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年輕人不用過生日,老人才過”“那我回去給媳婦兒補上”

01

閨蜜在微信上發來訊息說,結婚以後在婆家過的第一個生日真讓人傷心透了。

閨蜜的生日和婆婆的生日離得很近,只隔了一個星期。婆婆生日那天,閨蜜在飯店訂了一桌好菜,買了生日蛋糕和鮮花,過得好不熱鬧,婆婆樂呵呵地合不攏嘴,直說安排得好。

“兒子,年輕人不用過生日,老人才過”“那我回去給媳婦兒補上”

一眨眼,閨蜜的生日到了,不巧老公被外派工作,老公一大早便特意給婆婆打電話,告訴她兒媳過生日,晚上多炒幾個菜,婆婆急忙說:“知道了,你放心好了,我心裡有數。”

閨蜜下班回到家,剛進家門便聽見婆婆說時間太晚了她先吃過了,飯菜都在鍋裡,說完婆婆便回臥室去了。閨蜜開啟鍋蓋就愣住了,只有玉米粥、一個饅頭還有少半盤小油菜,更確切地說是幾片菜葉子。

02

閨蜜心裡憋屈,想著這是在婆家過得第一個生日,也是25年來過得最難受的一個生日,一邊吃著竟不爭氣地掉下眼淚來。正好老公發來影片,閨蜜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他。於是,老公打電話給婆婆,只聽見婆婆扯著嗓子說:“兒子,年輕人不用過生日,老人才過。”老公也不示弱說:“那我回去給媳婦兒補上。”

“兒子,年輕人不用過生日,老人才過”“那我回去給媳婦兒補上”

事實上,婆婆並不是把兒媳當外人,故意不給她過生日,而是婆婆認為老年人才需要過生日,年輕人沒有必要過。

閨蜜後來才知道,這麼多年婆婆都沒有給老公慶祝過一次生日。去年,老公忘記了婆婆的生日,婆婆打電話來責問他,說他不孝,連親孃的生日都不記得。老公心裡很難過,一方面覺得自己確實不該忘記母親的生日,另一方面,老公心裡渴望母親能給自己過次生日。

其實,過生日和年紀大小毫無關係。過生日或其他節日,只是儀式感的一種外化形式。

03

那麼,到底什麼是儀式感?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閨蜜說,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媽媽會在她生日那天煮幾個雞蛋,做一碗長壽麵,雖然生日過得很簡單但卻滿心歡喜,至今回想起來,仍然感覺很溫暖很幸福。

“兒子,年輕人不用過生日,老人才過”“那我回去給媳婦兒補上”

儀式感體現在生活中的小事和細節裡,比如睡前互道的那句晚安,餐桌上精美的桌布,節日裡互贈的小禮物,一頓用心準備的菜餚,早晨的一個擁抱。

注重儀式感的家庭成員更有幸福感,儀式感能使平淡的日子散發光彩。

儀式感無關金錢,無關形式,更注重情感的傳遞和表達。情人節互送禮物,生日吃蛋糕許願吹蠟燭,春節一起看春晚,這些都是儀式感的不同外在表現,卻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情感上的愉悅和舒暢。

生活里正是因為儀式感,每一個今天才和昨天不同。給生活來點儀式感,我們才能把柴米油鹽的瑣碎熬成詩和遠方。

今日話題:

結婚以後的第一個生日,你是怎樣度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