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做碗鱖魚湯,味道鮮美,滋補又營養

如今已經進入秋天,天干氣燥,吃點什麼好呢?鱖魚是不錯的選擇。

鱖魚食用歷史悠久

我國人們早在很久以前就食用鱖魚了,先秦古籍《山海經·中山經》中記載了一種魚,“狀如鱖”形狀像鱖魚。這說明在很久以前人們就認識鱖魚了。

最著名的詩句是唐代張志和寫的《漁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鱖魚的吸引力非常大,“斜風細雨不須歸”,為了釣這肥美的鱖魚,就連下雨都不肯回。

入秋做碗鱖魚湯,味道鮮美,滋補又營養

如今食用鱖魚正當時

其實不止是春天,在秋天大閘蟹上市前後(就是現在),也是鱖魚鮮嫩肥美的季節。

宋代梅堯臣在《醉中留別永叔子履》一詩中寫道:“江湖秋老鱖鱸熟,歸奉甘旨誠其宜。”作者將要離開汴京,坐船到南方去。那裡的江湖裡,深秋時節的鱖魚、鱸魚正肥,回去大吃美味,倒也是十分合時宜的。

入秋做碗鱖魚湯,味道鮮美,滋補又營養

宋代陸游寫的《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雙鱖而歸》,也表明得到的兩條鱖魚是秋天得到的,詩的開頭第一句寫的是“秋風一夜老汀蘋”。

還有宋代韋驤寫的《食鱖》中有:“踰尺秋江鱖”,等等。

鱖魚食用價值高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對鱖魚評價很高,他稱讚鱖魚是“水豚”,味道鮮美像河豚。李時珍指出鱖魚不僅味美,而且營養價值高,有“補虛勞、健脾胃、益氣力”等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轉載了南宋名醫張杲撰寫的《醫說》中的一個案例:“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勞瘵累年,偶食鱖魚羹遂愈。”李時珍認為,從少女吃了鱖魚羹後,多年的勞瘵(即現代醫學之肺結核病)“與補勞、益胃、殺蟲之說相符”。

入秋做碗鱖魚湯,味道鮮美,滋補又營養

在《紅樓夢》中,林妹妹的病,有人指出正是這種肺結核病。在《紅樓夢》中,也有寫到寶玉下雨天穿著蓑衣,林妹妹笑他是漁翁。不知道後八十回中,漁翁是否能釣到鱖魚,做好鱖魚羹,醫好林妹妹。

鱖魚的吃法多

鱖魚的主要做法有:清蒸鱖魚、紅燒鱖魚、松鼠鱖魚、臭鱖魚……簡單地放鍋裡燉一燉,加點鹽,原汁原味,就很美味了。

入秋做碗鱖魚湯,味道鮮美,滋補又營養

在一些古代書籍中,從側面也可以看出人們對鱖魚的喜愛。

元代倪瓚在《雲林堂飲食制度集》中,介紹了一種冷麵的做法,其中要用到鱖魚——“凍鱖魚江魚等用魚,去骨皮,批片排盆中,或小定盤中,用魚汁及江魚膠熬汁調和,清汁澆凍。”放了鱖魚淨肉或鱖魚凍的麵條,在夏天吃,一定冰涼鮮美。

清代吳趼人寫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有一個輪船公司督辦想娶一個姑娘做小老婆,請她吃大菜,其中有一道是“一盤白汁鱖魚”,可能是太好吃了,吃剩了一段魚脊骨吃不乾淨了,姑娘便“用手拿起來吮了又吮”。

入秋做碗鱖魚湯,味道鮮美,滋補又營養

清代吳貽棠寫的《風月鑑》中,常興喊嫣娘談話,嫣娘想溜,常興說:“我買的好鱖魚,叫他們已經蒸了,就在這裡吃飯罷。”常興用蒸鱖魚留下了嫣娘。倒不是說,嫣娘有多愛吃鱖魚。一般來說,食材的珍貴程度表明主人對客人的重視程度,越是好的食材,就越難拒絕主人的一片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