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武漢十四五市域空間格局最佳化規劃

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十四五”經濟發展與空間佈局,圍繞構建“主城做優、四副做強、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至2025年城鎮建設用地達到1200平方公里,加強人、地、空間統籌。

最新武漢十四五市域空間格局最佳化規劃

(1)“主城做優”。著力最佳化主城人口規模、高階要素、先進功能,挖掘主城人文價值,提升空間品質,培育多元創新空間,打造國家中心城市“主中心”。加強打造“兩江四岸”中央活動區,以漢口沿江、漢正街、武昌濱江為核心,集聚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武昌古城、漢陽古城、漢口歷史風貌區為核心,推進古城新生,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彰顯文化魅力;推進建設白沙、諶家磯、漢陽濱江片。特色化發展四個主城副中心,推進楊春湖、魯巷、南湖、漢江灣分別打造特色服務業集聚區。推進主城形成“一廊兩心”魅力生態區,加快建設百里長江生態廊道;進一步提升東湖綠心,加強天興洲綠心的生態管控與適度遊憩功能發展。

(2)“四副做強”。加快建設光谷副城、車谷副城、臨空經濟區副城、長江新區副城,提升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網路安全、臨空經濟、航天航運、未來產業等核心功能,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每個副城按照100-200萬人的標準配置各類設施,深入推進副城的產城融合發展,提高副城產業引領、社會服務、可持續發展等能力,重點以軌道交通、快速路的複合交通走廊為主要軸向,帶動新城中心、工業倍增園區、物流園區(中心)、地鐵小鎮、新城公園等功能空間單元的綜合發展。光谷副城:做強科技創新功能,發揮長江儲存器基地、東湖實驗室等引領作用,加快推進建設光谷中心城、東湖科學城,構建光谷科創大走廊、光谷中央生態大走廊等,輻射帶動江夏和鄂州、黃石、咸寧等地區發展。車谷副城:做強先進製造功能,發揮國家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基地等引領作用,加快推進建設車谷中心區、軍山、紗帽、常福等區域建設,構建沿318國道和漢洪公路空間拓展軸,輻射帶動蔡甸和仙桃、天門、潛江及洪湖等地區發展。臨空經濟區副城:做強網路安全、臨空經濟等功能,發揮天河機場及國家網路安全基地等引領作用,加快推進武漢航空城、吳家山、走馬嶺等區域建設,構建沿漢十高速和沿107國道空間發展軸,輻射帶動孝感、隨州等地區發展。長江新區副城:做強航天航運、未來產業等功能,發揮陽邏國際港、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等引領作用,加快推進武湖、陽邏等區域建設,構建沿長江經濟帶和漢施公路的空間發展軸,輻射帶動黃陂、新洲和黃岡等地區縱深發展。

(3)“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健全城鄉體系網路,統籌生產、生活、生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主城與副城、副城與副城、副城與組群、組群與鄉村之間交通、產業等聯絡協作,形成梯次帶動、互相促進;加強一批城郊新城建設,推進小鎮繁榮發展和美麗鄉村振興發展,形成“新城拱衛、街鎮繁榮、村社美麗”的城鄉新格局。健全城鄉公共服務、居民收入、生態文明建設均衡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縮小城鄉差距,打造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武漢樣板”。重點推進構建紙坊、金口、蔡甸、北湖四個特色發展的功能產業組群,形成宜居宜業、組團化發展的城市功能單元。依託山水資源和區位優勢,結合現狀小城鎮基礎,突出創新創意產業等專業化、特色化功能,錯位發展一批舒適宜居、各具特色的美麗城鎮,補齊小城鎮公共設施短板,改善人居環境,擦亮小城鎮。打造美麗鄉村示範帶,積極探索“旅遊+”、“生態+”、“文化+”等鄉村振興模式,打造集農業生產、觀光、鄉村休閒以及美麗鄉村建設於一體的精緻鄉村休閒遊品牌,形成多個美麗鄉村示範片帶、田園綜合體。加強推進郊野公園建設,結合北峰南澤和六大生態綠楔,植入生態遊憩、旅遊觀光等功能,加快建設雲霧山、柏泉、府河等郊野公園群。

重點功能區片實施計劃按照總體空間格局,圍繞落實“五個中心”和濱水文化名城,進一步集聚土地、資金、政策、人才等優勢資源,識別和推進建設一批重點功能區片,不斷完善和積極培育城市戰略空間體系,全面支撐城市戰略升級,促進9大支柱產業、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5大未來產業的“965”產業叢集發展。總體上,在重點職能識別、承載空間識別的基礎上,確定近期重點功能區片體系佈局。

(1)重點職能識別。立足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區域金融中心,以及世界濱水文化名城的目標,進一步梳理國家、省、市及各部門綱領性檔案相關職能要求,並對標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綜合識別落實“五個中心”和濱水文化名城的重點職能包括:國家先進製造中心、現代服務中心、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科教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國際知名的文化創新中心、國家商貿中心、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全國小商品交易中心、國家中外產業合作高地、國家中部地區涉外服務中心、國際性重大活動舉辦地、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世界級濱水活動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14個主導職能,並進一步細分職能。

(2)承載空間識別。首先,基於功能重要性,突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下的中央活動區、副中心等公共服務地區,以及創新研發、樞紐經濟、戰略產業等城鎮地區;其次,基於空間可行性,將主城“動區”集中區域、新城“已批未用”和有條件建設區域,以及空間改造需求大,迫切需要改造提升的區域,作為“十四五”空間實施的重點地區。

(3)重點功能區片佈局。在對重點職能和承載空間識別基礎上,形成支撐城市“五個中心”和濱水文化名城的重點功能區,主要包括29個市級重點功能區片。

“全國經濟中心”重點功能區(12個):以“主城+五基地”為核心集聚區,主城繼續推進漢口濱江商務區、武昌濱江商務區、楊春湖商務區,特色謀劃青山、漢陽、諶家磯、白沙濱江區,透過7個重點功能區引領現代服務業升級;新城持續推進五大基地為核心的重點功能區建設,透過5個重點功能區引領先進製造業發展。

“國家科技創新中心”重點功能區(3個):以“大武昌+長江新區”為核心集聚區,持續推進洪山大學之城、東湖科學城(含東湖實驗室),培育發展長江新區科教城,形成3個重點功能區承載綜合性科學中心、科教創新中心功能。

“國家商貿物流中心”重點功能區(4個):以大漢口地區為核心集聚區,重點推進漢正街中央服務區、漢口北商貿區等2個重點功能區建設,同時鞏固漢正街、江漢路、武廣等傳統商貿區優勢,承載商貿、消費中心職能;提升空鐵聯運的武漢航空城(天河樞紐片)、水鐵聯運的陽邏國際港2個重點功能區,承載綜合交通樞紐職能。

“國際交往中心”重點功能區(3個):以大漢陽地區為核心集聚區,重點推進龜北、中法生態城,以及武漢航空城(天河會展體育中心片),承載國際賽事、會展、國際合作等職能。

“區域金融中心”重點功能區(2個):重點突出科技金融發展,依託金融中心區和科技活動,推進王家墩地區、光谷中心城(含光谷金融港)2個重點功能區建設,同時繼續強化建設大道沿線現狀金融產業帶引領作用,共同承載科技金融職能。

“濱水文化名城”重點功能區(5個):包括復興武昌古城、漢陽古城、漢口歷史風貌區,提升東湖綠心(鼓架山片)、天興洲綠心,彰顯武漢濱水文化魅力。

最新武漢十四五市域空間格局最佳化規劃

最新武漢十四五市域空間格局最佳化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