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蜀國”好滅?

為什麼說“蜀國”好滅?

01

都說蜀國易守難攻,我們切一個歷史片段來看下。

公元925年。

是後唐莊宗李存勖雄心萬丈的一年。

遵從父親李克用遺志,滅掉後梁,遠逐契丹,吞併幽州劉仁恭父子,已經統一了中國的北方。

下一步,就是長江以南,而第一要務,是西蜀。

西蜀,大概的面積約等於現在的四川一帶,還有甘肅南部以及陝西南部的一部分。

西蜀,歷來是帝王考驗人性之地。

李白曾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也因為蜀道之難,使得西蜀天然形成一座大城堡,易守難攻。

無論誰提兵入蜀,坐地即可稱王。

所以,當初鄧艾鍾會入蜀,才會讓司馬昭猜疑不已。

二人雖然滅了蜀國,但最終鍾會造反被殺,鄧艾也被殺。

為什麼說“蜀國”好滅?

02

所以,伐蜀是個大事。

對李存勖來說,讓誰去伐蜀,伐蜀之後的官員任命,更是讓人為難的事情。

首先,伐蜀的主帥,毫無疑問是他的長子魏王李繼岌,而副帥,就是百戰名將郭崇韜。

因為此時,李繼岌還是青少年,主要的作戰統帥,其實是郭崇韜。

但無論郭崇韜多麼忠心耿耿,他還是懷疑他。

畢竟,讓郭崇韜去西蜀,無異於把傾國的財富交給了他,卻無有效措施可以防備。

臨行前,李存勖諮詢郭崇韜,伐蜀勝利之後,讓誰主政西蜀?

郭崇韜腦門冷汗直流,這個問題,分分鐘要人命啊。

他其實已經思索好久了,為避免猜疑,他早就準備了答案。

只是事到臨頭,還是讓人緊張:我覺得,讓您姐夫,孟知祥去比較好。(畢竟,你們是親戚。)孟知祥熟悉軍事,久經戰陣,又能處理政事,關鍵是,政治上可靠,應該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番話說到了李存勖的心底。

他其實也認為,除了孟知祥,主政西蜀再無他選。

可以說,從李克用到李存勖,李氏父子對孟知祥都是禮遇有加。

李克用欣賞孟知祥,就把女兒嫁給了他,成了李存勖的姐夫。

李存勖也很重視孟知祥,還把自己最寵愛的小妾——李氏,賜給了他。

919年,這名小妾給孟知祥生下了一個兒子,孟知祥十分疼愛,將這個兒子取名為孟昶。

為什麼說“蜀國”好滅?

郭崇韜

03

不久,郭崇韜大軍出發,以康延孝為先鋒。

郭崇韜為滅蜀,制定了一個很詳盡的方略:先攻下鳳州城,獲得西蜀大量糧草物資,並且為滅蜀的進退之路打下了堅實後盾。

這一目標,就交給先鋒康延孝實行。

康延孝也是一員猛將,果然不負眾望,僅僅用了77天,就攻進了成都,蜀後主王衍出降。

眼看平定西蜀,李存勖更加焦急起來,對郭崇韜的疑慮也越來越大了。

他很快任命孟知祥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讓他趕緊把郭崇韜接替回來,以免日久生變。

臨行前,李存勖給孟知祥餞行:“郭崇韜這個人,我已經得到密報,他要謀反了。你去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先殺郭崇韜。”

孟知祥覺得這個有點太狠了,就說:“郭崇韜這個人,這麼多年,一直都比較忠誠,為了穩妥起見。不如我到那裡先觀察觀察,如果確實有謀反跡象,再殺也不遲。”

李存勖猶豫一會,說:“那就按你說的辦。”

另外還有一件事,西蜀路途遙遠,行路坎坷,就讓我姐姐帶著孩子以及你的族人,在洛陽先住一段時間,等到那邊安定了,再讓他們過去。

孟知祥知道,這是把他妻子兒女、族人全部都留在洛陽當人質啊。

其實,作為現代人,我有些算不過來這個帳,孟知祥妻子也是李存勖姐姐,孟知祥兒女也是李存勖外甥外甥女。

這姐姐和妻子,到底哪個親屬關係更近一點呢?

如果孟知祥真的反了,李存勖豈不是要殺自己姐姐?

那和人家孟知祥有什麼關係?

大不了再娶一個。

總之,孟知祥拋家棄子,孤身一人,帶著隨從,歷經難如上青天的蜀道,一直到第二年,來到了西蜀。

為什麼說“蜀國”好滅?

04

此時,西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郭崇韜已經被魏王李繼岌殺害。

而且,郭崇韜被殺的連鎖反應剛剛開始。

郭崇韜死後,關於另一個百戰名將朱友謙謀反的謠言也甚囂塵上。

謠言說:本來郭崇韜是準備和朱友謙一起謀反的。

於是,李存勖一不做二不休,再殺朱友謙。

孟知祥到任,魏王李繼岌率軍東歸。

東歸路上,先鋒康延孝聽說連朱友謙也被殺了,知道如果跟著隊伍回去,自己也難免一死,趁著現在手中有軍隊,直接造反算了。

於是他立即割據了漢州一帶,宣佈造反。

李繼岌回軍路上,聽聞先鋒康延孝兵變,連忙派遣軍隊前去消滅他。

孟知祥也從成都率領了兩萬軍隊,前後夾擊,終於平了康延孝叛亂。

孟知祥和康延孝曾經並肩戰鬥過,也是好朋友,看到囚車中的康延孝,心中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歷來伐蜀,都沒有好下場,這郭崇韜和康延孝,走的幾乎是鄧艾鍾會的老路。

不過,當著眾將的面,他還是要表演一番的。

給康延孝的囚車裡添了兩道菜,一瓶酒,然後,親自給他斟滿一杯,說:“您和郭崇韜大帥,平滅梁朝,功勳無人可比,如今又平定西蜀,回軍洛陽之後,榮華富貴,隨意拾取,無奈你們急躁怨憤,自己毀了功勞,進了這輛囚車,成為三國時鄧艾那樣的人,我深深為您感到痛惜。”

康延孝大喊:“滾,早晚你也有這一天。”

為什麼說“蜀國”好滅?

05

孟知祥回到成都,俯視自己統治的這一大片土地,思索自己的命運。

憑藉山川之險,足以保命,應不至於走上郭崇韜康延孝朱友謙等人的結局。

孟知祥自此在西蜀,安心勵精圖治,休養生息,並提拔了一批新人。

而在洛陽的唐莊宗李存勖,卻坐在了火山口上。

由郭崇韜、康延孝、朱友謙被冤殺而引發的叛亂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四散開來。

皇甫暉、李嗣源等節度使紛紛造反。

最終,連李存勖身邊的人都造反了。

洛陽城裡擔任指揮使的伶人郭從謙發動叛變,火燒興教門,李存勖最終死於亂軍之中。

這是“剛進蜀地門,喜從天上來。”

李存勖一死,沒有人可以牽制孟知祥了。

命運就是這麼神奇,他在最恰當的時間,出現在了最恰當的地點。

郭崇韜、康延孝九死一生打下了蜀地,卻都死了。

派他去接收蜀地的皇帝李存勖,也死了。

魏王李繼岌東歸之前,給他留下了一大批將領和數萬士兵,這都是他以後建立王國的本錢。

然後,李繼岌還沒走到京城洛陽,也被叛軍殺死了。

一大群人忙來忙去,犧牲了性命,就是為了給他保留這個最完美,最豐碩的果實。

為什麼說“蜀國”好滅?

06

李存勖被殺之後,他的兄弟李嗣源(李嗣源只是他父親的義子,兩人並非親兄弟)即位,是為後唐明宗。

李嗣源也知道孟知祥撿到了大便宜,但是他也無可奈何,西蜀,太遠了,無力顧及。

李嗣源很理智,把孟知祥的妻子兒女以及族人,全部安全送到西蜀,以表達自己的誠意。

於是,李存勖的姐姐福慶長公主帶著曾經是李存勖小妾的李氏以及兒子孟昶、孟知祥族人等等,來到了成都。

孟知祥很滿意,他也沒有稱帝的打算,只要實際控制了蜀地,稱帝也不著急,劉備就是他學習的榜樣。

他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任用了趙季良、王處回、李仁罕、趙廷隱、侯弘實、毋昭裔等人。

然後就一門心思發展生產,興修水利。

蜀地原來的皇帝是前蜀高祖王建和其子王衍。在他們父子的治理之下,好多年沒有戰爭,一直都很富庶,如今,孟知祥也安心生產,蜀地更加富饒。

07

孟知祥喜歡佛教,經常去寺院超度燒香。

一次,孟知祥去寺廟裡住了一段時間,與一位知諲法師相談甚歡。

知諲法師的一個侍童引起了孟知祥的注意,這個侍童聰明伶俐,眉清目秀,讓孟知祥非常喜愛,就向知諲法師請求,讓這個侍童跟著自己。

知諲法師同意了。

這個侍童名叫王昭遠,自幼家貧,父母雙亡,就進了寺廟。

如今跟了孟知祥,無異於一步登天。

孟知祥回來之後,和這個小孩子一聊天,這孩子居然讀了很多書,見識不凡,他覺得這孩子跟著自己有些屈才,不如讓他跟著自己的兒子當伴讀,這樣,對於孟昶來說,也可以相互促進。

此時的孟昶,已經十歲了,正在宮中讀書,如今多了王昭遠這個玩伴,自然十分開心。

王昭遠愛看書,特別愛看兵書,在蜀國,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榜樣,而王昭遠的理想,也是做孟昶身邊的諸葛亮。

孟知祥在四川經略了八年,消滅了其他軍閥,特別是一支四川境內最大的軍閥——東川節度使董璋。

統一了蜀國全境。

這時,後唐明宗李嗣源也駕崩了,再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孟知祥終於登基稱帝,國號大蜀。

當時成都有一個叫醋頭的和尚,手持盞燈,每到一處便高呼道:“不得燈,燈便倒。”

很多人都聽他這樣喊,覺得這個和尚是一個瘋子,說的瘋話而已。

結果,孟知祥登基沒幾個月,就病死了。

人們恍然大悟。

為什麼說“蜀國”好滅?

08

皇太子孟昶此時已經十六歲了,接替了父親皇位,改年號為明德,是為後蜀後主。

剛剛即位的孟昶,一切都按父親的制度,以及各種職務的人員不變。

但是,等到他逐漸長大,便開始收回那本來屬於他自己的權力。

當然,首先要收回的就是兵權。

當時,控制後蜀軍隊的的將領是李仁罕。

孟昶經過幾年的深耕,也扶持起自己的一班團隊,以號稱當代諸葛亮的王昭遠為主,伊審徵、韓保正、趙崇韜為核心。

經過密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便出擊擒殺了李仁罕。

其他孟知祥的老班底立即紛紛下野,甚至入獄,一掃而光。

孟昶執政時期,正是中原內憂外患加劇的時代。

北方政權不停地變換,從後唐,進入到後晉,然後,後晉又被契丹滅國,之後,後漢建立。

這些皇帝走馬燈一樣輪換,沒有人有功夫搭理後蜀。

一直到了後周世宗柴榮,中原終於安定了下來,目光也開始往南掃描。

就像當初的李存勖,柴榮再次把消滅西蜀作為第一要務。

此時的孟昶,已經做了三十年的太平皇帝。

所有政事,也都委派給王昭遠處理。

柴榮首先派遣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向拱)和鳳翔節度使王景一起首先收復了秦、成、階、鳳四州,掃清了西蜀的外圍防線。

僅此一戰,就讓孟昶嚇破了膽,他知道西蜀的末日不遠了,雖然他還夢想著蜀道的天險能阻擋住後周柴榮的腳步。

只是柴榮英年早逝,統一天下的藍圖剛剛畫好,就駕崩了。

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和當年的李存勖、柴榮一樣,也把目光轉向了西蜀。

讓誰去呢?

誰會去當北宋的鄧艾鍾會、郭崇韜康延孝?

09

趙匡胤和趙普商量了好多次,考慮了很久,給出的答案是王全斌。

王全斌曾經是李存勖的護衛,當年跟著李存勖出生入死。

在柴榮時期,還跟著向訓(向拱)收復了西蜀防線的外圍——秦、成、階、鳳四州。

也就是說,什麼都不用給他交代,他全都清楚的很。

雖然他的武力值、忠誠度幾乎都是百分之百,但是,這次,收復的是西蜀。

幾乎是人性的最終極考驗,他能合格嗎?

公元964年11月2日,趙匡胤以後蜀皇帝孟昶勾結北漢共謀犯宋為由,集結大軍6萬,分北、東兩路討伐西蜀。

其中北路,以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鳳州路都部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崔彥進為副都部署,樞密副使王仁贍為都監,統率禁軍步騎兩萬、諸州兵士萬餘,自鳳州(今陝西鳳縣東)沿嘉陵江南下;

東路,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劉光義為西川行營歸州路副都部署,樞密承旨曹彬為都監,統領步騎兩萬,自歸州溯長江西上。

兩軍分進合擊,約期會兵合攻成都。

王全斌一路上,想的都是一個問題——如何才能走出鄧艾鍾會、郭崇韜康延孝的魔咒?

最終,他的謀士告訴他,要是想擺脫嫌疑,那就貪汙吧。

我就是一個目光短淺的貪財的武夫,沒有什麼大志向。

為什麼說“蜀國”好滅?

10

北宋這邊王全斌、曹彬等人一出發,西蜀孟昶這邊,立即派出了第一牛人——“蜀中諸葛亮”王昭遠。

王昭遠率三萬士兵出征,迎戰北宋王全斌部隊。

臨行前,孟昶給王昭遠置酒送行。

王昭遠手拿鐵如意,哈哈大笑道,我此次出征,不是去守劍閣,而是出劍閣,領著這三萬雕面惡少年,直驅中原,佔領開封,活捉趙匡胤。

孟昶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愛卿此行,要謹慎從事,注意休息,出劍閣之後,也不要攻城略地太多,差不多就行了。”

王昭遠帶著部隊,曉行夜宿,一直來到最前線,利州。

利州的外面,就是蜀道的天險,大漫天寨和小漫天寨,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卡。

此時的北宋部隊,經過柴榮和趙匡胤的幾番訓練,已經是當時最具攻擊力的部隊,王全斌手下崔彥進一部,快速修好棧道,只一天時間就攻克了天險小漫天寨。

然後,崔彥進與王全斌匯合,再下天險——大漫天寨。

“蜀中諸葛亮”王昭遠拿著鐵如意,三戰三敗,倉皇逃離利州,縮回到劍閣。

王全斌率領部隊連續作戰,很快攻擊到劍閣。

深宮裡陪著皇帝長大的王昭遠被嚇破了膽,原來戰爭是如此無情和殘酷,他根本不敢再次面對北宋軍隊,把劍閣交給了自己的副手,然後,就拼命逃跑了。

等到王全斌再次見到王昭遠的時候,只見這個“蜀中諸葛亮”藏在一個農家小院中,嘴中一直唸叨兩句話:“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王昭遠全軍覆滅,西蜀關卡被攻克。

孟昶驚慌失措,再次派出援軍去抵擋北宋軍隊。

而這次的援軍主帥,居然是他兒子孟玄喆,一個除了唱歌跳舞喝酒作樂之外,什麼都不會的人。

孟玄喆還未到前線,軍隊就潰散了。

最終,王全斌只用了六十六天,就滅了孟氏蜀國。

為什麼說“蜀國”好滅?

11

孟昶帶領孟氏全族出城投降,然後,被押解到開封,在那裡,趙匡胤給他造了一個大宮殿,讓他領全家人住進去。

住到第七天,孟昶突然暴病而亡。

對於孟昶的死,後世有各種推測,最流行的說法就是趙匡胤毒死了他。

還有人考證說孟昶有個花蕊夫人,被趙匡胤迷的五迷三道,以至於不惜殺了孟昶。

畢竟,傳說只能是傳說。

趙匡胤回絕了那麼多殺孟昶的奏摺,在西征之前就嚴禁王全斌殺孟昶以及其家人,而且早就為他蓋了大宮殿,費盡心力,歷經周折,才把孟昶接到開封,不至於才七天就殺了他。

孟昶自殺的可能性比較大。

當然,歷史只能猜測,答案已經永遠無從追尋了。

孟昶的母親李氏,就是李存勖的侍妾後來賜予孟知祥的那個,在孟昶死後,要求離開這個宮殿,回到自己的家。

趙匡胤說:“你還要回到西蜀嗎?”

李氏說:“我的家在太原,我只想回太原。”

那時候,太原還屬於北漢,還沒有被北宋收復。

趙匡胤說:“好,就圖你一個好口彩,我們打下太原,就送你回家。”

12

最後,我們順帶說一下“蜀中諸葛亮”王昭遠和孟昶太子孟玄喆的結局。

孟玄喆歸降之後,被封為泰寧軍節度。後來,趙匡胤讓他鎮守貝州,在鎮十餘年,亦有治跡。

趙光義時期,又讓他移鎮定州。

979年,加開府儀同三司。

980年,跟著趙光義征戰太原,就命為鎮州駐泊兵馬鈐轄。

後來還從趙光義徵幽州,率所部攻城之西面,以至於因功封滕國公,入為左龍武軍統軍,判右金吾衛仗。

五十五歲那年,去世。

趙光義贈他侍中。

王昭遠到開封后,被趙匡胤封為左領軍衛大將軍。廣南被收復之後,趙匡胤曾派他去出使。

王全斌入成都後,縱兵擄掠,殘殺降兵及平民,激起後蜀軍民反抗,因而被降為崇義軍節度留後。

後復任武寧節度使。

開寶九年(976年),王全斌病逝,年六十九。

獲贈中書令(宰相)。

他比其他幾位可聰明多了。

為什麼說“蜀國”好滅?

13

從地理位置來看,蜀地確實一夫當關。

但是吳起曰:“在德不在險。”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一個政權不修內政,卻指望山川來幫你?想的太美。

我們再看,蒙古攻宋,四川持續抵抗五十年,直到宋帝投降後,四川仍然堅持抵抗了三年,直到最後一刻;清軍入關,四川也持續抵抗十餘年。這又是為什麼?

答案也簡單,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的戰鬥意志可以超越一切。

前文的小切片,蜀國還沒滅,攻打方就在各自打主意,守方更是腐爛不堪。

這是一鍋粥……

世間的大部分倒黴事,都是從內部開始出問題的。

如果不是經常體檢(自檢),等發現癌變症狀的時候,已經晚期了。

你還盼著有藥可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