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記住5句表達、一原則,秒變有趣

吵架,記住5句表達、一原則,秒變有趣

吵架中,人很容易在情緒中,也很容易說極端的話,容易發洩情緒,容易激化矛盾,過後又會後悔自已的衝動,但往往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傷了伴侶的心,久而久之會感情變淡,更有甚者兩人走到了分開的邊緣。

但對於個人來說,心裡有氣,心裡有話憋著也不是辦法,也得表達出來,如何讓自已能說出心裡的話,又能讓對方接受,在美國作家亞歷山德拉

《一生的親密關係》

這本書給了我們應對的辦法。

第一、“你需要。。。。。。”

比如:“你需要對我道歉”,“你需要少花點錢”這樣的口氣是命令式的,這種命令式的口氣帶有控制性,而沒有一人願意給別人控制,即便你說的是對的,他也支內心抗拒。

以下的這段話是不是很熟悉:

“你需要少花點錢”

“我不少花又怎麼樣”

“你這人不可理喩”

對策:“我感覺自已很。。。。。。”

這句話把對別人的控制拉回到自已身上來,與其費力的控制他人,不如傾聽內心中的感覺,並表達出來。

例如,不要說,你需要少花錢,而是直接說:我感覺自已壓力很大,為錢擔心,帳單越積越多,我很害怕。

第二、“你為什麼。。。。。。”“你為什麼不”

例如:“你為什麼欺騙我”這樣的語氣,是質問的語氣,伴侶敵對的情緒會被你激發出來。

對策:“是什麼阻礙了你。。。。。。。”

詢問“是什麼礙了你。。。。。”是向伴侶發現的一種合作邀請,換一種委婉的方式詢問你的伴侶“是什麼阻礙了你對我說實話?”這樣的詢問,更容易引導伴侶向你坦白陰礙其說出真相的原因,重點放在尋找原因身上,而不是質問的指責的身上。關注點不一樣,對方的感受就是不樣。

第三、應該和不應該

“你今晚應該陪我。這樣的說話也是一種控制。一種強迫,這同樣讓對方感到被強迫。當我們說應該時候,在我們心裡面,就認定是對方的義務,必須的,而對於聽者來說,對方就會覺得你是在命令我,要求我,內心就會有牴觸。有不舒服。

對策:說出你想的的。

將應該 的語言看作一種訊號,提醒自已心中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內心中存在某種關注的渴望。因此,我們就人主動說出自已想要的

“我非常渴望……”“我很想你能……”

“我很想讓你今晚陪我”“我希望你關注我的感受”

第四、“總是”“從不”

在面對衝突時候,我們很容易兩極化,常常 在爭吵中使用“總是”“從不”這種非黑即白的遊戲開始,很容易來來回回地繼續下去,這樣例子是不常聽到,

“跟你約好的時間,你總是遲到。”

“總是嗎?我上次有遲到嗎?”

“說你還不服氣”

“我就是不服”

……。最終讓感情漸行漸遠。即便經常的做錯的事也都有例外,所以,我們在表述時候,要注意事實,表達客觀。這樣評價,只會對方做出逆反的事,反而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

對策:“常常”“最近”“很少”“似乎”

在我看來似乎……”與“我大吃一驚覺這就象……。”

例如:“在我看來你似乎常常玩遊戲,忽略了我的感受”

第五、“我怎麼樣才能讓我的伴侶。。。。。。。”

“我怎麼樣讓我的伴侶給我回資訊,關心我”這個其實提醒自已,我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對策:表明自已的慾望和需求。

你可以展求出自已脆弱一面,展求脆弱並不是對自我的否定,當我們展求出脆弱一面,相信自已能夠從脆弱中獲得回報和最大程度的尊重。

吵架,記住5句表達、一原則,秒變有趣

原則:第三隻耳朵傾聽

對上對策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而解決問題的根本在於,看到對方的痛苦,理解對方的痛苦。心理學愛西奧多。瑞克創造了“第三隻耳朵”這一術語,他強調會用“第三耳朵傾聽,意味著

,“理解而聽,而不是為了迴應而聽”。

也就是當對說生氣,憤怒的時候,說出的攻擊的話時候,我們重點不在於,想著如何去迴應他,而是想著,如何理解他,理解他現在的情緒,理解他為什麼這麼憤怒,他遭遇了什麼?而對方想要的也不是我們的迴應,而我們的理解,愛在同情中才得以彰顯。為了給他人的感受胖出空易,我們暫停自我解釋,辯護、澄清的慾望。當你用“第三隻耳朵”傾聽時,你不僅可以完全疏通愛的,而且能夠避開親密關係中的陷阱。人也可以讓對方的情緒平穩下來。

這個情況其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如果是你的伴侶在心煩意亂的時候,對你使用了破壞親密關係的語言,你該如何是好呢?實際上,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你的前額皮質正在向你展示它的結構!面對別人的不快時,大腦的這一精妙的部分能否讓你沿著高速公行駛?他也很可能引發你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保持平靜很難,但我們仍然有機會做到。當你在乎的人對你不滿時,你可以問問自己:“愛會怎麼做?”即使面對伴侶的失望和沮喪,愛情也會竭盡全力地保持克制。因為當你剋制,理解了,就能化干戈為玉帛。

吵架,記住5句表達、一原則,秒變有趣

在美國作家亞歷山德拉

《一生的親密關係》

書中寫到

在親密關係中,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成功秘訣:

少做壞事多做好事。少做那些會讓人疏離、疏遠和怨恨的事情,多做些能讓人親近、信任和產生共鳴的事情

。當我們和我們愛的人一起面對困難時,我們所做的選擇將會有力地改變事情的程序。我們只有在親密關係中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從而建立敵意和痛苦緩衝區。使關係保持積極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