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違背鐵律,檢視當朝國史記錄,呵斥史官,壓抑十四年終爆發

玄武門之變,長安皇宮弄得動靜可不小。當時很少有人知道玄武門之內,那場戰爭到底有多血腥。但人人都知道結果,當朝的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因嫉妒秦王功高,而共為奸謀,禍害國家被殺害,發動政變的正是他們的兄弟李世民。

知道這次戰爭全過程的,也只有太子和齊王帶進玄武門內計程車兵,和與之作戰的秦王府的勇士,還有李世民的心腹將領。太子和齊王的那些兵,不是被殺死,就是在李淵宣佈秦王殺太子等人為正義之舉後丟下兵器。留下的這些士兵最終同樣被李世民等人秘密處死。因為他們不可能讓那些太子和齊王計程車兵活著,以後散佈玄武門之內的血腥場面。

李世民違背鐵律,檢視當朝國史記錄,呵斥史官,壓抑十四年終爆發

而秦王府計程車兵和那些高階將領,肯定不會說,因為此一戰,不論出力多少都是有功之人,不會被虧待。這些人自然不會得了便宜還賣乖,提著腦袋,幹出力不討好的事。

唯獨讓李世民放心不下的就是當朝史官如何編修這件不光彩的事。於是,他做出了一件違背皇家鐵律的事,那就是要親自看國史記錄是如何敘述這件事的,如何評價自己的。在古代,按照皇家鐵律,當朝所記錄國史不能為帝王翻閱。之所以,很多帝王都違背這條鐵律,那肯定是自己做了違背良心的事,做了見不得人的事,說了不該說的話。再就是,畢竟自己是帝王,君主專制,大權在握,自己要看誰又能擋得住呢。

李世民違背鐵律,檢視當朝國史記錄,呵斥史官,壓抑十四年終爆發

李世民也想看,可以說迫切地想看,很在意自己給後世留下了什麼形象,尤其是這次玄武門之變。他真的要求親自檢視記錄,不好意思,被拒絕了。之後,屢次要求檢視,屢次被拒絕,好在李世民還沒發飆,不然史官可倒黴了。那已經是貞觀十四年,已經不清楚李世民被拒絕了多少次,至少他不可能過了十四年才考慮玄武門這件事是如何呈現在國史上的。但屢次被拒絕,此時已是不惑之年,眼看活一天少一天了。雖然,自己的政務繁忙,但他不可能忘記國史這一塊。在自己不知被拒絕了多少次後,李世民從房玄齡那裡打開了缺口。

李世民違背鐵律,檢視當朝國史記錄,呵斥史官,壓抑十四年終爆發

就在貞觀十四年,他再提出“欲自看國史”時,並要房玄齡“撰錄進來”。“房玄齡等遂刪略國史為編年體,撰高祖、李世民實錄各二十卷,表上之。”因為,李世民自己要看,自然刪略的內容就很受人懷疑了。尤其對玄武門之變“語多微隱”,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難道李世民能看不出來。當然能。李世民同樣感覺讀到此處隱晦的話太多,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欲蓋彌彰。

李世民違背鐵律,檢視當朝國史記錄,呵斥史官,壓抑十四年終爆發

然而,因為先前被史官拒絕,他不方面直說。於是,他還是找到房玄齡讓其代為傳達,史官執筆,不應有所曲隱,即令削其汙詞,直書其事。好一個直書其事,勇氣令人欽佩不已。然而,實質上他的本意與此大相徑庭。在責備史官時,他就告誡,身為史官應該鑑別史事的性質,才能褒貶分明。

李世民違背鐵律,檢視當朝國史記錄,呵斥史官,壓抑十四年終爆發

他給出了兩個歷史典例,讓史官適量參照。當年周公殺蔡叔等人是為了安定周室,季友為了魯國安寧派人用毒酒鴆死叔牙,都是兄弟相殺。我同樣是為了國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安穩才殺了建成和元吉,性質與此相同。

說出此話,無疑為玄武門之變的事情書寫定下了基調,一切都是為了安社稷,利萬民。接下來,史官就需要按照這個原則把事情重新過過腦子寫 一邊。然而,卻讓後人離那段真實歷史越來越遠,現在已經成了謎團。李世民處心積慮地看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記錄,充分說明自己心虛,心虛說明玄武門之變另有隱情,另有隱情說明還有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