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排名第三功臣,被唐太宗砸毀墓碑,因為一件事又被重新立碑

唐太宗李世民能夠登基稱帝並開創“貞觀之治”,離不開凌煙閣的二十四位功臣。為了表彰並紀念這些與他出生入死的老戰友們,所以特意在長安城的黃金寶地——三清殿旁建造了凌煙閣,並比照二十四位功臣的體型,命畫師畫了他們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中。

凌煙閣排名第三功臣,被唐太宗砸毀墓碑,因為一件事又被重新立碑

排在第三位的正是以犯言直諫而著稱的“諍臣”魏徵。如果不是魏徵不怕忤逆龍鱗,犯言直諫,恐怕唐太宗的“貞觀之治”要大打折扣。因此,唐太宗時常對人說:“貞觀以前, 從我平定天下,周旋艱險,玄齡之功,無所與讓。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民,犯顏正諫,匡朕之違者,唯魏徵而已。”

唐太宗將魏徵的功勞與房玄齡相比,足見魏徵功勞之大。然而,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唐太宗卻在魏徵去世幾個月後,怒砸了魏徵的墓碑。這是為什麼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魏徵與唐太宗的微妙關係。

凌煙閣排名第三功臣,被唐太宗砸毀墓碑,因為一件事又被重新立碑

起初,魏徵並不是唐太宗的人,而是唐太宗最大的對手太子李建成的心腹。魏徵在侍奉李建成期間,曾多次勸說李建成誅殺唐太宗,但由於李建成心慈手軟,沒有動手,最終在玄武門之變中被射殺,與帝位失之交臂。

李建成被殺後,唐太宗逼迫李淵退位稱帝,接下來就開始清算李建成的黨羽,而魏徵首當其衝。

凌煙閣排名第三功臣,被唐太宗砸毀墓碑,因為一件事又被重新立碑

唐太宗一見到魏徵,劈頭蓋臉地便問:“你為何三番五次離間我們兄弟的感情?”

魏徵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如果太子當初採納了我的計策,又怎麼會有今天的下場呢!”

唐太宗素來惜才,對於魏徵的耿直早有耳聞,所以併發難,反而像齊桓公重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一樣重用了魏徵,並任命他為詹事主簿,後來又提拔為諫議大夫。

凌煙閣排名第三功臣,被唐太宗砸毀墓碑,因為一件事又被重新立碑

唐太宗想要勵精圖治,於是多次向魏徵尋求治國良策。魏徵見自己受到賞識,於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前前後後說了兩百多條政策,無一不被唐太宗採納。唐太宗隨即封他為尚書左丞。

不久,有人造謠說魏徵包庇親屬為非作歹,雖然查無實據,但大臣卻向唐太宗指責魏徵說,以後讓魏徵多注意自己的舉止,如果他行為端正了,別人又怎麼誹謗他呢!唐太宗感覺有道理,就派人責備了魏徵。

魏徵卻反駁說:“君臣齊心協力,如同一體。如果將國家大事放在一邊,卻只是一味地追求行為端正,長此以往,恐怕國家就要衰亡了!”

凌煙閣排名第三功臣,被唐太宗砸毀墓碑,因為一件事又被重新立碑

唐太宗聽罷,趕緊低頭認錯。

魏徵卻突然跪下說:“希望陛下讓我做個良臣而非忠臣。”

唐太宗大惑不解地問道:“良臣、忠臣不是一樣的嗎?”

魏徵卻說:“周朝始祖稷、商朝始祖契、皋陶都是良臣,而龍逢、比干則是忠臣。良臣可以使自己獲得美名,讓君主得到光耀的稱號,垂名青史。然而忠臣卻使自己慘遭殺害,陷君主於不義,國破家亡,不過空有虛名罷了。如此來看,良臣和忠臣差別太大了。”聽罷,唐太宗將魏徵誇獎了一番,並賞了他五百匹絹。

凌煙閣排名第三功臣,被唐太宗砸毀墓碑,因為一件事又被重新立碑

唐太宗曾規定,三品以上的大臣在路上遇到諸位親王都要下車行禮,但禮部尚書卻公開表示反對,還說這種做法違背禮制。

唐太宗震怒,斥責說:“你們因為地位尊貴就要去輕視我的兒子嗎?”

禮部尚書嚇得不敢言語。魏徵卻接話道:“從古自今,親王的地位都在三公之下。如今,三品以上的大員都是天子列卿、六部尚書、尚書令、尚書左右僕射,為親王下車行禮,不是親王所能承受得起的。”

身為九五之尊,想給自己的兒子謀個福利都不行,唐太宗頓時怒了,反駁說:“國家之所以要立太子,就是打算讓他做皇帝。然而,人的尊貴不在於是否年老年少。如果沒有太子,那就依次立兄弟。這麼說來,我的兒子都有可能繼位為帝,你們怎麼能輕視我的兒子呢?”

魏徵針鋒相對道:“商朝崇尚質樸,因此有哥哥死了弟弟繼位的禮儀。但是從周朝開始,立太子都是立嫡長子,為的就是避免其他兄弟有啥想法,藉以堵塞禍亂之源。希望陛下慎重!”

凌煙閣排名第三功臣,被唐太宗砸毀墓碑,因為一件事又被重新立碑

魏徵三言兩語說得唐太宗無言以對,唐太宗只好作罷。

魏徵此舉恐怕會招致眾多親王的忌恨,不過他卻不怕,他甚至還敢“招惹”唐太宗的妻子——長孫皇后。

眾所周知,唐太宗與長孫皇后伉儷情深,就在長孫皇后過世不久,唐太宗將其安葬在昭陵。唐太宗每每思念長孫皇后時,總會站在高樓上眺望昭陵。有一天,唐太宗遙望昭陵,問身邊的魏徵是否看到了。魏徵卻回答自己老眼昏花,看不見。於是,唐太宗指給他看,魏徵明知故問道:“這就是昭陵?”唐太宗點了點頭。沒想到魏徵卻說:“我以為陛下在看獻陵而不是昭陵呢。如果是獻陵,我就能看到。”獻陵是李淵的墓地,魏徵其實是在提醒唐太宗,不要光顧著思念妻子而忘了父親。於是,唐太宗含淚拆除了高樓。

凌煙閣排名第三功臣,被唐太宗砸毀墓碑,因為一件事又被重新立碑

貞觀十七年,四十六歲的魏徵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唐太宗聽說後,悲不自勝,並親自到魏徵家中為其弔唁,還讓魏徵陪葬在昭陵,並親自為他撰寫碑文。可以說,這是身為人臣的至高榮耀。

然而,短短几個月後,唐太宗卻突然下令砸毀了魏徵的墓碑,還取消了魏徵長子魏叔玉與衡山公主的婚約,這是為什麼呢?

凌煙閣排名第三功臣,被唐太宗砸毀墓碑,因為一件事又被重新立碑

問題出在侯君集與杜正倫的身上。

侯君集是名將,戰功赫赫,也是凌煙閣功臣。杜正倫是太子李承乾的幕僚。魏徵非常賞識二人,還說他們具有宰相之才,並向唐太宗舉薦了他們。然而,讓唐太宗沒有想到的是,侯君集公開造反,而杜正倫也牽涉到了李承乾謀反一事中。唐太宗懷疑魏徵是他們的同謀,所以一氣之下就讓人砸碎了魏徵的墓碑。

但兩年之後,唐太宗在征討高句(gōu)麗一戰中損失慘重,不禁想起魏徵,長嘆道:“如果魏徵在,恐怕不會讓我做出這種行為!”隨後,他又命人重新為魏徵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