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國運, 名將雲集, 關寧防線, 依舊難擋後金

前言:大明崇禎二年(1629)十月,金國天聰可汗皇太極率領十萬八旗鐵騎兵繞道蒙古察哈爾部,突破大安口後直抵京師城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己巳之變”。

此時,崇禎帝命令薊遼督師袁崇煥緊急調動邊軍入京勤王。然而,袁崇煥率兵進京、打退金軍之後卻被押入了大牢。而皇太極在京師城下受挫之後也沒在堅城壁壘之下死磕,隨後命令阿敏連下永平、遵化、灤州、遷安四城。

大明最後國運, 名將雲集, 關寧防線, 依舊難擋後金

無奈之下,崇禎帝任命老將孫承宗為主帥,以祖大壽統領的“關寧鐵騎”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將軍,秦良玉統領的“白桿兵”為主力,迅速收復了被金軍佔領的永平等四城。

明軍進軍後,皇太極決定孤注一擲,集中兵力攻打京師。但由於金軍此時已是強弩之末,戰鬥力不足,攻城行動失敗。皇太極被迫率軍回撤,“己巳之變”結束。

此次“己巳之變”,金國傾全國之兵來犯,繞道蒙古而來,這意味著長城沿線的各大關口仍然處於明軍的控制之下。

大明最後國運, 名將雲集, 關寧防線, 依舊難擋後金

而京師城高池深,一時半會兒沒有被攻下的可能。雖然明軍的戰鬥力不如金軍,但是在數量上卻佔有壓倒性優勢。

因而,明軍在理論上具備在京師城下堅守。同時調動優勢兵力封鎖各個關隘的條件,再調動各地兵馬入京勤王。

這樣,金軍就有退路被截斷,進而被全軍困死的風險。然而最後還是功虧一簣,任憑金軍在城外燒殺劫掠,最後揚長而去。

大明最後國運, 名將雲集, 關寧防線, 依舊難擋後金

而造成這樣的結果,有個重要的原因是,在“己巳之變”之前的三個月,東江鎮總兵毛文龍已經因內鬥被砍了腦袋,把他送上斷頭臺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頂頭上司袁崇煥。

這意味著金國的後方從此不再受到游擊戰的襲擾。此前,袁崇煥開出的空頭支票,“五年復遼”就已經讓崇禎帝有所不滿。

加上這次,袁崇煥對金軍的行軍方向判定失誤,讓早就在內心憤怒的崇禎帝終於忍不住起了殺心。擅殺毛文龍、己巳之變應對不力,加上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攻擊友軍滿桂”,袁崇煥的生命顯然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大明最後國運, 名將雲集, 關寧防線, 依舊難擋後金

九個月後,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不知道他會與昔日同僚毛文龍在九泉之下如何相見呢?

但需要指出的是,袁崇煥雖然戰略視角平庸,但卻是個優秀的戰術家。就“己巳之變”自身而言,他的表現已經盡職盡責。

而明末“大盤走弱”的原因則是其帝國大廈從根基到樑柱的腐朽。內閣專權、宦官亂政、特務政治、土地兼併、軍隊腐敗···比比皆是。這一點在大淩河之戰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大明最後國運, 名將雲集, 關寧防線, 依舊難擋後金

祖大壽守城食人的背後,是兵疲將弱,是軍餉被節節剋扣,是喝兵血,是同僚之間的勾心鬥角、內部相互拆臺。而這一切是遠非幾個優秀的將領取得的幾次戰術性的勝利能夠彌補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