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心理問題≠想太多

小王25歲,進到治療室後一言不發,看著窗外發呆。陪同他一起前來的母親焦急的對我說“醫生,我兒子的工作壓力大,和單位的領導同事關係緊張,從去年開始就心情不好,悶悶不樂的,不想和人說話。雖然辭職回了家,但春節放假的時候也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想見人也不想吃飯。覺得自己的外貌長相和說話水平有問題。認為自己工作能力不行,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自己什麼都不好,沒有自信心,說自己對不起家人,自己成了罪人,前幾天還發現他暗自流淚寫遺書。我們全家勸了他幾個月了,可他還是想太多,你來幫我勸勸他。”

你知道嗎?心理問題≠想太多

“你為什麼要想這麼多呢”,“醫生,她就是想太多了”,“醫生,你幫我說一說他,叫他不要想這麼多了”。幾乎每個陪診的家屬都會和我說過類似的話,這也是我在治療過程中經常聽到的話。在人們的心裡,“想太多”似乎是心理問題的根源,只要不“想太多”,心理問題就會好了。所以身邊的親人朋友就會苦口婆心的勸說,有些人確實會“聽進去”了,但有些人勸說的效果一點都沒有,就象本文的小王,這是為什麼呢?

你知道嗎?心理問題≠想太多

思考是既往經歷、現實事件以及情緒狀態協同運作的複雜過程。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甚至在睡眠時,大腦也在保持著一定程度上的活動。既然我們的思考會持續終生,那些不正常的“想太多”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的?

心理正常的人會思考,心理不正常的人同樣也會思考,這兩者可以從時間、深度和廣度上加以區別。

首先我們看一下時間。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都會思考。根據所遇事情對個人意義的大小,我們思考的時間會因人因事而異。比如大部份人不會對“買菜多花了幾毛錢”這樣的事情思考太久,但對“失戀”這件事情卻念念不忘。這種思考是正常的,也是可以透過好言相勸後,就不再“想太多”了。但如果某件事情在大家看來並不是什麼大事,可他卻刻骨銘心,那麼有可能就是心理上的問題了,這也很難透過一句“你不要想太多了”來解決了。

然後再看一下思考的深度。人類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有一定的探知熱情,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感興趣,這也是我們學習和成長的動力。每年春晚過後魔術節目的穿幫和揭秘討論向來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事情,這是大家都共有的“想太多”正常心理現象,魔術被破解了,大家也就不再想這個事情了。但如果一個人對某件事情過度的深究,偏執的刨根問底,其“想太多”的程度令旁人難以理解,那就需要警惕心理問題了。

最後就是思考的廣度的問題。發散思維是我們人類的特點,我們與其他動物的區別之一就在於此。天才的發明創造就是想到了別人所沒想到的事情。從這一點來看,思考的廣度是有正面意義的。心理不正常的思考也有廣度,但聯想到的事情卻是牽強附會,甚至毫無邏輯。

你知道嗎?心理問題≠想太多

本文中的小王在工作上感到有壓力,情緒不好持續了好幾個月,甚至辭職回家後情緒也沒有好轉,這是思考持續時間的異常。認為自己的失敗緣於外貌長相和說話水平不好,這是思考深度的異常。泛化至否定自己的全部,甚至認為自己是罪人,這是思考廣度的異常。小王的心理狀態是不正常的,所以家人再如何勸說其不要“想太多”,都是沒有效果的。比如面對一個哮喘患者,我們不會期望能透過指導他調整呼吸來改善缺氧一樣。“你不要想太多”在小王看來,是一句蒼白無力的安慰,他需要的是專業心理醫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