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釘子戶”,為何不要房不要錢,只求留下來?

說到拆遷,那是許多人嚮往和期待的。拆遷意味著大筆賠款與現成的房子。可儘管國家或是單位給予的補貼很高,也會有許多釘子戶不願意搬遷拆遷。其中緣由大同小異,無非就是賠款不滿意想要更多。

而我們今天說到的這位最難釘子戶,不圖錢、不圖房,就是不搬。

這位釘子戶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點個關注,馬上開講!

三峽“釘子戶”,為何不要房不要錢,只求留下來?

1996年為了防止洪水災害,我國決定建立三峽大壩。大壩的建設就意味著選址處原有的居民需要搬走。這些居民的搬遷,不僅是為了響應國家政策更是為了自身的安全。因為他們所住的地方地勢較低,一旦發生洪水,後果不堪設想。

並且國家為了大壩的建設,為搬遷的居民提供了許多補貼。向外搬遷的居民不僅可以搬到安置房居住,還能獲得一大筆賠款。讓居民在搬遷的同時,可以減少一些顧慮。

因此,這些居民都陸陸續續地搬到了政府的住房區。

三峽“釘子戶”,為何不要房不要錢,只求留下來?

眼看著動員工作就要完成,有一家卻出了“么蛾子”。三峽邊的桂林村,有一戶居民,無論政府怎麼勸說都不願意搬走。看著這破舊的小屋,一家四口人擠在一起。

可即便如此,屋子的女主人張秉愛卻怎麼也不願意搬走。

面對這樣的“釘子戶”,政府就馬上派遣工作人員去給她做思想工作。畢竟政府的安置房是寬敞,明亮怎麼也比擠在這裡強啊。可當工作人員真正去到張秉愛家裡的時候,卻發現這思想工作並不好做。

張秉愛說自己既不為房子,也不是為了賠款,只是為了以後的日子?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一直擠在破舊房子裡,他們一家以後能有怎樣的生活呢?

三峽“釘子戶”,為何不要房不要錢,只求留下來?

不為錢,不為房,張秉愛說不搬遷只是為了以後的生活。著話從何說起呢?原來,張秉愛的丈夫是個殘疾人,家裡的累活都幹不了,一些需要體力的農活也難以辦成。不僅如此,家裡還有兩個在讀書的孩子。一家四口,張秉愛一個人肯定是忙活不過來的。

好在,張秉愛的孃家就住在附近村子裡。每每農忙時期,張秉愛的父母都會來幫她幹一些你農活。現在國家政策下來了,需要居民外遷。張秉愛卻犯難了,如果搬走了,

沒有了孃家的幫助,她一個人如何養活一家四口呢?

三峽“釘子戶”,為何不要房不要錢,只求留下來?

於是,張秉愛只能不搬。無奈之下,張秉愛家只能選擇政府的另一種政策:後靠。就是將原有的房屋向後靠,不要擋在大壩的建址上。眼看著村民一個個的搬走,張秉愛不是沒有想過,只是以她的現狀,不能搬走啊。回想往事,張秉愛還是會後悔。

張秉愛的悲慘命運,是從她的婚姻開始的。

上世紀80年代,住在山上的村民與住在山下的村民,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山下人家交通便利,各項經濟往來就比較發達,光是靠農活賣菜一天就可以掙兩三百。在當時,是一比十分可觀的收入。

三峽“釘子戶”,為何不要房不要錢,只求留下來?

住在山上的人家,就沒有這樣的來源,每天只能掙到一兩毛。這與山下經濟情況,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於是呢,山上的人家為了改變命運,總是會想法子將自己的兒女送到山下。張秉愛的父母,就是這樣將她嫁到了山下。

可以說是改變命運的額機會,張秉愛卻十分排斥甚至是厭惡。

原來,父母給張秉愛安排的那個丈夫,是個殘疾人。這是張秉愛怎麼也不願接受的。但當時就是處在包辦婚姻年代,山下生活又那麼好,張秉愛的父母就鐵了心的要把女兒嫁到山下。

三峽“釘子戶”,為何不要房不要錢,只求留下來?

可是嫁到山下的張秉愛,本該像父母想的那樣生活富足的張秉愛,

為何會變成現在的樣子呢?

其實,在張秉愛結婚的時候就沒有過上好日子。在那個年代,誰家不是好幾個孩子。所以,丈夫所在的熊家,對於這個殘疾的兒子並不在意。以至於張秉愛與他結婚時,婆家人都沒有好好操辦婚禮。

既然嫁過來了,就要顧家,照顧夫家人。正是這樣傳統的思想,張秉愛嫁過去第二天就幹起了活。看著妻子這樣的努力踏實,丈夫也漸漸開始接納張秉愛。二人從包辦婚姻,到有了感情。不久,張秉愛就懷孕了。

三峽“釘子戶”,為何不要房不要錢,只求留下來?

但因過度操勞,張秉愛的第一個孩子並沒有保住。整日干活的張秉愛,根本沒有察覺到自己懷孕了。最後,躺在家裡的煤地裡,被父親發現送到醫院。還好,張秉愛身體無恙。後來也養育了兩個孩子,一家人就靠著張秉愛一個人,一直艱難卻安穩的生活著。

可搬遷問題解決了,

張秉愛面臨的問題就多了起來。

村裡的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外遷,最後村子裡只剩下張秉愛家。隨著人口的外遷,那些店鋪,尤其是學校也都搬走了。平時買東西不方便不說,孩子上學也是個大問題。這些,都是張秉愛需要去面對和解決。

三峽“釘子戶”,為何不要房不要錢,只求留下來?

2003年,儘管張秉愛再不情願,這位釘子戶再怎麼堅持,還是搬遷了。此時的長江水位已經漲到了135米。

再不搬,張秉愛一家就很有可能被洪水吞沒,隨時面臨生命危險。

得知張秉愛一家要搬遷,政府也是十分重視。

這不僅僅是釘子戶的解決,更是對一個困難家庭的幫助。

政府安排張秉愛一家現在公路旁的安置房居住,還補貼了她們3萬多塊錢。

這位與命運鬥爭的奇女子,當時的最強釘子戶的事件,也算是得到了一些解決,只希望張秉愛一家,以後能過得安穩、舒適。

三峽“釘子戶”,為何不要房不要錢,只求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