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再次發力, 華為晶片已確認, 外媒: 新的格局已出現

全球

半導體

市場明確化分工的模式促進了科技的進步,也催生了領域內的各個“龍頭”企業,比如

晶片

代工製造方面的

臺積電

,半導體裝置光刻市場的荷蘭巨頭ASML,IC設計領域的高通、蘋果、三星和

華為

然而,隨著老美對華為等中企的晶片禁令的生效,臺積電、ASML先後被限制對華出口,導致此前相對平衡的產業鏈開始了潛移默化的改變。

中芯再次發力, 華為晶片已確認, 外媒: 新的格局已出現

點選載入圖片

中芯再次發力

中芯國際作為國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製造企業,在國產化替代潮流中扮演著中堅力量的角色。

而中芯也沒有讓人失望,在引進蔣尚義,留下樑孟松之後,其發展速度讓人驚歎,14nm工藝的良品率已比肩臺積電、7nm開發完成,現處於風險試產階段,就連5nm/3nm也已展開了研發。

中芯再次發力, 華為晶片已確認, 外媒: 新的格局已出現

點選載入圖片

而且,中芯從去年至今已投資了200多億美元,先後兩次在北京、深圳等地投建晶圓廠,在擴大產能的同時,中芯的營收利潤、市場地位也都將水漲船高,與臺積電的差距正在加速縮小。

近日,中芯再次發力,其位於紹興的晶圓廠已經完成了裝置的升級與安裝測試,主要用於車企、智慧家電領域的8英寸晶圓,目前可達到每月7萬片的產能。有效地緩解了國內晶片市場供不應求的壓力。

中芯再次發力, 華為晶片已確認, 外媒: 新的格局已出現

點選載入圖片

華為晶片已確認

讓人惋惜的是,華為的晶片供應問題,現階段國內市場依然無法解決。萬萬沒想到,在這關鍵時刻,海外市場卻迎來了轉機。

據公開資料顯示,繼華為Mad Pad Pro搭載高通驍龍870晶片之後,近日釋出的新品Mad Pad 11搭載的同樣也是高通晶片,此次是驍龍865,而且不缺貨。這意味著,華為晶片基本已確認,儘管只是4G版本,但卻可解燃眉之急。

中芯再次發力, 華為晶片已確認, 外媒: 新的格局已出現

點選載入圖片

不得不說,在晶片斷供的反噬作用下,老美已經有些招架不住了,另外,它對華為的鬆綁實則是另有目的。

目前可供貨華為的企業裡,基本都是美本土企業,而臺積電、ASML卻依然被嚴格限制。這意味著,我國市場進口消費所產生的利潤大多都落到了美本土企業的口袋裡,而那些參與打壓過程的非美高科技企業,只能白白的蒙受損失。很顯然,這是老美刻意在削弱它們的市場地位。

中芯再次發力, 華為晶片已確認, 外媒: 新的格局已出現

點選載入圖片

值得強調的是,美國以提升本土製造技術的藉口,成功邀請到了臺積電和三星赴美建廠。在臺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剛開始動工之時,老美就將其列入了“風險”清單,徹底暴露了野心。正如劉德音所說:美國在試圖把控全球高精度晶片產業鏈。

外媒:新的格局已出現

雖然臺積電識破了老美的陰謀,但總投資約530億美元的晶圓廠已經啟動,想撤已來不及了。其次,臺積電產線上還有大量的美國技術零件,它暫時還沒有勇氣與老美撕破臉,只能接受這樣的現實。

中芯再次發力, 華為晶片已確認, 外媒: 新的格局已出現

點選載入圖片

至於老美接下來會不會轉移臺積電的核心製造技術,從而導致臺積電的“空殼化”。答案顯而易見:肯定會。

屆時,沒有任何短板的老美,或將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一張“小王”。

外媒對此毫不懷疑,但其預判的新格局不僅如此,援引外媒的敘述:未來中國半導體或將成為超越老美的“大王”,全球格局將有中、美主導。

中芯再次發力, 華為晶片已確認, 外媒: 新的格局已出現

點選載入圖片

在西方的封鎖之下,我國晶片市場以自給自足的國產化替代為目標,加大了自研腳步,雖仍處爬坡階段,但晶片的各個細分領域均的實力水平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比如南大光電的Krf光刻膠、中國電科的離子注入機、中微半導體的高精度蝕刻機、中科院的“南湖”架構等等,均打破了海外的壟斷,隨著上海微電子國產28nm光刻機於年底前落地,完善的半導體產業鏈基本就宣告搭建完畢。

中芯再次發力, 華為晶片已確認, 外媒: 新的格局已出現

點選載入圖片

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完全撐得起內需的發展模式,各項業務也必然會在市場的推動下得到強化,“中國芯”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

總結

相比美國,我們在基礎技術、材料、裝置等方面的劣勢是可以彌補的,但我國龐大的市場卻是老美無論如何也難以企及的,“中國芯”的未來和上限要比美系“晶片”更好、更高。

因此,在未來全球半導體格局中,誰是大王、誰是小王,一目瞭然。

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