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2019年快結束了,你裸辭了麼?

前兩天看到一條微博話題,

#什麼原因會讓你裸辭#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在2019年上半年,有超過90%的人想過裸辭,而其中90後,95後是最有裸辭衝動的人群。

確實,年輕沒有生活負擔,有得是試錯機會——很多人都認為這是90後敢於裸辭的最大資本。

尤其是整個2019年,好像輿論場上隨處可見關於職場的泥沙俱下的新聞:

上半年996爭論得沸沸揚揚,好不容易到了年底,大廠醜聞又引爆了輿論。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不禁讓很多人感嘆:這樣的工作,不趕緊裸辭了,還留著過年麼?說不定自己啥時候就被“最佳化”了。

但是,話說回來,敢於裸辭,就真的是一件好事麼?

裸辭一時爽,但也只是一時爽

前段時間,Papi醬在某檔綜藝節目裡跟大家分享了一段自己的裸辭經歷:

她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上班第一天,領導就讓她查全球十大石油公司的中英文介紹。

查著查著,Papi醬突然回過神來:自己明明是學導演的,為什麼要查這些呢?

工作一天後,她從公司裸辭了。

Papi醬解釋說:“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但我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這話聽起來好灑脫,Papi醬的人生也很讓人羨慕——畢竟,在裸辭之後,她找到了自己真正願意投入的事業。

可對於更多裸辭的年輕人來說,卻不會那麼幸運。

發生在Papi醬身上的故事,在他們身上,只進行了一半:

很多人裸辭了,離開了不喜歡的工作,爽了。

然後呢?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幾年前那位辭職信爆紅網路的老師,寫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就帶著自己不多的積蓄去旅行了。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也很灑脫。而且,這句話也鼓舞了不少人逃離北上廣,去旅行,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現實的殘酷之處在於,他們中間大多數最後都沒有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就連那個老師本人最後也沒有看完這個世界,而選擇了在雲南經營民宿,讓自己的生活落腳。

記得在日劇《逃跑雖可恥但有用》裡,新垣結衣在辭職之後歡呼:“從今天起我就是正式的無業遊民了!”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這是太多人的心聲。但電視劇的情節終究不是真實的世界。

在知乎上,跟“裸辭”關聯度最高的兩個標籤並不是“自由”和“爽”,而是

“失業”

“中年危機”

豆瓣上一個名叫“裸辭威武,待業霸氣”的小組裡,討論度最高的一條帖子卻是

“心態崩了,有沒有人聊聊”。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獵聘網2018年的一項報告中顯示,裸辭後兩週,在95後中,有25。93%的人感到了焦慮。

一個月之後,90後和95後的焦慮人群的比例,分別佔到了38.97%和43.21%。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缺少存款,失去目標,裸辭帶來的滿足,在短暫的放空和自由之後,最終都會消散在失業的迷茫和恐慌之中。

年輕不再是試錯的最大資本

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可以用兩到三年的時間來試錯。

因為年輕是試錯最大的資本。

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頻繁跳槽,還是裸辭,年輕人們的行為都可以被理解。

畢竟,在成長的路上,每個人都有很多坑要踩,有很多雷要排。

但是,當HR拿到你的簡歷,看到你的裸辭經歷,心生疑竇的時候。現實世界卻又在告訴我們,

“年輕人就要多試錯”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就好像蔣方舟在《圓桌派》說的那樣:

“這個社會的容錯率,變得挺低的。”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認識一個姑娘。研究生畢業進了國內一家非常有名的出國留學培訓機構,薪水在應屆生中已經算是不錯了。

可幹了3個月,她突然裸辭了。

英語老師的工作強度太大,三個月裡她一直連軸轉,覺得自己的生活快被工作掏空了。自己不想做一個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人,要學會享受生活。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裸辭的頭一個禮拜,她過上了每天早睡早起的生活,刷劇,看書,做飯,喝下午茶……

她當時告訴我(指本文作者),自己要休整兩個月,再去找新的工作,反正不想再當老師了。

但到第三個禮拜她就開始慌了,存款不多,零零散散投出去的簡歷全無音訊。

即使有機會面試,每個HR都會質問她,為什麼工作三個月就辭職。

為什麼呢?她不知道怎麼回答。

雖然現在又重新找到了工作,而且重新做回了英語老師。但談起來這段經歷,她非常後怕。

她告訴我:

“你以為自己很優秀,可以任意挑選工作。到最後卻發現,比你優秀,或者跟你一樣水平的人大有人在。”

確實如此。在智聯招聘統計的《2019年職場人年中報告》中,整個上半年,即使在騎驢找馬的人當中,也只有30%的人成功跳槽。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而他們中間大多數,還是降薪跳槽。

這其實就像薛兆豐在《奇葩說》裡說得那樣,

一個人有沒有資格裸辭,其實只跟自己的議價權有關。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只有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跟整個勞動力市場去討價還價,強大到可以在任何一個平臺挑選到跟自己匹配的職位,才能在這個“容錯率”非常低的社會有裸辭的自信。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可惜,我們也要看到的是,這個社會最不缺少的就是勞動力。即使每天投入工作,投入學習的人,也要面對比他們更努力的人的競爭。

當你選擇裸辭,當你選擇花人生的一整段時間去享受生活樂趣的時候,

這個“明碼標價”的世界也在悄悄降低你的身價。

年輕,不再是支撐年輕人去裸辭的資本。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工作

在領英的《2019年度求職體驗調研》中,有一個問題是關於裸辭的原因的。

46。5%的人覺得,是因為現在的工作讓自己不滿意。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

“年輕人離職,要麼是錢沒給夠麼,要麼就是受委屈了。”

所有裸辭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是在工作中不滿意,感到委屈,對職業前景感到焦慮了:不管是因為996太忙,還是因為工作太閒。

記得曾經採訪過一個女孩兒,她因為老闆讓自己改方案改到後半夜,最後卻說還是第一版好而憤然辭職。

當時她告訴我(指本文作者):“就是為了刷存在感,讓我折騰到後半夜。這輩子再也不想跟這種人一塊兒工作了,怕有一天自己也變成這樣。”

這是很多職場年輕人的心聲。

但是,完美的職業哪裡存在?

我們常常對工作存在一種誤解:一份完美的工作一定要讓自己開心。但開心這件事是最主觀,也最難界定的。

當高收入能讓我們開心的時候,一定要面對的是在工作上付出更多的時間,以及要面對不一定喜愛的崗位。

當我們更願意多花時間享受生活的時候,那麼收入也就不會那麼多。

一個既有錢,又有閒,不受約束,能夠自己自由發揮的工作,在職場上是不存在的。

最近熱播的某檔職場類綜藝節目裡,那些從中國最優秀的法律院系中出來的實習生,為了自己心儀的崗位,每天都要面對工作挑戰,而且難免感到委屈,受到生活的暴擊。

裡面一個叫鄧冰瑩的女孩兒,在被委託人刁難、得不到導師正面評價的時候,忍不住感到無語,最後她甚至感嘆,

“工作都這麼累嗎?”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這才是我們在職場中要經歷的常態。

就好像劉若英當年在《藝術人生》上說得那樣:“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而面對這樣的不完美,隨時可能受委屈的工作。能夠讓人堅持下來的,不僅僅是熱愛,不僅僅是興趣,更需要的是我們剝去好惡的專業態度。

裸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不會給任何一個年輕人帶來他們滿意的工作,更不能保證他們在下一份工作中就不會受到委屈

真正的成長,

是克服焦慮,承擔責任

我還記得羅曼羅蘭說過的那句話: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在工作與我們的生活日漸融為一體的今天,這句話的意義顯得尤為可貴。

其實,裸辭,對於很多人來說,本質上就是自己面對生活焦慮感的一種應激方式。

但我們首先也需要知道,當我們生活陷入困境,我們被焦慮感所圍困的時候,就如同陷入了一個沼澤一樣。

裸辭就好像我們在沼澤中拼命掙扎,使勁撲騰——這可能是最壞的應對方式。

它不會讓我們的境況有所好轉,反而會加速下沉。

有研究表明,所有衝動裸辭的人,大機率也會在下一份工作中草率辭職。而更糟糕的是,這樣頻繁的跳槽,會讓他們的焦慮感更加嚴重,以至於在所有的工作中都無法全心投入。

這個時候,冷靜下來,儘可能多地去權衡利弊,而不是盲目掙扎,反而會讓自己的職業找到突破口。

馬斯克曾在一個採訪中回憶自己的創業生涯,說,自己無時不刻不想放棄,無時不刻不感到痛苦,甚至覺得自己的夢想和野心一點也不重要。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可想到自己的手底下還有這麼多跟著自己打拼的員工,自己不敢輕易放棄。

並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能有馬斯克這樣的地位和志向。但在他的故事裡,最值得每一個在職業焦慮中掙扎,在裸辭邊緣猶豫的人借鑑的就是,他身上的

責任感。

年輕人常常會嘲笑中年人失去自我,不敢輕易跳槽,更不敢裸辭,但在他們身上,我(指本文作者)看到的

不是在生活面前低頭認輸的卑微,而是一種把生活扛在身上的責任感。

房貸,車貸,家人,這都是中年人的責任感。

年輕人沒有這些責任,足夠熱愛自己的職業,對公司足夠忠誠這些都不是年輕人的責任。

但是,對年輕人來說,有一項最重要的責任,那就是對自己以後的人生負責。

記得薛兆豐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每一個人,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裸辭一時爽?不,這不是灑脫,而是殘酷

這份人生的“簡歷”不會因為我們裸辭的時候有多勇敢而變得漂亮。

但是,會因為我們用足夠大的努力,克服了現在職場上自己面臨的困境,不退縮,不逃跑,而變得珍貴。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不退縮,不逃跑,不是做給下一家公司去看的,而是真正讓我們能夠克服未來人生難題的底氣。

所以,不要再相信“逃跑可恥但有用”。在現實世界裡,逃跑不可恥,但是,一點用也沒有。

真正有用的,能夠緩解自己的焦慮的,是用最大的勇氣面對職場、生活中的困境。

告訴它:“我命硬學不來彎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