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與體驗的關係,以及它在生活、工作中應用

女朋友一見到你就開心地笑,然後向你跑來,這就很甜很幸福。如果你在微信上與她聊天,她回覆得有一句沒一句的,或者好半天都沒有回覆你,那麼你就坐立不安,胡思亂想。反饋在人與人交往中就是這麼靈敏而重要。

吃瓜子時,我們總能吃個不停,直到把手裡的那一整袋吃完為止。因為,吃瓜子能獲得即時且高質量的反饋,瓜籽香甜,嗑開時又“叭”地一聲響,體驗特別好。又因為瓜子不撐人,吃了很久也不會撐肚子,於是就吃下去吧。

反饋與體驗的關係,以及它在生活、工作中應用

你摸一塊石頭,它冰冷粗糙,沒有任何反應,就覺得沒意思。但逗狗擼貓,能夠獲取它們的迴應。它們表現得像個孩子一樣,能與人互動,所以我們就愛貓愛狗。

剛出生的小嬰兒其實一點都不可愛。但因為產婦分泌了大量催產素,所以還是喜歡他的。過了三個月之後,嬰兒就可以看清媽媽的臉,也變得漂亮了一些,並能用微笑、“啊啊”聲迴應養育者。從這時起,嬰兒就變得非常可愛,非常好玩。

反饋與體驗的關係,以及它在生活、工作中應用

有個大老闆非常不喜歡岳雲鵬。心理學家給他出主意說:你花錢請他來你公司的年會上講相聲。但你規定,當他在臺上打招呼的時候,嚴令你的員工不許有任何迴應;當他抖包袱的時候,嚴令你的員工不準笑。這樣搞下來,保證讓小嶽嶽在臺上痛不欲生,回到家還後怕不已!

我在深圳時有個朋友,每次他給他的妻女做飯(陝西人,一般是做哨子面),都忍不住問一句“味道怎麼樣”?她們說,“還不錯。”他就不滿意,又說,“不行,必須說非常好。否則不準吃。”

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去飯店吃牛排,只吃了一半。他把廚師叫來,對他說:你的牛排做得一如既往地好,但我年齡大了飯量變小,只能吃一半,很抱歉!

這真是高手,他這是在管理別人的體驗。松下知道,讚賞、理解與解釋,這就是在給人以反饋,能讓他感到被認可,從而更有幹勁與熱情。因此,如果有人給你做飯,你吃之前要表示感謝,吃的時候要顯得很享受。還有,儘量吃完,不要剩。

如果你是老闆,是經理,管著一些人,那麼一定要時時給下屬以反饋,告訴他們你的想法,做得好的要及時表揚,不好的要及時指出來。即便是個普通人,也要常常給別人以微笑,及時而真誠地迴應對方。

反饋與體驗的關係,以及它在生活、工作中應用

阿爾茲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病人的臉上就沒有表情了,你搞不清他是高興還是難過,不知道他有什麼需求與感受,這就讓照顧他的人極其鬱悶、厭倦與煩躁。

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晚年患了口腔癌,無法說話,親友一個個遠離他,只有他養的那條狗還陪在他身邊。後來,他的病情惡化,嘴裡發出惡臭,連他的狗也嫌棄地走了。很快,這位心理學大師離世而去。

(難得用案例與故事寫一篇文章,但我不會給取標題。好搞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