言貧乏,你也“表達障礙”嗎?

(圖片來源於@新華每日電訊,侵權請聯絡刪除)

“文字失語”並不是疾病,但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弱化卻成了許多人的心病。

隨著網路文化的流行,各種網路用語、表情包成為了人們慣用的表達方式,“不著一字卻通俗易懂”“心有靈犀”,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似乎更簡單

。網路語言也體現了年輕人的創造力,

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們語言和文字的表現力

,為作家寫作等帶來靈感。然而,

這種流行、簡單的表達方式也深刻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

,省略式、影象式、內涵式的表達看似“你懂我懂”,

卻也在無形中簡化了人們深度思考的過程,乃至弱化了規範表達的能力。

正如“快樂是很快的樂”,流行也常常如流星劃過。即使在社交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然有不少人不熟悉網路用語、表情包及各種內涵段子,這就容易帶來“你說得很歡,但我全然聽不懂”等無效溝通。而且,當使用網路用語、流行用語變成習慣時,

不僅會侵蝕漢語言的生態系統,讓表達失範

,還會帶來“考試時提筆忘言”“要在正式場合規範表達卻無從開口”等尷尬。

把“文字失語”完全歸咎於網路文化的侵蝕是不公平的

,因為

文字輸出能力存在短板,歸根結底還是文字積累的匱乏。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強調的都是閱讀、博觀而約取的基礎性作用。今天,行萬里路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但讀萬卷書似乎變得從未有過的艱難,正如某位網友所說,“是手機不好玩,還是網路上沒有?”也

恰恰是時代的便利和功利性淺閱讀盛行,讓我們失去了深度思考的意識和習慣,丟失了“一杯清茶一卷書”的心境,喪失了認認真真寫段話、規規矩矩寫篇文章的能力。

可喜的是,自

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

“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以來,“多讀書、讀好書,建設書香社會、書香中國,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踐行。要走出“文字失語”的窘境,戒除對網路、流行語的過度依賴,就

需要重新尋回對“開卷有益”的信仰,在深度閱讀、廣泛閱讀和持續規範表達的練習中提升自我,用“腹有詩書”消弭“文字失語”的危機。

語言和文字作為一種社會符號

,無論是如鄰家妹妹似的網路語、流行語,還是如大家閨秀般的規範書面語,

都是映照社會、體現人民生產生活的一種符號

,它們不是“有你無我”,而應該是“你容得下我,我包容得下你”,是該生動時可以生動,該規範時能夠從容規範。

我們期待,網路文化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精彩,我們更期待閱讀和學習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深度和溫度。

驚!76.5%的人語言貧乏,你也“表達障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