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破暮年孤獨黑夜裡的一縷光亮

劃破暮年孤獨黑夜裡的一縷光亮

圖片來自網路

一天晚上八點多,給母親打電話問候,聽聲音母親已是躺在了床上。問她怎麼這麼早就睡了,不看電視。母親說,

前幾天與父親因看電視調臺發生爭執,父親總喜歡一個人拿著遙控器,不讓母親換頻道,母親拗不過父親,所以自己乾脆不看電視,早早睡覺

聽了母親的一番訴說,我有些生氣,又感覺有些可笑,古稀之年的二老,很多時候

越來越像兩個老小孩

俗話說"老小,老小"

,確實如此。

家裡建了新房,二老住在寬大的房子裡,本是相依為命,有個依靠和陪伴,可晚年的父親,性格越來倔強,母親只能依了他。我勸母親不要跟父親置氣,答應有空再買一臺新電視機回去,這樣就可以一人看一臺電視,避免爭執。聽我這麼說,母親連忙又說,

自己不看電視,習慣了也就不想看了

,暫時不要買。我知道母親是捨不得花這個錢。

後面幾次打電話,陪母親在電話里拉家常,母親說冬天來了,天黑的早,吃過晚飯沒事就上床躺下,可瞌睡少,總是翻來覆去睡不著,有時又爬起來坐上一陣,再睡。很多時候總是熬著盼天亮。

此時,又想起幾年前母親在省城陪讀照顧我女兒的七個多月時光。當年,女兒因為身體原因,加之又是緊張的高三,為了不耽誤我的工作,母親毅然決定,答應去照顧女兒。

母親一直住在偏遠的鄉下,從未出過遠門,不識字、不會說普通話,

坐上車就會暈車的那種,一下要去一個陌生的大城市,從內心來說,

母親是害怕和恐懼的

擔心自己不能適應城裡的生活,可母親卻沒有表現出來,還一個勁地說,自己一定盡全力照顧好外甥

女。

我想,

這就是為母則剛的本能,哪怕前路是看不見的黑夜,為了孩子的孩子,母親仍然會不顧一切地往前走。

陪讀的日子是單調和枯燥的。

母親與女兒住在學校附近的小出租屋裡,每天負責女兒的一日三餐。最難熬的是女兒去學校上晚自習的時段,每晚這幾個小時裡,母親獨自待在十餘平米的出租小屋裡,守著小小的烤火爐等待女兒下課回家,沒有電視,沒有手機網路,從不拿筆的母親,為了排解寂寞,像個小學生一樣,照著書本在紙上學寫字,儘管寫得歪歪扭扭,密密麻麻,但確實可以打發時間。在一筆一劃中等待女兒下自習回家,才有個說話的地。

在陪讀的日子裡,母親之所以能克服內心的擔心和恐懼,源於對孩子一份愛的責任、一份期盼。母親覺得能為女兒減輕一點負擔,幫上一點忙,期盼外甥女能順利考上大學,儘自己的一份力,成了她最大的動力。支撐她度過那麼多孤獨的夜晚。

如今,母親慢慢老了,晚年的孤獨寂寞常伴,哪怕是看電視這麼小小的需求,也不想讓兒女麻煩,而是自己忍耐這份孤獨。

孤獨是每個人一生都需面對的一種經歷,青春經歷的孤獨也許是迷茫,或是成長。

而暮年的孤獨更多的是無奈和恐懼

。年老的父母就是這一暮年群體的一員。

兒女大了,父母老了,兒女們有了自己的生活,真正孝順父母的機會又有多少?

做兒女的,只有儘可能的給父母多一點陪伴,達成一個個心願。不能守候,哪怕多一個電話的問候,或是一個簡單的快樂分享,都將是父母最滿足的時刻。

願兒女們始終能成為暮年孤獨裡的一道光亮,照亮父母餘生之路,溫暖父母的心田。

劃破暮年孤獨黑夜裡的一縷光亮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