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毫無保留地信任你,因為你跟我相信的故事是一樣的

我會毫無保留地信任你,因為你跟我相信的故事是一樣的

人們每日忙忙碌碌地為了賺錢而奔波,就是因為你跟我一樣,我們都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為家人和自己提供更美好的生活。

我們會想象自己在掙到錢後要買什麼禮物孝敬父母、送給老婆心儀的首飾增加感情或者是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一筆教育資金,都是在

相信會有美好的故事發生。

我跟你一樣,因為我跟你信的故事是一樣的。

我們之所以會相信自己想象的故事,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受到了三個現實的互相作用:客觀現實、主觀現實、互為主體現實。

什麼是“客觀現實”?就是事物的存在與我們是否相信和我們的感受無關。

例如我們在地球上生存,受到地球的重力就是一個客觀現實,早在蘋果掉到牛頓的頭上之前便已經存在,而且不論我們信與不信,都會受到重力影響。

相反,“主觀現實”則取決於我們個人是否相信和我們的感受如何。

舉例來說,有一瞬間,我覺得我的頭一陣劇痛,於是緊張地去醫院排隊掛號看醫生。醫生對我的頭部來來回回做了徹底檢查,卻沒查出什麼問題。於是,醫生又要我去做血液檢查、尿液檢查、DNA檢測、拍X光片、做心電圖、做核磁共振等等。等到檢查結果一出來,醫生對我說我完全健康,可以回家了。可是我仍然覺得頭痛得不得了。

所有的客觀測試都找不出我有什麼問題,除了我之外,沒有人因此感覺痛苦,但對我來說,這種痛苦百分之百真實,而且簡直“要了我的老命”。

我會毫無保留地信任你,因為你跟我相信的故事是一樣的

最後,就是“互為主體現實”。這種互為主體的現實,並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的情感抑或是否相信而存在,而是依靠許多人的彼此溝通互動才存在。

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鈔票,並沒有客觀價值,100元紙鈔不能吃也不能喝,用來當紙巾嫌硬、用來當名片紙嫌軟。但是,

我們社會中的每個人都相信,這100元能夠給我和我的家人買吃的、買喝的、買穿的用的

。如果有一家超市不相信人民幣,不願意讓我用這張紅色的紙換他店裡的商品,也沒什麼關係,只要再走幾步路,就有另一家超市可以購買。然而,如果超市的收銀員、市場的小販、商場的銷售員一律拒絕接收這張紙,人民幣就會失去價值。這些紅色的紙還是存在,但它們已經再無用處。

鈔票是個互為主體的現實,這是我們比較容易接受的觀點。生活中的大多數人,也相信彼此都對美好的生活有著共同的嚮往,也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緣由,而事實上,

大多數人生活的意義,都是存在於彼此講述的故事之中。

我們辛苦工作,就是因為我們相信我的單位會給我相應的報酬,或者我的合作方會按照約定的合同付給我費用。

我相信我身邊的每個人,因為他們也在相信他們身邊的每個人。

在我們大家一同相信彼此所說故事的那一刻,意義就產生了。

對我來說,在黃道吉日舉辦婚禮、在中秋節吃月餅或在七夕送愛人禮物這些行為為什麼有意義?原因就在於我的父母也認為這有意義,還有我的兄弟姐妹、親朋好友、附近城市的居民,甚至是遠在他鄉的中國人,都認為這有意義。為什麼這些人都認為這有意義?因為他們的朋友鄰居也有同樣的看法。

我們在以一種不斷自我迴圈的方式,持續增強彼此的信任。每一次互相確認,都會讓這張意義的網收得更緊,直到我們緊緊地留住了我們最信任的人,並且會毫無保留地繼續信任他人。

“想要獲得什麼,就先付出什麼”,經得住他人無條件的信任,也會無條件的信任他人。

我會毫無保留地信任你,因為你跟我相信的故事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