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招呼的孩子就是沒禮貌嗎,錯!這是一種成長,千萬別冤枉孩子

我們從孩子慢慢成長,當我們長大,卻忘了我們的曾經!

小葉子今年三歲了,麗姐說這些日子小葉子見人不愛打招呼了。原來可是小嘴甜甜叫叔叔阿姨很乖的。現在即使叫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麗姐很尷尬。打招呼這件事,好像小葉子越活越回去了。歲數長了,怎麼還不如小時候大大方方,有禮貌呢?

生活中,人和人見面打招呼是很自然不過的事情,也是社交的基本禮貌,也是大人帶孩子出去碰見熟人首先要教會孩子的。可對大人很正常不過的事情,在孩子這裡不是那麼簡單。當你有一天發現孩子從乖寶寶變得沒有“禮貌‘,沒有順著大人的意願,去打招呼,不是孩子變“壞”了,而是他成長了。

不打招呼的孩子就是沒禮貌嗎,錯!這是一種成長,千萬別冤枉孩子

這是從幼兒到兒童的轉變期,也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期間,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他們開始用否定的態度尋找自我。常常為了凸顯自我,回答家長的問話總是用“不”,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他們慢慢對“你”,“我”,“他”開始有了認知,並且逐漸清晰。

幼年就如此開始邁步向兒童,每個孩子的個性和氣質都不一樣,每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也就不同。打招呼對成人來說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可以透過自己的以往、成熟的心智,大腦可以快速做出判斷,並及時按照社會規範作出應有的反應,可這對剛剛知道“你”,“我“,”他“的孩子來說,太難了!他們還在在慢慢長大;他們還在探索;他們還需要學習。

不打招呼的孩子就是沒禮貌嗎,錯!這是一種成長,千萬別冤枉孩子

這個時候,不打招呼是情有可原的。孩子和父母以外的人見面不單單是學習和他人如何相處,也是學習怎樣面對自我”。家長不要過多的斥責和埋怨孩子沒有禮貌給你丟了面子,給孩子多一些包容,不能強迫,慢慢幫助孩子突破自己的心理門檻。

大人這樣做

1.

孩子都是在模仿中學習,他需要有榜樣。家長平時遇到熟人時,在互相問候寒暄之後,就要對孩子清楚說明,這位叔叔阿姨是父母的朋友,或者和你們同住一個小區,孩子應該怎樣稱呼。如果情況允許,可以再細緻地說給孩子,讓孩子對他人在心裡有個大概的影象,這樣孩子也就願開口打招呼了。

不打招呼的孩子就是沒禮貌嗎,錯!這是一種成長,千萬別冤枉孩子

2.

當家長遇到朋友的孩子時,除了和朋友打過招呼後,也要清楚地對孩子介紹自己,也可以真誠地誇一誇小朋友。沒有誰不喜歡聽好話的,如果你是位風趣幽默的叔叔阿姨,那就更有親和力了,也無形之中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孩子自然會很愉快和你打招呼了

3.

如果已經計劃好要帶孩子去朋友家或者有朋友要來自己家。就可以提前告訴孩子要去的人家是什麼樣的,讓孩子心裡有個準備,不至於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感到焦慮不安。即使有的家長做到了這些,可孩子還是害羞,不能很好地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不打招呼的孩子就是沒禮貌嗎,錯!這是一種成長,千萬別冤枉孩子

4.

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急躁,不是孩子不願不想去做,而是孩子還沒有突破自己,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其實他也在努力學習,仔細觀察大人和其他人的的行為方式,他在一次一次給自己力量!每一次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別急,給孩子一點時間,給孩子一點勇氣!

正確地引導孩子打招呼

小松很喜歡和班裡的小葉子玩兒。小葉子生病了在家休息了幾天後來上學。小松幾天沒見到小葉子,高興極了,跑過去拽了一下小葉子的辮子,小葉子被拽疼了,哭著告訴了老師。其實,小松不是真的想讓小葉子疼的,只是他太興奮了,還有點害羞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熱情。

不打招呼的孩子就是沒禮貌嗎,錯!這是一種成長,千萬別冤枉孩子

幸好老師摟著兩個孩子說:“小葉子,小松是高興你回到幼兒,他是想讓你知道,就是方法錯了”。“小松,我知道你是想和小葉子打招呼,可是你拽小葉子的辮子,她會疼的。打招呼應該說‘你好’,或者拉拉手,下次可不能這樣嘍”!老師讓孩子知道啦該怎麼做,怎樣的打招呼才是讓人舒服的。

給孩子時間,給孩子勇氣

1.

禮貌對孩子來說是沒有概念的,是抽象的,他不知道什麼是禮貌,為什麼打了招呼才是有禮貌的。這些都是孩子要慢慢學習的,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慢慢去了解周圍,瞭解禮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慢慢也就知道了,禮貌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不打招呼的孩子就是沒禮貌嗎,錯!這是一種成長,千萬別冤枉孩子

2.

成長需要經過內心的衝突和自我突破,它也是一個自我糾結矛盾的過程,同時也有找到自我的喜悅。成長原本就是一個不斷犯錯,又在這些錯誤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完善自我的過程!打招呼不僅僅是禮貌,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

教育孩子實在是一個急不得的事情,每一步對孩子來說都是全新地探索,也都是辛苦伴隨著快樂,這需要很大的勇氣!陪著孩子慢慢來,因為我們也是這樣慢慢長大的!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不打招呼的孩子就是沒禮貌嗎,錯!這是一種成長,千萬別冤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