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 守中, 是成事的根本

從《易經》的角度看,宇宙的運作,是一種

平衡之道

萬事萬物的興、盛、衰、退;成、住、敗、空;生、老、病、死;元、亨、利、貞;春、夏、秋、冬;皆是循序漸進,完成一個消和息的週期,又迴歸平衡。

古法易經,有十二訊息卦之說,指的是陰和陽之間的此消彼長,是易經的規律,亦是宇宙的律動。

易經: 守中, 是成事的根本

今天,我分享三條實踐《易經》的心法:

1、守中,是成事的根本。

《尚書。大禹謨》中記載了華夏文明的心傳,即十六個字: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易經: 守中, 是成事的根本

允執厥中,後來儒家發展出中庸之道,守中,是成事的根本。

天地定位,三才各行其道,有天道、地道和人道。

我們謀事在人道,只需汲取其中一小段,比如:興盛衰退。

我們只需要取“

興和盛

”這一段陽性增益,而“

衰和退

”這一段陰性消減,我們是要避免的。

唯有如此,才能靈活運用易經。

易經: 守中, 是成事的根本

這就需要我們

守中

。陰和陽的沖和之狀,為中。

過則收斂,避免亢龍有悔;不足則補,學會潛龍勿用。

我們守在未發之時,冷靜觀察已發之勢,就能在時機到來的一刻,抓取有助於成事的一段陽效能量,規避消損的陰效能量。

在“益”和“損”的變化軌跡中,靜如磬石,動如脫兔。

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守中待發,逢“益”則動,積極,進取為吉;逢“損”則靜,無為,無事為吉。

易經: 守中, 是成事的根本

2、致靜,是化解的途徑。

工作生活中,有阻礙和困頓;人際關係中,有恩怨是非;個人成長裡,有得到和失去;根本原因,是陰和陽兩股能量的互動變化,而產生的現象。

我們身在宇宙的能量中,身如一系小舟,隨波逐流。

如果你的心思,隨著周圍的環境而動,被他人的言語影響,那麼,你就被陰陽的表象裹挾了,看不到易變規律的本質。

化解一切表象的方法,是

致靜

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向內觀,而不是讓自己的心思,總是關注外界。

易經: 守中, 是成事的根本

不動的時候,我們可以靜著。

我們做事,成事,只需要專注自己想要的,也就是“興盛”這一段的陽效能量,這是動態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動的時候,要發奮圖強,積極進取。

同時,動和靜,各佔一半。不動的時候,休息的時候,調整的時候,我們就要靜。

透過靜,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清靜自省,向內無限擴充套件自己的格局和容量,你才能承載更大的成就。

易經: 守中, 是成事的根本

3、變通,方可往來無窮。

陰和陽之間,不是固守不變的,它們之間有很多變機。

好事變壞事,壞事變好事,順境轉逆境,逆境轉順境,中間都存在變機。

人類的力量,不足以阻擋宇宙的力量,

變機,來自宇宙能量的切換

。所以,

變機不可控,我們只有透過觀察,加以利用。

隨機而動,順勢而變。這就是變通。

唯有變通,方可往來不窮。

易經: 守中, 是成事的根本

絕大多數人的問題,是難以變通。

他們認定一種觀念,往後餘生,就用這一種已經形成的觀念,去過一生。

別人的觀念和自己不同,就反駁和排斥;別人的觀念和自己一致,就認可和苟同。

所以,他們的人生,是固定的,是可以被預測和算出來的。

懂易經的人,一定是善變的。

不管怎麼變,能達成自己的目標,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就很好。

不拘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