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健美運動員在非賽季時一定要進行力量提升訓練嗎?

答疑:健美運動員在非賽季時一定要進行力量提升訓練嗎?

隨著天氣變得越來越冷,各大比賽也逐漸收官,健美運動員也都陸續進入非賽季,此時運動員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最大化利用非賽季來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肌肉量和肌肉圍度。不少運動員採用的方法是提高基礎力量,這種方法也是健身房資深老鐵非常熱衷堅持的。

增加力量=增加肌肉量!很多人對這個觀點深信不疑,並且他們對這個結論有自己的理由,如下:

理由1、肌肉與力量表現存線上性關係,即力量的增加一定會帶來肌肉的增加;

理由2、如果力量不增加,肌肉一定不會增加。

理由3、在訓練方面,除了力量的之外,其他因素不會引起肌肉量的增加。

這些理由到底站得住腳嗎?我們不妨來逐一分析。

答疑:健美運動員在非賽季時一定要進行力量提升訓練嗎?

(上圖四位運動員分別是健美、力量舉、舉重和crossfitter,大家能區分得出哪位練什麼專案嗎?)

第一個理由比較容易駁斥。試想一下在某一個級別的舉重運動員(例如81kg級)或者力量舉運動員(例如85kg級),在運動員體重不變的情況下,他們的比賽專項成績仍然可以出現較為明顯的提升。也就是說,在這個情況下,力量表現提高了,但體重卻並沒有增加。

影響力量表現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激素水平、訓練方法等因素之外,一個比較主要的因素是神經系統對肌纖維的募集能力,也就是神經系統在最短的時間內動員儘可能多肌纖維的能力。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個能力越強,對外的力量表現也就越強。

答疑:健美運動員在非賽季時一定要進行力量提升訓練嗎?

(上圖是一名越南10歲的男孩,天生肌肉量就比同齡人多很多,且肌肉分化度非常高,但他的這身肌肉卻並不是透過任何力量訓練獲得的。他的情況被專家稱為:肌肉生長抑制激素相關的肌肥大現象)

反駁第二個理由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比利時藍牛或者肌肉生長抑制激素基因變異的人類個體。這類人(或動物)天生不需要進行任何力量訓練,肌肉量都會比其他人更多,看起來也更壯。這個例子至少說明了一點,即肌肥大可以獨立於訓練(發展力量)而存在。

當然上述情況只是較為極端的案例。在現實當中,即便維持訓練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透過不同的訓練技術、或者說改善訓練細節,都能夠讓肌肉獲得較為明顯的增長。

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為大家介紹過,肌肉橫截面積(CSA)的增加其實有兩個部分,一是收縮性成分,也就是肌原纖維的增加;另一個是非收縮性成分,即除肌原纖維以外的成分,例如線粒體、胞漿、各類酶,在增長以後者為主導的情況下,是會出現肌肉圍度增長但力量不增長或者增長不明顯的情況。

答疑:健美運動員在非賽季時一定要進行力量提升訓練嗎?

第三理由則顯然不成立。除了提高基礎力量之外,其他與訓練有關的因素當然能夠提升肌肉量。最典型的就是訓練動作技術的改進,例如將動作做的更為孤立更為標準、不借力、做全程動作,都能有效刺激更多肌肉參與,也就是在同一個訓練重量下,肌肉的更多部位被更充分的鍛鍊到了。其結果就是這些部位會表現出肌肥大的結果。

其次,透過功能訓練改善身體各項功能,修復具有不適感的關節和肌肉,讓身體的活動更充分更自如。身體沒有疼痛也沒有緊張,在無拘無束的狀態下進行訓練,獲得的一定是更好的訓練感受和更高的訓練效率,這又是能讓肌肉更好生長的重要條件。

答疑:健美運動員在非賽季時一定要進行力量提升訓練嗎?

最後,進行伸展訓練,我曾經為大家介紹過多次拉伸訓練與增肌之間的關係,有效的、充分的拉伸已經是被證明了可以增加肌肉橫截面積(也就是增肌)。而肌肉拉伸也是與基礎力量無關的因素。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

如果訓練目標是為了獲得更多肌肉和改善形體美感,是可以在不刻意發展力量的前提下實現的。

但我並不是說發展力量並不重要,事實上任何人都應該進行力量訓練,因為力量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強,應對生活和工作帶來的挑戰也就更加從容。只不過作為健美運動員來說,搞清楚自己的目的,不糾結於發展力量,在正確的方向上下功夫,往往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學健身,關注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