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並沒有那麼單純,周與商朝世代血仇,蓄謀已久的復仇

周取代商,既是因為商周有世仇,也是源於商周貴族內外勾結,武王伐紂根本不是歷史上所說的替天行道。

商周的世仇應該從周方伯季歷說起,他是周武王的爺爺,從他一代開始與商王帝乙關係很密切,周朝能夠成為一方諸侯,也全靠帝乙的扶持。

武王伐紂,並沒有那麼單純,周與商朝世代血仇,蓄謀已久的復仇

帝乙扶持季歷目的並不是那麼的單純,因為在殷商的北部地區出現了一個強大的少數部落——鬼方。鬼方部落崇尚武力,善於征伐,對殷商是個極大的威脅。帝乙是殷商時期少有的明君,在開疆拓土方面其實並不遜於他的兒子帝辛,也就是後來的紂王。

為了更好的防禦鬼方的南下,帝乙刻意的培養了周部落,並讓季歷與殷商王室通婚,敕封周部落為諸侯。周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帝乙扶持周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防禦鬼方。

季歷在帝乙的扶持下,周逐漸的強大起來,帝乙發現雖然鬼方已經被遏制住了,卻養大了另外一頭餓狼——周。周的日益強盛給殷商帶來的威脅甚至超過了鬼方,必須要對周進行打壓。

武王伐紂,並沒有那麼單純,周與商朝世代血仇,蓄謀已久的復仇

打壓周的過程很成功,帝乙首先是把周的附近部落諸侯全部收拾了,然後扶持一些親商的附庸小部落來防禦周,最關鍵的是,帝乙把周方伯季歷以祭祀的藉口騙到了朝歌,殘忍的用祭祀之名,以最高等級諸侯王為祭品,用季歷祭祀上天,帝乙就變相的用祭祀手段除掉了周的首領季歷。

季歷被殺後,周老實了很多,他的兒子姬昌繼承了部落首領的位置,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

周文王在帝乙在位期間一直韜光養晦,對商也非常的順從。當帝乙死後,兒子帝辛上位,周文王就有點按賴不住,聯絡西方一些弱小部落,準備趁帝辛東伐期間攻打朝歌。

武王伐紂,並沒有那麼單純,周與商朝世代血仇,蓄謀已久的復仇

周文王寫寫《周易》還可以,打仗就算了,紂王帝辛率軍將周文王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還將周文王俘虜了,關在朝歌的監獄裡近十年。周文王在監獄裡也沒閒著,研究周易。

紂王后來也想學他爹帝乙的手段,將周文王當做祭品殺了,周部落派出了周文王的三個兒子來到朝歌,想讓紂王隨意挑選一個出來替父親去當祭品受死,最後紂王挑選了伯邑考。

紂王把伯邑考殺了,並做成了祭肉送給監獄中的周文王吃,周文王雖然知道這是兒子伯邑考的肉,還是毫不猶豫的吃了下去。沒多久,周文王就被紂王釋放回了周部落。

武王伐紂,並沒有那麼單純,周與商朝世代血仇,蓄謀已久的復仇

周文王回來後,就將部落首領的位置讓給兒子姬發,也就是後來的周武王。周武王對紂王更是採取了逆來順受的態度,暗地裡卻花費了大量的金銀財寶收買商朝的貴族階層。

商紂後期,朝中的矛盾非常的大。商紂王一直致力於社會改革,不斷打擊壓縮以祭司為首的神權貴族階層,啟用奴隸和平民階層中有能力的人進入朝中。紂王的改革觸動了神權貴族的利益,他們主動的聯絡周武王,期望周部落能夠起兵反紂。

商貴族階層期望周推翻紂王的統治,另立新王。

武王伐紂,並沒有那麼單純,周與商朝世代血仇,蓄謀已久的復仇

周武王與商貴族階層一拍即合,此時周武王已經重新聯絡了西方諸多小部落,其中與周部落聯絡最為緊密的就是姜部落,其首領就是姜子牙。姜和周不斷的透過聯姻來保持雙方的同盟關係,同時,姜子牙還擔任周部落的祭司。

周武王準備完成後,趁紂王征討東夷期間,立刻起兵進發朝歌,雙方在牧野一戰中,紂王被打敗。而紂王失敗的原因居然是朝中的貴族們收買了軍中的將領和士兵,紂王無奈只得啟用奴隸與周武王的大軍作戰。

戰敗後的紂王逃到鹿臺,自焚而死。周武王大軍趕到,割下了紂王的腦袋,俘虜了紂王的兩個妃子,將他們帶到朝歌,用紂王的腦袋和妃子作為祭品祭祀上天。

周武王推翻了紂王的統治,卻並沒有兌現與商貴族們的承諾,並沒有另立新王,而是直接改朝換代,成立了新的王朝——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