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這麼高興的事,為啥要勸呢?

文/褲衩 豆天蓬

最近一直在安撫一個朋友,她情緒很不好,令人擔心。(經她同意,我決定寫出她的故事)

大概六年前,她就在考慮離婚。那時候,她雖然有些神情寡淡,但整個人還是那種充滿銳意的都市女子——婚姻的失敗,只是人生的一個插曲。元氣有損,士氣仍在。

可惜,她沒有離成。

首先是母親不同意離婚。老人家以自己孤獨半生的淒涼作為案例,給女兒敲警鐘,“他就是人懶散一點、不怎麼管孩子,能有多大的仇怨過不下去?我現在就後悔跟你爸爸離婚,他倒是和那女的大團圓了,我什麼也沒做錯,卻落得個老無所依。”

母親對她說:“你就湊活著過。你該忙事業忙事業,不耽誤。孩子兩家輪流帶,誰也別想躲清閒,誰也別想搶孩子,看誰耗得過誰。”

她和母親講道理,母親說不過她,氣得哭天抹淚,新病舊疾全都來了,急得她也不敢再多說。

她去求助小姨。小姨和她住在同一個城市,近60歲了一直單身,但日子一直過得有聲有色。她以為小姨一定會支援她,沒想到小姨也語重心長地勸她別離婚。理由是:你現在不是孤身一人,還有一個孩子,一個人過,太辛苦了。

她不甘心地問:一個男人,掙不來錢,又不管孩子,成天沒完沒了地發脾氣然後又沒完沒了地道歉,我真的很累。而且發展到現在,我們兩人在家裡根本連話都不說,孩子都看在眼裡,再勉強過下去,對孩子真的好嗎?

小姨長嘆一口氣,說:再怎麼說,好歹有個爸爸。

聽到最敬重的人都這麼勸她,她遲疑了。

後來,她忙著為工作焦頭爛額、忙著為孩子上學奔走,時間就這樣慢慢溜走,一溜就是六七年。她仍是已婚、仍是不快樂、仍是心有不甘。

但,最近令她完全陷入崩潰的,是她突然輾轉得知,小姨當初不支援她離婚,其實只是擔心她離婚之後沒有房子住會投奔過來,連累自己。

她哭了許多次,在衣帽間、在公司的廁所、在下班回家的計程車裡,覺得自己太委屈、太軟弱,主要是,覺得自己太蠢。

她說,原以為那些勸和不勸離的人最多隻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根本不知道你在這段婚姻裡經歷了什麼就張嘴做好人。完全想不到,越是親近的人,越是可能因為怕替你擔責任,而極力勸阻你不要做出任何改變。

嘴裡說的都是為你好,心裡想的卻是:你別影響到我就好。

離婚這麼高興的事,為啥要勸呢?

錢鍾書說:婚姻是座圍城。

可對於有些人來說,婚姻的圍城,到後來,卻成了監獄。

想想福原愛。

江宏傑的母親對她說:你是我們家一隻會下金蛋的雞母。

江宏傑的姐姐藉著與她的各種互動,順勢出道,簽約經紀公司。

至於江宏傑,就更矛盾了:一方面與她深度捆綁恩愛夫妻的形象,接廣告、上綜藝撈金;一方面又對她名人的身份異常敏感,不喜歡她穿漂亮衣服,不允許她花錢請保姆來照顧孩子,不喜歡她與異性正常的社交……

福原愛被日本八卦週刊拍到與異性同行的照片後,多少日本民眾在新聞下留言斥責她“不顧家庭”“不顧孩子”,男方的語言暴力、男方家庭以她為招牌的種種圈錢行為,似乎都成了不重要的情節,只需在女方身上“修正”,就能挽回這段婚姻。

反而是一直關注她、疼愛她的中國民眾,為她正名、發自內心地勸她:愛醬,快逃!

面對離婚,女明星總有熱心粉絲和客觀媒體來為她發聲,站在她的立場理解她的決定;普通女人想要離婚,光是回答各種刨根問底的“為什麼”,就已經不甚其煩。然後還有層出不窮的道德綁架:“為了孩子”“想想這個家”“男的都這樣”“別讓你爸媽再替你操心了”“我們都覺得他對你挺好的”“你也歲數不小了”“你這就是作”……總之,普通女人想要把婚離成,必須抱著魚死網破的決心。

想起某衛視的一檔家庭調解節目,某一集對離婚夫妻的硬勸和,簡直令人髮指——

朱女士因為不堪酗酒丈夫的家暴,逃出家門。十幾年後,丈夫因喝酒過量導致癱瘓,沒人照顧,這時又想起了妻子的種種好處,於是,求助節目組幫他“千里尋妻”。

節目組神通廣大,居然真的找到了朱女士。

即使過去了十幾年,家暴的陰影依然令朱女士恐懼,她拒不開門。最可怕的是,醉鬼丈夫被家人背上樓,強行賣慘、以及賣深情,節目組也打蛇隨棍上,對朱女士進行全方位道德綁架:

“為了孩子,你把門開啟!”

“你看他是有誠意的,人家就是來道歉的,就是來說聲對不起的,這個機會都不給嗎?”

“你為什麼不能勇敢面對呢?你這麼躲著也不是事。”

“你就這麼不給我們節目組面子嗎?這麼大歲數了,還能有多大的事兒放不下啊?”

家暴永遠不應該被原諒。真正的勇敢面對,就是絕不回頭。

而前幾天我在B站看到一個訪談節目,受訪者是一個年輕的媽媽。懷孕期間遭遇丈夫的粗暴對待,生育後離婚。前夫家由此拒絕她探視孩子,她決心發起訴訟。

訪談的過程中,她數次落淚。丈夫出軌,在她懷孕7個月的時候,對她說,孩子生下就離婚;又在她即將進行剖腹產手術的時候,在病床前跪求她為自己借了最後一筆貸款。

孩子剛生下來時,她也曾想過是否要讓孩子一出生就面對父母離異的悲劇。但男方持續向她的家人朋友借債的舉動,讓她徹底斷了忍耐的念想。

彈幕裡有個評論說:完整的愛比完整的家更重要。

一座婚姻的圍城外面,多少不明真相或者不在乎真相的看客,都在輕描淡寫地用道德去勸和。然而,那些婚姻裡隱秘又細小的傷痛,劇烈且無法抵抗的暴力,都是刻在當事人心上深重的傷痕,可能終其一生都難以磨滅、忘卻。用忍耐來求全,只能換來更悲劇的結果。

一個男人決定離婚,可以只是一瞬間的事;而一個女人決定離婚,卻常常是在忍過、談過、努力過之後,依然無法繼續,才毅然決然走出這一步。她已經吞下的、和不能再吞的苦,只有她自己明白。

因此,當她決定離婚,別勸,請祝福。

離婚這麼高興的事,為啥要勸呢?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婚姻,所謂完美,都是世人自己加上去的濾鏡。

真實的婚姻生活裡,總會有雞毛蒜皮的爭吵、互黑互嘲的暗語、偶爾的崩潰、突如其來的厭煩,但如果僅僅如此,也許大多數婚姻總會在摩擦與妥協中慢慢走下去,同攜手、共白頭——因為這些看上去一地雞毛的情境,是兩個人在婚姻關係中的正常磨合。

只是,當爭吵一旦升級、暗語上升辱罵、崩潰成為日常、厭煩愈發強烈直至成為不願相見的厭惡,再把這段婚姻堅持下去,實在沒有意義。哪怕為了孩子、哪怕看在錢的份上,都不能成為完全說服的理由——

除非你就是準備拿自己每一天活著的質量,去換一些對別人更有價值的東西。

在只有恨意與懼意的婚姻裡,沒有人會快樂,全是互判無期徒刑的折磨。

更難過的是,那些顧全大局的假象,自說自話的犧牲,許多許多年後,會在一個漸漸長大的孩子身上,一一反噬。

不是非要離,但也沒有什麼不敢離。

時代在進步,人們對婚姻越來越看得明白:一種契約制度,一份合作關係。就像一個兩人企業,成立的契機可以是因為愛、因為相互吸引、因為彼此需要,但長遠運作下去,卻絕對需要兩個人的自覺守約和共同進步。

尤其是,當今社會,每個人從小都接受的是獨立教育——要好好學習、要考上好大學、最後找一份好工作。沒有人是被教育長大以後的首要目標是做一個好妻子、好媽媽。絕大部分人,在成年後,都有獨立工作的技能和自給自足的能力。如今的單身生活,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情感消耗,都在持續降低。就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早已擁有足夠的心智與能力去承擔失去婚姻的結果。

那些面對離婚時、努力勸和的老掉牙說辭中,所暗指的種種不能直說的原因,在身份均等的婚姻裡更是不存在了——

“為了孩子”——我自己一個人,可以為孩子提供完整的愛以及成長所需要的種種物質。

“你一個女人,沒有男人怎麼行?”——當然行。就算一定要男人,誰又規定必須是這一個?我找一個更年輕、更帥、更知好歹的不香嗎?

“以後老了怎麼辦?”——只要有錢,都不難辦。

“你年紀也不小了”——是啊,就是因為年紀不小了,我才不想繼續浪費生命。

“你都離兩次婚了,說出去多難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Who 他媽 cares?

……

從前賦予婚姻的保障意義,如今看來,已經慢慢淡去。比起在外表上偽裝美好,執著於一個和諧家庭的口碑,現在的人們,更願意思考如何真實而無憾地過好這一生,如何更好地取悅自己,再用這個充滿希望與力量的自己,去影響我們想要保護的孩子,去告訴孩子:

你看,一段失敗的婚姻,並不是整個人生的終局。不管遭遇什麼難堪的境地,人,首先要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人。

張愛玲說:日子是自己在過,不是為了別人而活。

好的婚姻讓人如魚得水,如鳥在林。而壞的婚姻呢?也許看不見傷痕,但吞心蝕骨,默化潛移。

願每個人都能與所愛之人步入婚姻。更願每個人都能在婚姻中,不委屈將就,不迷失自我,不放棄成長,不怯懦猶疑。

離婚這麼高興的事,為啥要勸呢?

插圖來自藝術家Neil Webb

王欣(@反褲衩陣地)

作家,已出版小說集《北京女子圖鑑》,長篇小說《在不安的世界安靜地活》,隨筆集《致我們總被戳中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