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之間,人情世故

方圓之間,人情世故

方圓之間,人情世故。

辯論題:1、真理是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2、唯有變是不變的。

答:唯有變是不變的,那還變不變了?

先來後到,佔得先機者往往靠的不是必然性,而是運氣?但邏輯和實踐是主義定了框架,是基礎。不是擲骰子所決定的,而是國情決定。

如果說個人是點,那眾就是“場”。每個人只相信自己相信的,所以就形成了立場。有多少立場就有多少觀點,出離立場的觀點是無法立足的,因為無“場”可立。從多重視角來看,有多少立場和觀念存在,有多少好惡選擇就有多少不同解釋,也就有多少方案和排斥。

最近對於這句話深有體會。任何事物存在即合理,嫉妒、貪婪、仇恨、不平等,這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一體兩面的看問題,你會發現世界本無相,你不能為了論證一方而否認另一方的存在。就像黑與白,光與影,沒有正能量的一方你如何去對比生成負能量一方。求同存異在“場”內是不可能存在的。

自由和民主本來就是矛盾的,自由被認為無人知曉,兩袖清風自由來去。而民主是需要一個共同意識規範作為規範的。所以不可能並存。

我之前一直不是很理解區塊鏈,今天特地看了下。百度百科的理解:區塊鏈是一個資訊科技領域的術語。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儲存於其中的資料或資訊,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

我的理解:實際上,等同於監管部門。同時也是資訊資料收集庫,在所謂的信任基礎上的共享,這句話真的是有太多漏洞可鑽。

如果說區塊鏈是賬本和資料庫的功能,那麼,去中心化和資料收集的概念是相矛盾的。永久ID和形象生成,實際上真的就是固化階級分層。

區塊鏈分公私和聯合區塊本質上就是給中心化製造了一個新的託詞,換湯不換藥。一塊蛋糕重新劃分罷了。

中國沿襲千年,終究是個人情社會,萬事有商有量,世故人情就在討價還價之間。一刀切的進行改制是很不符合市場需求的,起碼不符合中國市場。

舉個最好的例子:最近看抖音上一個酒店試睡員對酒店進行考察,酒店剛開始服務態度不好,服務不到位,顧客投訴差評,如果按照硬性規定,走流程,酒店留了差評,而顧客也得不到一次好的消費體驗,都得不償失。故事走向卻是酒店經理出面道歉,並給予顧客一定優惠,這是人情,而顧客氣消了,提出撤銷投訴,這是世故,也就是各退一步,海闊天空,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方與圓的拿捏,人情世故就是與西方文化最好的碰撞。

說了這麼多,我無非就是想表達: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是可以靠溝通解決的,一句話的措詞和語氣往往也是說話的藝術。關上門什麼都解決不了,家國天下同理。

_May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