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不喜歡被拒絕,但我們卻不得不學會接受它,並懂得拒絕別人

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我們每天都有可能會面臨拒絕,有可能是自己的方案不被領導認可;又或者是自己的意見不被老師採納;也可能者是自己想要添置一些電器和傢俱都被家人否定,這會讓我們我們情緒低落,並且感到不被認可。

演員張譯在剛畢業的時候並不被大家所認可的,自己所投的簡歷也不被導演所接受。在拒絕的過程中,他逐漸的麻木了,也成長了,最終是收穫了別人對他的認同,逐漸有了《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以及《北京愛情故事》等一系列家喻戶曉的電視劇的參演機會,也算是苦盡甘來;作家王小波在自己初期的投稿過程中,也是經常被拒絕,但是他最終還是收穫了成功,他的作品像《黃金時代》,《黑鐵時代》都是被很多讀者所喜愛的。

我們都不喜歡被拒絕,但我們卻不得不學會接受它,並懂得拒絕別人

每個人都不喜歡被拒絕,但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有被拒絕的經歷,這種經歷會讓我們感到難受,感到不被認可,同時對自己的信心也是一種打擊。

但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社會上存在的每種現象,必然有它存在的意義。我們可以批判一種不好的現象,或者是不認可它的存在,但是我們並不能否認這樣一種事實,他是不以我們的意志所改變的。所以我們就需要逐漸的去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念,去適應這樣一種存在的事實,把別人的拒絕看成是一種像吃飯一樣,自然而然的事。我們之所以難以接受,是因為自己被拒絕的次數可能太少了,還不適應這種被拒絕的狀況。

同時可能是我們對於他人的看法太過在意,有著強烈的自尊心。認為自己存在的意義很大程度取決於別人的評價,以及是否認可你這個人所做的事和處理事情的一些方法。

我們都不喜歡被拒絕,但我們卻不得不學會接受它,並懂得拒絕別人

人的自尊有三種,可以從最基本的依賴性自尊逐步轉變為獨立性自尊,最終有機會變成無條件自尊。

所謂依賴性自尊即我們自己的價值和自尊心多數是依賴於外部他人的評價或觀念。我們很容易因為別人的意見去改變自己的想法,往往委屈了自己,順應了別人,事後反思起來也是感到特別的後悔,並且有些事情也讓自己特別的痛苦,生活也變得不是太開心。

而獨立性自尊就是自己的價值和自尊心,完全依附於自己的內在力量,透過自己對自己的認可,否定了他人對自己的偏見以及不認同的意見,從而讓自己從自身的內部就獲得了尊重,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滿足感,能夠讓自己的心情更加的暢快,更加高效的去投入工作和生活中,同時,在與人的交往中,也顯得更加的遊刃有餘,不會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而無條件自尊,就是自己對於自尊方面的需求已經變得逐漸平和,沒有特別的要求,整個狀態趨於穩定,不再因為別人的評價或者是自我的批判而修正或者是考慮自己所做的某件事,它的真正意義,自己做事更多的是單純的想要去做,是發自內心的要去做。

例如畫一幅畫,依賴性自尊的人,往往更在意於他人的讚美和認同,會從別人正向的觀點以及對自己的認可中獲取力量和滿足;而獨立性自尊的人則更多地在意自己所畫的畫有沒有技巧性的提升,更善於自我的批判和督促,如果自己相較於以前的畫作有所進步,內心就會感到欣喜,覺得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而無條件自尊即是畫這幅畫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畫畫,是心中想要去畫畫,所以畫畫並沒有對於個人價值實現,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東西有所訴求,他只是單純的一種行為。

我們都不喜歡被拒絕,但我們卻不得不學會接受它,並懂得拒絕別人

為了擺脫自己目前生活中所面臨的不被認可的痛苦,或者是尊嚴上的損傷,我們需要改變的是自己內心的價值觀念和對待事物的看法。

我們需要承認這個世界有些東西並非人力可改變,很多事情對我們情緒上的影響,取決於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看待角度。

像是很多人都聽到的這個故事,在沙漠中飢渴難耐的人還有半瓶水,對於悲觀的人,他就會覺得我只有半瓶水了,感覺自己活下去無望,不一定能走出沙漠,而積極的人就會覺得我還有半瓶水,活下去還有希望,至少比沒有強很多,他的這種觀念就有可能改變了他最終的結局,並使他走出沙漠。對於同一件事,我們要保持積極的看法,儘量將它的危害性降到最低,保持我們頭腦的冷靜,避免自己被一些瑣事弄得腦袋混亂,分不清眼前最應該採取的行動。

如果你覺得你自己的依賴性自尊過強的話,你可以逐漸的試著調整一下,當某個人對你的作品或者所做的事做出評價的時候,一定不要衝動的就反駁,或者是認同他這種評價。

你應該客觀的,以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待它的評價是否客觀。是否是他個人的主觀臆斷,是否符合常理,是否是一種不摻雜個人歧視的真實的評價。不能盲目地被別人的否定去推翻自己對於一件事的看法,或者是做這件事所帶來的價值。

同時在做事時,也不要過多的去考慮別人的想法,你只需要適當的加以照顧就可以,更多的你是要遵從自己的本心,做自己認可的事,只有這樣你才能內心獲得滿足,從心裡認可自己。

我們都不喜歡被拒絕,但我們卻不得不學會接受它,並懂得拒絕別人

如果你凡事都以他人的想法作為考慮的第一準則,你就會活的特別疲憊,而且有時候靜下心來會感覺很難受。

因為你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自己就彷彿是他人存在的工具,或者是被他人控制,彷彿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讓你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想法,而順從於他,為了她的好處,或者是他的生活而辛苦奔勞,自己反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後既出了力氣又心情很差,這對於精神和身體上是雙重摺磨。

所以在今後如果遇到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就學會拒絕。

對自己好一些,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會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