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出自《周易》坤卦第六爻,其文為,用來比喻即將到來的征戰,也用來形容上下交戰,天崩地裂的情形。

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坤卦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似乎也印證了這種卦象,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王朝東周的一個特殊的演變時期,雖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各自都有不同的劃分,但在這樣一個大爭之世來臨的時候,各個諸侯紛紛獲得了較為獨立的地位,併為了各自的生存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周幽王、褒姒、申侯、周平王

東周之始,源於周平王東遷洛,公元前771年西周周幽王昏庸無能,寵幸褒姒,因此打算廢掉太子姬宜臼(周平王),甚至打算派兵討伐姬宜臼之外公申侯,申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引犬戎禍亂鎬京,周幽王、褒姒之子姬伯服雖然都死在亂軍之中,但鎬京也被毀壞,加上西戎為禍,為了躲避災禍,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

周平王之所以得以登位,主要在於外公申侯的扶持,加上籠絡了晉國、鄭國、衛國、魯國、秦國等一干國家的支援。不過在同一時期虢國虢公翰扶持周幽王之弟姬餘臣為王,史稱周攜王。

那麼虢國究竟擁有什麼樣的力量,能夠與天下大部分諸侯叫板呢?

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虢國與周王室的淵源

虢國與周王室的淵源,實際上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武王時期,在伐紂成功以後,周武王將自己的兩個弟弟虢仲、虢叔封為虢國國君,當時有兩個虢國,其中虢仲所立的為東虢國、虢叔所立的為西虢國,不過侷限於歷史過於久遠,因此虢國整體發展軌跡,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虢國在天下諸侯國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西周時期分封的諸侯國

其開創之主虢仲、虢叔在西周時曾擔任卿士,根據“虢”字字形的演變來看,兩人很有可能擔任的都是大將一類的職務,在伐紂的過程中,曾率軍征戰,因此被封國。

不過即便是如此,也不能說虢國地位就很高,在周武王分封的諸侯國中,大部分都是“姬”姓王族,其中周文王的子嗣就佔據了大多數(虢國就是這一類封國),這些王室的封國大部分都拱衛在都城附近,另外也有少部分外臣的封國,如呂尚的齊國,這些國家大多都距離都城很遠,形成周王室獨有的統治。

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虢國遺址

從血緣關係上來看,虢國是周王室分封出去的一支小宗,只因歷代的虢國國君都在周王室擔任職務,也因此漸漸受到寵幸。虢國也憑藉這樣一個關係,逐漸的發展壯大,成為天下諸侯之中影響力最大的封國之一,一直延續下來,周厲王時期西虢國國君虢仲奉國君的命令征討淮河流域,後來就將整個國家東遷至河南三門峽附近,繼續拱衛都城。

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西虢國

由於長期在周王室擔任公職,加上虢國作為封國本身職責就是拱衛周王室,因此得到了較高的政治地位,虢國也在西周末年成為諸侯國之中有較強影響力的封國之一。

二王並立——虢國強勢引發諸侯國不滿

虢石父雖然死了,但他兒子虢公翰還在,說起來周幽王之所以落如此下場,虢國要承擔很大的責任,但虢國作為周王室的小宗之一,沒理由不扶持周王室,所以虢公翰繼位以後,當然也需要積極為周王室建功立業。而且周幽王、虢石父雖然死在了驪山,但虢國根基仍在,虢公翰憑藉西虢國力量扶持了周攜王繼位。

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從宗法制來講,周平王繼位原本是大勢所趨,因為他原本就是周幽王的嫡長子。不過周平王繼位本身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申侯勾結犬戎殺死了周幽王,雖然不是周平王的本意,但畢竟在天下諸侯心中,周平王乃是弒君而登位(雖然他的父親周幽王才是破壞宗法制的元兇),但選擇周平王為國君,表明天下諸侯從此時開始已經有了野心。

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同樣虢國扶持周攜王,本身問題更大,因為周攜王雖然也出身王室,但他是周幽王的弟弟(相對於周王室屬於小宗),從大義名分上來說,就離得更遠了。按照實際最好的辦法,虢公翰有兩個選擇:

第一,周幽王、褒姒之子姬伯服,作為虢石父的兒子,姬伯服應該是虢公翰的首選,畢竟周幽王在生前就有立褒姒為後的想法,但遺憾的是,姬伯服在驪山一戰中,和周幽王、虢石父一起死在西戎的手中了。

第二、周平王,扶持周平王本身也是選擇之一,畢竟他是嫡長子,但虢石父和申侯有很深的矛盾,特別是在廢長立幼身上,作為兒子,虢公翰不可能選擇仇人去扶持。

虢國本身就在天下諸侯之中具有較強影響力,因此虢公翰無論選擇誰,當時都能籠絡一大批人支援,周攜王也因此得以立足。

不過相比起來,周平王東遷洛邑以後,除了躲開了虢國的直接威脅,還被鄭國、晉國等這些國家保護起來,這些國家原本也是周王室分封出去的小宗,對周王室也負有重大的保護責任,因此得以形成二王並立的局面。

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配圖與原文內容無關)鄭武公滅東虢國

不過虢國過於強勢的風格,也引發了其餘小宗的不滿,公元前767年鄭國趁著國君巡視虢國城防的時候,趁機吞併周邊的小國,並滅掉了近在咫尺的東虢國(其後裔復立北虢國,託庇於西虢國,二者就是一個國家),這個行為也讓晉國多多少少產生了一些想法。

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晉文侯攻殺周攜王,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

周平王動遷洛邑的時候,晉文侯在位已經10年,其勵精圖治之下,國力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為關鍵的是,因為對周天子的絕對忠誠,得到了周天子賜予的代行征伐的大權。在得到了周天子賜予的權力以後,晉文侯在汾水一帶擴張,滅掉了古韓國,擊殺了周攜王(一說公元前760年,一說公元前750年),結束了東周二王並立的局面。

虢國的“中興”

由於虢國曆史記載非常的少,加上東西南北虢國,還有就是在西虢國故地仍有一個小虢,五個虢國並稱給史學家研究虢國曆史帶來非常大的困難,不過有兩個問題可以肯定:

一、虢國和西周時期大部分諸侯國一樣,具有周王室的血統,虢國國君都在周王室任高官。

二、虢國在西周末期到東周初期,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至少在當時各個諸侯國中,虢國具備略微超出的實力

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周平王與虢公忌父

虢公翰在周攜王死後並未交代結局,甚至史書上生卒年也不詳,按理來說周攜王被殺以後,西虢國大義的名分已經不復存在,地位也應該一落千丈才對,但西虢國並未滅亡,其國君虢公忌父受到了周平王的重用。聯想到了周平王晚年以後,隨著鄭國、晉國的逐漸崛起,為了牽制這些諸侯國的實力增長,保留西虢國是維護王權統治一個不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