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拆除思維的牆?

如何拆除思維的牆?

《史記》有言:“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舊聞。”

意思是說:普通人受習慣制約,容易安於現狀;學者常常沉湎於經驗,跳不出思維的侷限。

在不斷成長的路上,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摒棄舊思維、開啟新思路,擁抱更廣闊的世界。

如何才能拆除思維的牆?

這裡給大家分享三個小方法:

1. 看待問題增加跨度

人在遇到問題時,喜歡在當下的環境裡思考問題,然後做出判斷。

但時間和環境都是有侷限性的。

當下環境裡做出的判斷看似是正確的,但如果放在更長遠的時間跨度和更廣闊的空間跨度裡,未必就是正確的。

遇事不要拘泥現狀,把目光放長遠,逼迫自己做深層次的思考。

2. 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

哲學家帕斯卡說:“人是為了思考才被創造出來的。”

人和物體最大的區別就是,物體一成不變,而人可以透過思考進行自我革新。

遇事時,不妨先靜下心來,問問自己:

真的只能這麼發展嗎?真的只有這一種解決方法嗎?

時刻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有依據、多角度地看待問題,才能不盲從、不武斷地抓住問題的破局點,從而快速解決問題。

3. 主動學習,拓寬認知邊界

劉慈欣在《三體》中說過一句話:“毀滅你,與你何干。”

面對升維打擊,再多的努力也徒勞無功。

認知的侷限,阻礙著發展的程序。

有句話說得好:

發展都是有規律的,每當你突破一個盲區,就會突飛猛進一次。

人的視野和認知,都有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