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常講義氣的皇帝,沒殺一位開國功臣,打天下的兄弟都得善終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史書中說越王勾踐長頸鳥喙,可以跟他共患難,但不能一同享樂,這個“患難易共,富貴難同”定律也適用於任何封建王朝。

古代非常講義氣的皇帝,沒殺一位開國功臣,打天下的兄弟都得善終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歸來,重用了范蠡、文種兩人,文種提出了“伐吳九術”,勾踐採用美人計,用“美人惑其心,亂其謀”,范蠡找到了西施,讓她當間諜傳遞情報,同時迷惑夫差。

越王勾踐滅夫差之後,勾踐拜范蠡為上將軍,文種為宰相。然而范蠡精明事故,謝絕了賞賜,隱居齊國,文種因為不聽范蠡的勸告,結果被逼自殺。

劉邦一統天下之後,韓信、英布、彭越最終都落得一個兔死狗烹的下場,謀臣張良懂得以退為進,在劉邦殲滅異姓王時,他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又請出“商山四皓”保住了太子,呂后從此對他也是非常敬重。

古代非常講義氣的皇帝,沒殺一位開國功臣,打天下的兄弟都得善終

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時身邊跟著徐達、常遇春、藍玉、廖永忠、馮勝等人,然而一場胡惟庸案、一場藍玉案差不多被清理了乾乾淨淨。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是影響了幾千年之久。

君臣矛盾一向殺功臣的起源點,一起建功立業時,每個人都相互扶持,然而當他們打下天下,將軍、諸侯王又手握重兵,難免會引起猜忌。

韓信當年就是因為手中兵權過大,強迫劉邦封他為假齊王,而劉邦身陷囹圄需要援兵,直接封他為齊王,從這一刻起,韓信的結局就註定了。

古代非常講義氣的皇帝,沒殺一位開國功臣,打天下的兄弟都得善終

在古代皇帝們削兵權也是屢見不鮮,但是動了兵權,等於是逼諸侯王謀反,漢文帝時期,就因為淮南王、濟北王叛亂,提出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進行削藩,結果引發了西漢七國之亂。

漢武帝削藩是削得最成功的,他採用了主父偃的“推恩令”,一步一步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

正因為兵權不好掌控,趙匡胤乾脆就來了“杯酒釋兵權”,不僅拿回了兵權,還沒有殺一個功臣。

趙匡胤出身在一個名門之家,父親趙弘殷因為救過後唐莊宗,就負責管理禁軍,後漢時期,又加封聖都指揮使;在後漢初年,趙匡胤遊歷四方,投身於後漢樞密使郭威麾下,此後跟著郭威南征北戰。

古代非常講義氣的皇帝,沒殺一位開國功臣,打天下的兄弟都得善終

郭威建立後周時,能夠繼位的兒子基本上都被後漢殺了,他就傳位給了柴榮,柴榮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在位短短5年半,就差點結束了中唐以來的200年的割據動盪。

柴榮也是被史學家們評為“五代第一明君”,柴榮殫精竭慮,整頓軍隊,改革經濟,中原逐漸富國強兵;柴榮都已經做好了一統天下的準備,可惜英年早逝,年僅7歲的柴宗訓又被推上了皇位。

趙匡胤跟著郭威、柴榮打天下,在朝中頗有聲望,他也扶持了很多親信。

古代非常講義氣的皇帝,沒殺一位開國功臣,打天下的兄弟都得善終

顯德七年,後周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後周朝廷在不辯真假的情況下,就讓趙匡胤帶兵出征,然而趙匡胤親信一路上都在散播擁立趙匡胤為帝的言論。

等他們抵達距離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站時,士兵們就擁立趙匡胤,趙匡胤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還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令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兵變的訊息很快就傳回了朝廷,不過禁軍都是趙匡胤的結拜兄弟,得知他兵變之後,主動開城門接引,趙匡胤也逼柴宗訓禪位,他登基後,改國號為宋。

這場軍事政變,可以說是兵不血刃就篡了位。能這麼順利都是靠著手上的兵權,趙匡胤登基後也極為重視兵權,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他就將石守信和一些手握重權的禁軍將領留下喝酒。

古代非常講義氣的皇帝,沒殺一位開國功臣,打天下的兄弟都得善終

他表示自己當皇帝天天擔驚受怕,又引用了自己黃袍加身故事,諸位將領就算在蠢也是聽出了其中的意味,幾個將領紛紛上書稱病,請求解甲歸田。

趙匡胤自然是非常開心,同時還將自己守寡的妹妹、女兒都許配給了這些將軍,這樣一來,不僅拿到了兵權,還讓每個人都得以享受清福。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雖然沒殺功臣,但也開了重文輕武先河,也奠定了兩宋未來的軍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