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蜜月咱不旅遊”“為麼 ”“照顧嫂子的感受”“我沒義務”

愛情是美好的,那是因為相愛的兩個人只談感情,無關其他。等走進婚姻,才發現,面對的是一大家子人。每人的性格習慣各不相同,想快速地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家人,真的是不容易。

有的人八面玲瓏,能把所有的關係處理得融洽到位,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則是另一部分人,自己明明已經做了讓步,也想著去把關係處好,結果卻事與願違。

“媳婦,蜜月咱不旅遊”“為麼 ”“照顧嫂子的感受”“我沒義務”

婚姻是因為一個人而去面對一幫人。大家能夠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的,自然是愛人與老人最希望看到的結局。

但是,作為女人,嫁給男人就意味著走進一個陌生的家,本身就帶著許多的忐忑和不安。你讓她事事考慮全家的感受,以他的家庭為重,這不公平。她識大體的話,小事可以不計較,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要她做出讓步,觸及了她的底線,她也會鼓起勇氣說不。

因為她嫁得不是這個大家,而是這個男人。讓她犧牲自己,換取一家人的高興,她沒義務。

吳娜和陳明攜手即將走進婚姻,她的心情既高興又有一絲擔憂。因為陳明上面還有一個哥哥,而且比他們早一年結婚。

“媳婦,蜜月咱不旅遊”“為麼 ”“照顧嫂子的感受”“我沒義務”

早在商量婚事的時候,陳明就冒出一句“前有車後有轍”。她當時沒在意,隨著婚事臨近,一件件的事擺在她的面前,她才尋思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來。

婆家給買首飾,陳明帶她去了珠寶店。她看中的,都是時尚的新款。每當她試戴後問陳明的意見,陳明卻支支吾吾。陳明推薦的,她卻相不中,這讓她心生不悅。最後她賭氣離開了珠寶店,陳明一路跟出來,拉住她的手。這才給她說,當初給哥家的嫂子買首飾,花了三萬塊錢,家裡的意思是,不能超過這個數。

吳娜說,你家出多少是多少,剩下的錢,我自己補貼。結一次婚,我就不能買自己滿意的嗎?陳明面露難色地說,這樣不好。一是你買了更貴的,老的可能覺得你嫌少;再就是讓嫂子看了,她會認為老的給咱的多。好媳婦了,我也知道這樣委屈你,不用你花自己的錢。等咱結了婚,我給你換大的,好的,你看行嗎?

看著一臉真誠的陳明,吳娜同意了,但這件事給她心底留下了一道陰影。她結個婚,還得照顧這,照顧那,累心。

“媳婦,蜜月咱不旅遊”“為麼 ”“照顧嫂子的感受”“我沒義務”

她去婆家吃飯時和嫂子見過幾次面,說不上什麼感覺。只是認為嫂子老愛打量她,讓她不是很舒服。她聽陳明說,嫂子家庭條件一般,家在小縣城,單位也不如她好,讓她別跟她計較。

買完首飾,回婆家吃飯,她嫂子問她在哪買的,又問她花了多少錢。她拿出來後,嫂子看完後才笑了笑,說她眼光不錯,這頓飯讓吳娜吃的很不舒服。

接下來的一件事,也讓她很心塞。婆婆給了他們五萬塊錢,讓買家電。有了上次的事,陳明很知趣,他提前告訴吳娜說,給嫂子家買的家電也是這些錢,儘量的控制在這範圍之內吧。吳娜是一個很關注生活品質的人,她覺得家裡的大件都應該是好的,而不是亂七八糟買一堆。她就挑選了些大品牌的,家裡必備的家電,想著剩下的結婚後再慢慢再添置吧。

嫂子到他們小家,問這問那,想著以後就是一家人了,也摸不透脾氣,只是敷衍著她。不過覺得嫂子什麼都和她比,做事就好像在別人的監控之下,到底是不高興。好在有陳明,他說,結婚咱各過各的,以後少打交道就行。

“媳婦,蜜月咱不旅遊”“為麼 ”“照顧嫂子的感受”“我沒義務”

婚自然是如期結了,既疲憊又開心。回門過後,吳娜就與陳明商量去哪裡度蜜月。不料陳明卻說,媳婦,咱不去旅遊了。什麼?吳娜簡直以為自己聽錯了。為什麼?照顧嫂子的感受,她那時沒出去度蜜月。

我沒義務照顧她的感受,吳娜懟道。她沒去是她的事,不能因為自己沒條件去就得道德綁架我。這個旅遊必須去,你不去,我自己去。

之前發生的事讓吳娜一一數落起來,她說,她本不是個計較的人。嫁入他家,她也想大大方方地和家人處好關係,並且為了家和,可以做出點小的犧牲。但是,今天你為了顧及他人的感受,就放棄了旅遊,明天可能又會因為任何事而委屈自己。日子是自己過自己的,條件不一樣,非得把別人都拉到一個水平上才行嗎!

最終陳明和吳娜出去旅遊了一圈,吳娜就是想告訴陳明,在一個家裡,感情維繫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顧大局,識大體。但是不能一味地看著別人的臉色過,只要妥協了,將來會成為一種很不好的習慣一直延伸下去。自己明明不樂意,還聽之任之,只會使矛盾加深。

由此可見,嫁人就等於邁進一個陌生的環境。家庭成員之間的接觸是少不了的,為了心愛的人,愛屋及烏,都想著關係能夠好好的。

但是,人的情商,三觀真的不一樣,對於一些無傷大雅的事,可以好好好,是是是。如果讓自己真的很難受,就要勇敢地拒絕。

因為最基本的一條是,我嫁人,只是嫁了這個人,不是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