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離職”之後,終於有時間去見朋友

“偽離職”之後,終於有時間去見朋友

編者按:看到一篇文章,寫的非常真實,相信一定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特此分享如下:

我沒有時間。這是首要的感覺。

當親戚朋友給我介紹相親物件時,我的理由從來都是沒有時間。北京這樣大,你在石景山,我在朝陽,平時最早六點半下班,只能約在週末。週末如此珍貴,卻要被用來跟陌生人進行需要背景介紹的對話,於是偶爾不想出門,最終一月至多見兩三次面。所以終於明白了過去的人為什麼在介紹物件時要介紹同一個單位的——因為下班順路。

下班順路很重要。在北京這樣一座城市,哪怕是再好的朋友,只要你們住的地方相距足夠遠,就有機會成為許久見不了一次的網友。當然網友並不意味著更低的質量,我有很多次都被手機另一端發來的某句話深深安慰到。但是一個能時時見面的人,是可以切實地塑造你的生活的。

如果你的朋友住在你下班路上的某處,而且離你家不遠,你們見面的頻率就會呈直線上升。在你家裡吃一頓飯,在對方家裡看一部電影,什麼事都不會耽誤。下班不再只有一個去處,你們可以互相幫忙佔據對方的時間和精力,以免它們被無聊且焦慮的狀態侵佔。但是如果住的地方相距太遠,抵達對方的時間太長,這種情況的實現難度就大大提升。那些幫人在一個單位裡介紹物件的叔叔阿姨們,大概是深知這種現實因素的影響,知道人的關係如何在現實中發展和維持,這是僅憑一腔愛意就盲目相信異地戀的年輕娃娃們所未能認清的。

不過,我為什麼在糾結於下班順路?哦,時間。我感覺自己沒有時間。這句話似乎不該從我嘴中講出來,因為我的職業是一名圖書編輯。這個名頭聽上去實在清閒,也確實不是一份給人很大壓力的工作。有些同事在生娃之後選擇來這裡工作,部門內有位同事保持著準點上下班的記錄,但是我頂著一個“主編助理”的名頭,實在無法像他們一樣。我的朋友一度覺得我應該會每天下午泡杯茶,坐在那裡慢悠悠地看稿。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某天偶然敲進設計總監的聊天介面,狀態列裡的三個字瞬間激活了我的焦慮——“一堆事”。這位作者的稿費該結算了,那位譯者該交稿了,設計師給的封面方案需要確認用紙和工藝,同時還要保證每天一定的看稿量。聊天介面開了七八個,哪怕只是坐在位置上,也總有不同的人來找你處理各種問題。雖然已經在超負荷運轉了,領導卻看不見或假裝沒看見,只不斷催促看稿再快些。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我主動加班,終於成了一個生活中幾乎只剩下工作的人。

這就是我前段時間的狀態:頭腦不清醒地醒來,吃或不吃早飯,擠地鐵上班,從屁股接觸到工位的第一秒開始工作,直到在公司吃完晚飯,繼續待一會,之後再回家。回到家,心裡還惦記著沒有完成的事情,甚至有時候它會在夢裡找到我,成為實實在在的夢魘。週末見人?算了吧。我不只沒有時間,還缺乏心力。相比去見朋友,有時我更想睡一覺。那種鬧鐘不會響,工作不會入夢,醒來頭腦清醒的好覺。看過一篇文章,說缺覺讓人更難提起興趣談戀愛,我想恐怕它影響的是人的所有社交活動。

以上狀態持續到終於提出離職,算是重症猛藥。之前讀完本科選擇工作,本是想讓更加現實的東西進入自己的生活,讓工作的時刻表規整自己的生活。這一點的確實現了,我終於擺脫了在學校裡的散漫,適應了工作的強制性要求,只是沒想到它有一天來勢洶洶,幾乎要把人逼入絕境。

其中原因很複雜,有公司制度的問題,有直屬領導不作為的問題,也有我自己的做事方式和溝通的問題。領導讓我考慮一下,並開始被迫反思眼下的情況。我則試著放鬆自己,不把工作看得過重,留出更多的時間給自己。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看稿量不再做任何要求,我暫時留下。

於是繼續做“工具人”。工具人不是貶義,至少對於我來說,人還是需要被佔用。而且我不喜歡太費心,認真幹活就是了。只是經過這一番波折,我也慢慢找準工作的節奏,開始準點下班。我的朋友也搬到了離我家不遠的地方,事情在慢慢變好。但情況這樣幸運變好的可能只有我,因為前幾天約這位朋友看電影時,她說工作事忙,只能下下週了。

作者:李奔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