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總是害怕被人討厭

弱者在做一件事,總是可能在想,我是為了你才這麼做。

弱者總是害怕被人討厭

例如一個家庭裡面,丈夫辭職,做網上淘寶,家裡條件變差了,而妻子這個時候,第一種想法就是,認為自己是為了給丈夫減輕壓力,就去外面找份工作,這樣當妻子工作並不順利的時候,這個矛盾可能就會爆發。

這就是為了某個人,把別人的課題(問題)代入了自己的課題裡面,現實當中很多人做某些事,總是在找一個理由,而作為可以直接觀測到的人,就容易變成某些人的理由,所以人們才會常常為了某人而做某事,這就是愛。

弱者的愛是很自私的,愛就是要求回報,沒有回報,我在愛你的時候又受到了欺負,可能就會爆發,變成了恨;而有的愛真的就是不需要回報的,也沒想過要回報,單純的愛,在付出愛的過程中便收穫到幸福感,這就是強者之心的愛。

在上面的案例中,妻子在面臨同樣的問題的時候 ,她的第二種想法就是,覺得自己家庭條件變差了,就很自覺的去找個工作,為這個家庭環境做出努力,它的目的就不是因為某個人,而是這個家庭共同體。所以這樣就不會太容易因為個體而影響情緒。不在把別人的課題帶入到自己的課題,她所解決的課題就是家庭環境變差了,自己如何把它變好一點而已,而不是在是因為丈夫辭職導致家庭環境變差,所以自己才去找份工作讓生活變好。

第一種想法,妻子認為是丈夫辭職,而導致自己不得不這麼做,自己做的選擇是不自由的,做起來自然就很被動,沒用動力,自然不會有好的結果。而第二種想法中,妻子認為是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在於自己內心的選擇,是自由的,做起來也更有驅動力。

在上面的案例當中,丈夫辭職的這個課題,作為丈夫同樣有兩種不同想法,一,他辭職,妻子堅決不同意,所以他沒有辭職,二、雖然妻子不同意,但是他仍然辭職。

弱者總是害怕被人討厭

阿德勒說:“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我們覺得自己矮,是因為看到有比我們高的人,覺得自己窮,是因為看到比自己富的人,等等。真正做到自由,就要學會將:“課題分離”,但是生活當中很多人卻無法很好的做到課題分離。

弱者總是害怕被人討厭

在比如說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一個不講理的上司,遇到事情就喜歡發脾氣,不肯好好聽人說話,也不認可你的工作表現,你會怎麼想?工作是人生中的三大課題之一,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對此很苦惱吧。

對此,阿德勒的觀點是,我們需要學會課題分離。上司不講道理地亂髮脾氣,那是上司的課題,作為下屬的我們沒有必要可以去刻意討好或過分煩惱,我們應該做的是處理好自己的課題,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如果我們能夠這樣想,對於工作的態度就會截然不同。

試圖讓所有人喜歡,是一種不自由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實現。在人際關係中,我們想要獲得精神上的自由,代價就是會被別人討厭,也就是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自由就是敢於讓別人討厭,即使腦補到別人被拒絕的畫面,在同理心的作用下自己內心也感受到傷害,也要敢於去拒絕別人,這樣才會逐漸自由。

自由其實就是自私的,我們不要隨意去幹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讓別人來干涉自己的課題,更不要把別人的課題主動帶入到自己的課題。

弱者總是害怕被人討厭

我們看到別人有點溜鬚拍馬,阿諛奉承,自己就覺得看不過去,就叫別人不要做的太過,有什麼意義。這就是干涉別人的課題,別人如此做,就是不想承擔他所能意識到的後果,我們認為這個後果不存在,是別人想的太多了,所以我們就不會去做那些溜鬚拍馬的事情出來,但是別人既然認為這個後果存在,那麼對於別人來說那肯定是真的存在。我們既然不會為了別人承擔後果,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干涉別人想法和做法呢。

過度的自由並不是一件好事,阿德勒還提出了共同體,我們在為共同體作出貢獻的時候,即使我們犧牲了一定的自由,我們也會主動去做,沒有任何人強迫你去做,那是我們自己認同的共同體,我們為共同體作出每一份付出,我們都會自動收到一份幸福,這就是幸福的定義,而不是我們賺到多少錢,擁有多少東西。

例如比爾蓋斯,巴菲特財富那麼多,他們仍然堅持工作,他們並不會覺得工作是一種負擔,而是他們為共同體作出貢獻的一種渠道,他們享受每一份從共同體收穫到的幸福感,他們的共同體也會在他們的付出下越來越好。

當然我們不需要為別人的共同體負責,即我們不需要為別人的家庭負責。

弱者總是害怕被人討厭

本文由丁羽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