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了楊修後, 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 楊彪懟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在歷史上,從來都不乏能人志士。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才能,推動著歷史的發展。正是因為他們的卓越貢獻,才使我們的民族得以繁榮昌盛。

曹操殺了楊修後, 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 楊彪懟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然而過於有才華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便是恃才傲物。在這一類人當中,楊修便是其中的典型人物。在語文課本中便有《楊修之死》這篇課文,以此來警戒我們做人不可肆意妄為。

在楊修死後,曹操曾與其父楊彪有過一次對話,來試探楊彪是否心懷怨恨。而楊彪的回答則堪稱經典,也為我們展示了另一種處世策略。

曹操的為人

在三國時期,曹操堪稱世之奸雄。在曹操尚未成名之前,有人向他推薦了當時的名士許邵,此人以慧眼識人著稱。憑藉他的評論,曹操便可以蹭一波熱度,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曹操殺了楊修後, 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 楊彪懟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於是曹操找到了許邵,讓他來評價自己。許邵在見到曹操後閉口不言,在曹操的再三追問下,許邵才說出了那句對曹操極其精準地概括:“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

曹操在聽到這句評語之後,哈哈大笑而去。可見他對這句評語十分認可,也自以為是。從後來曹操的所作所為來看,這句話猶如預言一般準確。

曹操殺了楊修後, 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 楊彪懟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然而對於這句話,其實可以有兩種解讀。一種是“

在亂世是治理國家的能臣,在亂世則是擾亂四方的奸雄

”,至於是能臣還是奸雄,則要視當時的社會背景而定。

另一種解讀則是“

你的能力用來治理國家則是能臣,而用來興風作浪則是奸雄

”,也就是說,撥亂反正還是顛倒乾坤,主動權在曹操的手中。從曹操的反應來看,他的解讀更傾向於後者。

於是本就動盪的東漢末年,經過曹操的一番操作,變得更加混亂。而隨著袁紹集團的覆滅,社會格局又比之前穩定了不少。可見以曹操的才能,國家的太平與否確實可以由他來決定。

曹操殺了楊修後, 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 楊彪懟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曹操之所以有這樣的能力,與其性格有很大關係,這也是許邵最初不願開口的原因。曹操性格當中最大的特點便是善猜多疑,這樣的性格讓曹操可以靈活調整策略,但也讓他做出許多過分之舉。

在諸侯之間你死我活的鬥爭中,不輕易相信他人可以讓自己趨利避害,在預感到危險時能夠全身而退,因此曹操在刺殺董卓未遂時,才會提前逃跑,避免了殺身之禍。

也正因為曹操多疑,在呂伯奢全家才會成為他的刀下之鬼,近侍為其蓋被子時莫名其妙便被砍死。

縱觀曹操的一生,似乎他對任何人都有所保留,戰戰兢兢地建立起曹魏集團。

曹操殺了楊修後, 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 楊彪懟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因此,對於曹操而言,一個人對自己來說安全與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評判標準。

而楊修則很不幸地觸碰到了曹操的底線。

楊修之死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因此楊修的死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求賢若渴的曹操來說,才思敏捷的楊修無疑是一個得力助手,因此在最開始的時候,曹操對楊修十分器重。

然而隨著楊修一次又一次的秀智商,曹操對他開始心生芥蒂。

因為楊修秀智商的方式,是曹操最不喜歡的形式:猜測自己的真實意圖。

曹操殺了楊修後, 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 楊彪懟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猜疑心極重的曹操,十分忌憚別人猜到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因為一旦被別人猜到內心所想,就意味著他的思維已經暴露在對方的面前,下一步的計劃自然也就不是秘密了。

這對於一個謀略家來說是極其可怕的一件事。因此曹操在諸多事件上,對於屬下的不理解,都只是以“吾自有安排”來答覆。而楊修的聰明之處,恰好就表現為善於猜測曹操的意圖。

如此一來,楊修的優勢成為了曹操最討厭的地方。在經歷了修園、一合酥等事件之後,曹操對楊修已經有了厭惡之心。

但楊修仍不知收斂,甚至參與了曹丕與曹植的奪嫡之爭。

曹操殺了楊修後, 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 楊彪懟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至此,曹操對楊修就不止厭惡這麼簡單了。雖然曹植才高八斗,但政治能力遠不如曹丕,這一點曹操心知肚明。而楊修站到了曹植的一邊,還幫助曹植暗中作弊,這樣的人自然成為了曹操重點打擊的物件。

直到雞肋事件的發生,曹操藉機以擾亂軍心為由,將楊修除掉。

真正的聰明人

楊修之所以聰明絕頂,是因為其家族世代為官,是正宗的書香門第。其父親楊彪曾任太尉之職,與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同時代同級別的官員,因此曹操應該算是楊彪的晚輩。

曹操殺了楊修後, 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 楊彪懟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與曹嵩不同的是,楊彪是從年少時便被舉薦為孝廉,之後一步一步做到太尉的,而曹嵩則是依附宦官勢力,花錢買官。雖然曹嵩的才學遠不如楊彪,但曹操的能力卻完勝楊修。

在殺死楊修之後不久,曹操便親自去看望楊彪。在見到楊彪之後,曹操故意問楊彪因何如此消瘦。如此顯而易見的答案,自然不是曹操詢問的根本目的,對此楊彪心知肚明。

曹操此行的真實目的,實際上是考察楊彪在兒子被殺後的內心變化,以防止楊彪因喪子而謀反,與他人裡應外合。於是,楊彪坦然地迴應道:“

愧無日寇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曹操殺了楊修後, 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 楊彪懟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所謂“無日光先見之明”,指的是漢武帝時期投靠中原的匈奴王子金日磾。在其為漢武帝養馬的時候,有一次漢武帝命嬪妃陪自己去看馬。在見到眾嬪妃時,其他馬伕都激動萬分,唯獨金日磾目不斜視。

於是漢武帝對金日磾格外器重,官職一升再升。其兩個兒子也被漢武帝收為弄兒,格外恩寵。在見到自己的兒子與漢武帝嬉鬧時,金日磾怒目而視。而漢武帝卻責怪他對小孩子太過嚴厲了。

然而後來金日磾的兒子倚仗漢武帝的寵愛,在皇宮中與宮女嬉笑打鬧,毫不理會宮廷的法度,金日磾便親自將長子殺掉了。

曹操殺了楊修後, 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 楊彪懟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楊彪將自己消瘦的原因歸咎於自己,是因為沒有像金日磾那樣對兒子嚴格約束而感到自責,以至於楊修犯下如此大錯。

對於楊彪的回答,曹操大感意外,在見識過楊修得伶俐之後,沒想到其父親更有智慧。

楊彪的回答完美地打消了曹操心中的猜疑,讓自己的家族避免了災難,同時也贏得了曹操的尊敬。

結語

楊修和楊彪都是聰明絕頂之人,但是父子二人的下場卻截然不同,高下立判。楊修雖然機敏伶俐,但對於他人內心的解讀能力十分差勁。而楊彪的回答則正中曹操下懷。

曹操殺了楊修後, 問其父楊彪為何瘦了, 楊彪懟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由此可見,真正的智慧並非才思敏捷,而是能夠揣摩到對方內心真實的需求。具備這一能力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際交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