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沒有絕望的環境,只有絕望的心態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一個帶蜂音器的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對狗進行電擊,狗被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每次都被電到倒地呻吟、大小便失禁為止。這種折磨反覆多次後,塞利格曼更改了試驗流程,在蜂音器響 後,不急著電擊,而是先把籠門開啟,但這個時候,狗非但不 逃,反而不等電擊開始,就先倒在地上開始呻吟和顫抖。

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因之前的絕望體驗而放棄逃避希望,默默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塞利格曼所說的“習得性無助”。

所謂“習得性無助”,本質上是長期積累的負面生活經驗使人喪失了信心,繼而喪失了追求成功的驅動力。而要避免習得性無助,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辯證的挫折觀,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情緒。沒有絕望的環境,只有絕望的心態。如果能在挫折中堅持下去,挫折實在是人生中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但是如果在挫折中沉淪,那便是跌入了“習得性無助”的陷阱,就像實驗中的那條狗一樣,再也無法突破挫折了。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退役軍官科爾曼·米契爾在一次飛行事故中受到重傷,身上65%以上的面板都燒壞了,為此他動了十六次手術。手術後,他無法拿起叉子,無法撥電話,也無法一個人上廁所。

這樣的挫折並沒有讓他陷入絕望,最後一次手術做完後,米契爾用保險賠償金為自己在科羅拉多州買了一棟維多利亞式的房子,同時繼續進行康復訓練。六個月後,他又能開飛機了。康復後的米契爾和兩個朋友合資開了一家公司,專門生產以木材為燃料的爐子,這家公司後來變成佛蒙特州第二大私人公 司。米契爾得以繼續駕駛著新買的飛機翱翔於天空。沒想到四年後,米契爾所開的飛機在起飛時又摔回跑道。這一次,他胸部的十二塊脊椎骨全被壓得粉碎,腰部以下永遠癱瘓!

對於這次事故,米契爾幾乎絕望:“我始終搞不清楚,為何這些事老是發生在我身上?我到底是造了什麼孽,要遭到這樣的報應?”但他最終還是挺了過來,出院後,他的第一句話是,“我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之船,我可以選擇把目前的狀況看成倒退,或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經過數年不懈努力,米契爾被選為科羅拉多州孤峰頂鎮的鎮長,以保護小鎮的美景及環境,使之不因礦產的過度開採而遭受破壞。後來,米契爾甚至還參選了國會議員,他用一句“不只是另一張小白臉”的口號,將自己在事故中被毀得面目全非的臉轉化為廣受大眾推崇的寶貴資產。

面對絕境,米契爾自始至終沒有絕望。在一次公開演講中, 米契爾說道:“我癱瘓之前可以做一萬件事,而現在我只能做九千件。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無法再做好的一千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還能做的九千件事上。我曾遭受過兩次重大的挫折, 如果我能選擇不把挫折視為放棄努力的藉口,那麼,或許,你們也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一些一直讓你們裹足不前的經歷。你們可以退一步,想開一點兒,然後,你們就有機會說,‘或許, 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要選擇成功,那麼同時就必須學會面對失敗——失敗從不憐惜弱者。沒有鐵一般的意志,就會被絕望的環境打垮,你就不會看到成功的曙光。

“習得性無助”的陷阱是我們的大腦為了讓自己適應絕望環 境、免於崩潰而做出的妥協姿態。但平庸的人才需要妥協,只有堅強,只有走出“習得性無助”為我們營造的心理舒適區,才能抵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