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這樣填補空虛感

認識的人在不斷變多,但孤單感卻越來越深;

工作很忙,卻一點也不覺得充實滿足;

休息時刷影片,可感覺了無生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經常會感到無聊、沒意思、沒勁,心裡空落落的,想要填滿自己卻覺得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人有時為了逃避這種空虛的感覺,甚至可能願意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和哈佛大學聯手做過一個研究:把參與者分為兩組人,要求呆在房間裡面六到十五分鐘,並且全程必須保持清醒。其中一組人在房間裡面可以看書、翻照片、聽音樂,雖然不可以跟外面溝通,但起碼有事做;另外一組人在房間裡面沒有紙、筆、手機,沒有任何設施。這一組人在裡面呆了十分鐘之後,開始感覺很痛苦,這時給這個房間裡一臺電擊器。也就是說這組人如果想要找事做的話,可以用這臺電擊器去電自己。實驗結果發現,房間裡有百分之六十七的男生會選擇去接受這種完全無謂的電擊;女生也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也會這樣做,寧願把自己電一下,都勝過完全沒事做。

有些人為了填補空虛感,玩遊戲、刷影片,更甚者喝酒喝上癮、吸毒吸上癮。這些方式也許能暫時地填補內心的空虛,但最後可能會帶來更強烈的空虛感。要想對付空虛感,要分析一下空虛感是怎麼來的?

一、意義感的缺失。

無所事事會讓人感到很空虛,於是人想做事填補,而有一些事並不能填補空虛感,因為它可能只是在消費時間,過程中沒能讓你感受到成就感和責任感,以至於體驗不到它的意義。因此就算你很忙碌,你仍會感覺到空虛。

認識的人不斷變多,可發現除了在一起喝酒吹牛,體驗不到意義何在;工作很忙,但卻是每天干著重複的事,重複的動作讓你感覺虛度時光;刷影片越刷也就發現內容大致相同,除了在浪費時間完全得不到什麼。

二、缺少人生目標。

現在生活條件的優渥,缺乏“要出人頭地,改變命運”的強大動力,也就找不到人生奮鬥的方向,找不到想要做的事。於是每天按部就班,對生活沒有期待,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不知道做什麼的口頭禪就應運而生,體驗不到前進的樂趣和成就感,千篇一律的生活和空閒時間成就了空虛感。

有些人可能有過目標,可是目標不切實際卻又不屑追求,不知道怎麼實現,或者在實現過程中遭遇阻礙而放棄,最終還是迴歸到按部就班。

依據這兩點來看,遊戲是怎麼來填補空虛感的呢?在王者榮耀遊戲前,透過匹配方式選擇合適的對手,贏得太多感到乏味,輸得太多遭受打擊,合適的輸贏才能給玩家帶來成就感和好勝心,這也是支援玩下去的意義所在。

遊戲中終極目標是推翻敵方水晶,在這之下由多個小目標構成:保護己方水晶、儘可能不送人頭、保護己方防禦塔、推翻對方防禦塔、多拿人頭……這些目標吸引著玩家的注意力,指引著玩家可以做什麼事,讓玩家一直到結束都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升級、擊殺敵方英雄……雖然這不用花費多少努力,但這種靠著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進步,這就是意義所在。

遊戲後的遊戲資料反饋出玩家在遊戲中的表現,表現評分、遊戲水平的提高、玩家間段位的比較……更給了玩家極大的認可和鼓勵。但是最終玩家會發現遊戲所帶來的意義跟現實脫節,獲得的成就感、認可……並不能給現實生活中帶來什麼,只是存在於自己的精神世界。於是遊戲完內心可能充斥著空虛感。

一、找尋意義感。

每個人填補空虛的方式不一樣,是因為每個人的愛好、年齡、目標、認知、地域等不同而有所差別,讓每件事的背後都有其意義感,關鍵是做這件事的出發點及所在的狀態:

工作為了養家照顧生活,忙碌得把自己累得半死,但只會說好累,而不會說好空虛,家人及更好的生活給了工作的意義。而你不操心這個,就可以調整讓工作變成追求理想、進步;和認識的人多一些經歷,一起旅行,一起解決問題,一起參加興趣活動……如果始終經歷相同的事,只會成為陌生的熟悉人;職業玩遊戲參加競賽、刷影片學做美食等都會給事情賦予意義,我們要在事件中找到能給我們帶來的意義點,如果找不到就可以考慮做另外的事。

二、制定人生目標。

人生目標可以分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可能要十年,甚至一生來實現: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實現財富自由等。

而短期目標可以是長期目標的細分,實現長期目標需要哪些方面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是自己發現某方面的不足而提升:口頭表達能力不行、某個技術點欠缺、某個方面不懂等;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事:為去某個地方做攻略、學會游泳等。

從性格、愛好、優勢、劣勢等方面分析自己,制定出自己想要的目標。在實行的時候,將目標分解,具體到每天完成什麼,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

更多精彩請在應用市場下載“追求”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