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那麼一瞬間被生活打倒,下一秒又爬起,重新出發

有人感情失敗,有人生活壓迫,有人疾病纏身,有人失去摯愛,有人孤獨終老……

總有那麼一瞬間被生活打倒,下一秒又爬起,重新出發。

受傷、痊癒,再受傷,再痊癒,在無數次這樣的迴圈中變得更強大。

就像餘華在《活著》的序文裡寫到的那樣:

“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 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這也就註定了,每個普通人都要學會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尋找生命的意義和活下去的勇氣。

贊成那種如果覺得自己人生無趣,就該去醫院腫瘤病房看看的說法。 人看不見自己的生命,也不知道怎樣去綻放自己。 就需要其他的鏡子和一些很極端的事物來啟迪。

醫院就是這樣一面鏡子,在距離生與死最近的地方,照盡人情冷暖,照盡眾生疾苦,更照盡悲歡離合。

去年同事小偉的父親意外發生車禍,他守在ICU半個多月。

父親出院那天,看到他在朋友圈裡寫下這樣一段話:

沒來醫院之前,這世間的很多苦難,我是想象不到的。 半個多月裡,我看過在地下通道穿著婚紗賣身只為湊醫藥費救母親的年輕女孩; 我看過公交車上,腎衰竭晚期剛透完析的患者沒有家人陪伴, 只能一隻手拿著東西,另一隻做瘻的手臂抓住扶手的樣子; 我看過隔壁床叔叔家人拿不出醫藥費了,立刻被推出ICU的樣子; 我看過得了肝癌臉色蠟黃的阿姨;我看過16、7歲一個人來偷偷打胎的少女; 我看過深夜在樓道禱告自己孩子還未成家,自己不能這麼早死的癌症患者…… 你厭惡的現在,可能是別人永遠回不去的曾經。好好活著,好好珍惜身邊人。

見證過“怎麼離去”的人,往往才知道“該怎麼活”。

看過生命的無常,看過人性的殘酷,才能更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