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當我們習慣說“我認為”時,請停下來想想,顧客也是這麼認為?

作者/ 希凌

編輯/ 喬禕

“我認為、我覺得………”

留心觀察,你會發現,這是很多人的口頭禪,帶著強烈的主觀意識。放在餐飲圈,我們常常聽到老闆在表達觀點,“我認為這款新品一定會大賣”,“我認為這個品類挺好”,“我認為用這個包裝更好”……結果卻往往是:產品依然賣不動。

每個創業團隊中也不乏“我以為”的聲音,當祁吉斌聽到團隊成員這麼說時,他都會反問一句,“你認為?那顧客也是這麼認為嗎?顧客會為你的我以為買單嗎?”

作為一名餐飲老兵,經驗告訴他始終要站在使用者思維的角度看待問題、發現問題,快速嘗試接受市場的檢驗,只有顧客才能給出最終正確的答案。

外賣市場的異軍突起,加速了餐飲行業的迭代程序。消費群體和消費習慣在快速迭代,甚至有部分群體的迭代速度快於市場迭代速度,使用者思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在餐飲圈摸爬滾打多年的祁吉斌,做外賣要追溯到 2011 年,那時候還是外賣的蠻荒時代,沒有外賣概念,沒有平臺,沒有配送,全部自做自配送。

他做過學校的純外賣,做過辦公樓白領的純外賣,做過美食廣場檔口,經歷過外賣平臺大戰的初始時代,2015 年短暫告別餐飲創業後,2016 年下半年他順應外賣趨勢在青島創立了一個專注外賣的門店。

他憑藉以往經驗在適應餐飲外賣的初始創業階段經歷了各種挫折,適應學習了將近一年後創立了西子閣品牌。在西子閣品牌運營的半年中,團隊結合自身經驗和在勺子課堂《外賣盈利系統落地課程》的學習,在顧客有限的商圈,將顧客的下單轉化率由最初 10% 左右提升至 35%,位居商圈前列。

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 35% 的下單轉化率)

祁吉斌他總結了一套自己的使用者運營外賣思路,既有老師們的啟發,也有他自己的總結和感悟,做外賣做的就是產品定位、資料、顧客,超級使用者思維得天下,希望他的分享能對剛起步做外賣的創業者有幫助。

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產品定位

很多餐飲圈的朋友都在討論外賣成功的關鍵點是什麼,眾說紛紜,選址、選品、商圈、活動、逼格、包裝、價格、運營等等,透過勺子課堂趙鑫老師和曾姝騫的課程,祁吉斌總結了一句這樣的話:我是誰,為誰服務,怎麼服務!

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搞懂了這三個問題就可以捋順外賣的整個流程,“我是誰”是產品定位,沒有難做的商圈,只有難做的產品,產品定位不夠清晰,就沒有辦法清晰的找準顧客,沒有辦法找到有效顧客就不會產生高效的營業額。

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你的產品和商圈匹配嗎?

聊下單轉化率前,我們先聊聊品牌與商圈。

在青島,一家西子閣港式鐵板炒飯所在的商圈裡,周圍的餐飲品牌以季度為單位快速更迭,堅持一年的寥寥可數,而祁吉斌直接和房東簽了 7 年合同。

選址時,祁吉斌一直在琢磨的是,這個商圈裡顧客需要什麼樣的外賣?做了很多使用者調研後,他把客單價鎖定在 15 - 18 元的大眾消費水平,主打炒飯,賣點是好吃不貴,量大實惠,以此展開系列的產品設計。

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來一份炒飯)

外賣的使用者轉化漏斗是:從曝光量到進店轉化率再到下單轉化率。

當品牌和商圈匹配時,才可能提高顧客在外賣平臺上的進店轉化率。試想,如果大部分顧客都抱著花 20 元吃一頓飯的心理預期,會去點開一家起送價是 50 元的店嗎?

下單轉化率”分為“先驗性價值”和“嘗試成本”,前者是影響顧客下單的因子,比如品牌圖片,門店裝修,菜品搭配等等,後者是時間和金錢兩個維度的嘗試成本——你能否讓顧客在心理預期的時間內,以理想的價格找到想要的產品。

這些的前提是——顧客進店。

如果你在第一步時走錯了,花了很多精力在後面修修補補,也可能無濟於事。

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資料分析

外賣是一件無法和顧客直接接觸的工作,所以所有的調整隻能來源於資料分析,店鋪四率分析、訂單分析等等,深入分析資料才能更好的診斷店鋪的運營是否健康,才能找出問題,才能對症下藥,治標治本。

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使用者運營

使用者就是通常所說的買單顧客,只有和顧客做深入交流和互動,才能更好的瞭解顧客需求,反過來才能推動品牌方持續迭代。

不論是堂食店,還是外賣店,他們有一個相同點——服務半徑有限,外賣的服務半徑相較堂食更廣一些,一般能覆蓋半徑 3 - 4 公里,但兩者都有天花板。

在祁吉斌看來,在一家門店服務半徑一定的前提下,新店開業時的首要任務是曝光和拉新,運營一段時間後,側重點就要轉向使用者運營,把老顧客留存下來,提高他們生命週期,創造價值。

他最早的想法是,把使用者“私有化”,留在自有平臺,為此買了一套使用者管理系統,也開通了公眾號,但後來發現,這樣做成本過高,並不適合品牌所處階段,於是轉向以微信群的方式運營使用者。

新店開業時,西子閣會透過電話或簡訊對顧客回訪,並爭取新增對方微信。

外賣下單轉換率從10%飆升至35%,搞定顧客進店他有新招

(收集使用者反饋,和使用者建立聯絡 )

祁吉斌說,“這些顧客就是種子使用者,會給你提很多建議,比如口味、包裝等等。當時很多人反饋說產品口味偏淡,我們立刻進行調整。”

這是他做事的邏輯——找到我們能服務的大眾,滿足他們的訴求。

現在,西子閣的使用者微信群已經從原來的大群分化成一個個興趣小群,西子閣籃球愛好群、西子閣王者榮耀群等。

比起強推產品,祁吉斌更傾向於做一些“潤物細無聲”的舉動,比如在群名上做品牌露出,比如組織線下籃球賽等活動,比如在飯點時往群裡丟個紅包……

只有不斷增加品牌在顧客生活中的曝光,當他們點外賣時,才會首先想起你。

正是這些使用者運營,提高了西子閣的下單轉化率。

在祁吉斌看來,品牌的利潤來自顧客,只有讓顧客滿意才能持續創造收入,所以要想盡一切辦法深入顧客群體,快速獲取顧客需求,進行迭代,進而培養自己的超級使用者。

如今,祁吉斌正在做新的嘗試,能否發展出一批 KOL 使用者,不斷轉化新的使用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