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六—我與臨終老人的生命對話(68)

時間:2021年5月15日

地點:家中

陪伴了許多陌生的老人之後,再回頭來陪伴自己的親人,那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

又或者說,我們能夠平靜輕鬆地面對陌生老人,可是要想在面對自己老人時,做到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則是非常難能的。

也正是當自己將注意力轉到陪伴自己老人身上時,才發覺了一個我曾經一直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我一直以為只要把那些愛與陪伴的知識、理念、方法與技巧教給老人的親屬後,他們也就能更好地像我們陪伴老人一樣進行呵護了。

可直到自己從陪伴陌生老人轉向陪伴自己親人時,才發現,這中間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又或者說,陪伴熟悉的親人比陪伴陌生的老人,難度要大上許多。

面對養老院裡的老人,我會一遍遍告訴自己,做自己該做的,能做的,而不去做不該做的。面對陌生的老人,我的愛與陪伴會很純粹。當老人感到疼痛時,我不會給他遞藥,當老人想要喝水時,我不會為他倒水,當老人許下願望時,我也不會予以承諾。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我根本不知道他該吃什麼藥,能不能喝水。我應該做的就是,第一時間通知護工來處理。

“在就好,愛就好”,這樣的原則,會讓我在與陌生老人的陪伴過程中,始終保持一種平靜的狀態去面對,始終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接納,不離不棄。

可是,當我面對自己熟悉的親人時,一切都變了。我所需要做的,不僅有心靈上的呵護,更多時候是生活上的關心與照顧。也正是生活上繁瑣的事務,會讓人對老人的心靈呵護,缺乏精力,失去耐心。

所以,從這一份經歷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很多事情,並非是親屬們不知道該做什麼,該怎麼做,只是很難做到。而這也是社會志願工作需要進一步發展,志願精神需要進一步弘揚的原因所在。

不過,在陪伴那麼多陌生老人之後,收穫還是很多的,並且這份收穫對於陪伴自己親人的幫助也是很大的。

至少,我知道一條,要想老人能夠在面對疾病時,依然保有一顆對生活熱愛與嚮往的心,依然能夠對每一天充滿期待,就必須讓老人每一天的生命都有不可或缺的價值。

生命的價值在於被需要,而我在陪伴岳父時,就運用了這一點。早上,岳父騎車去醫院化療時,我把送女兒上學的事情交給了他,下午,掛水結束後,我讓他等到女兒放學,再從醫院出來直接把孩子接回家。

想到岳父喜歡看手機,上網購物,我就把家中大米,水果,拖鞋等採購任務交給他。每次想到要買什麼,就對岳父說,幫忙上網買個啥啥啥。甚至,有時候,還會以岳母要出去旅行的名義,讓他這個老男人帶著岳母出去轉一轉。

相約星期六—我與臨終老人的生命對話(68)

雖然,我也知道他的身體並不太舒服,但我更知道,與其讓他躺在那裡想哪裡不舒服,還不如讓他去一些對家人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讓他擁有被家人需要的感覺。那樣,他的注意力會分散很多,那樣,他的痛苦也就減輕了很多。

岳父不是一個豁達開朗的人,但是,我能夠感受到他在面對疾病的問題上,正在朝著一個更為積極,更為樂觀的方向在前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想,當自己從陪伴陌生老人走向陪伴熟悉的親人,然後再走向陪伴陌生老人時,對愛與陪伴的理解一定會有更多感悟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