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德意日,二戰軸心國同盟其實還有5個國家,但沒一個靠譜的

一場戰爭想要取得勝利,有一個靠譜的盟友是很重要的。在國際戰爭中,各國都很重視和利益攸關的國家建立同盟關係,然後並肩作戰,這將為奪取戰爭的勝利提供很大的幫助。而二戰時期,正是由軸心國和協約國兩個陣營在互相對抗,最終由協約國取得勝利。

除了德意日,二戰軸心國同盟其實還有5個國家,但沒一個靠譜的

一般說起來我們都知道當時的軸心國就是由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國組成,德國和義大利在歐洲和非洲戰場上作戰,而日本則主要面對亞洲和太平洋戰場。結果我們都知道,義大利是一個最不靠譜的盟友,所以人們都說,德國的失敗就和缺少盟友有關。但事實並非如此,德國在二戰期間有七個盟友,除了剛才提到的日本和義大利,還有5個國家都屬於軸心國同盟陣營,你知道幾個?

除了德意日,二戰軸心國同盟其實還有5個國家,但沒一個靠譜的

除了日本和義大利,實力最強的盟友就是羅馬尼亞。羅馬尼亞是一個歐洲小國,歐洲國家別看個頭不大,一個個能量都很足,羅馬尼亞也是一個地區強國。而希特勒拉攏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看中了羅馬尼亞的石油。德國引以為傲的閃電戰要依靠坦克裝甲車等機械化部隊,但這些都是喝油的巨獸,沒有了石油再強的坦克都是廢鐵。而德國本身石油出產量不多,戰爭爆發後,石油輸入又變得很困難,這時候拉攏一個富油國就變得很重要。

除了德意日,二戰軸心國同盟其實還有5個國家,但沒一個靠譜的

羅馬尼亞在1940年成為了德國的盟友,這給了德國很大幫助,而羅馬尼亞也拿到了被蘇聯控制的土地和控制了黑海的重要城市。但在1942年,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慘敗,導致羅馬尼亞也損失慘重,羅馬尼亞也就此反水,這對德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除了德意日,二戰軸心國同盟其實還有5個國家,但沒一個靠譜的

接下來是芬蘭。芬蘭是一個軍事強國,在加入德國之前,他和蘇聯爆發過戰爭。但這場戰爭蘇聯慘勝,芬蘭失敗。也正是因為這場失敗,讓芬蘭和蘇聯結下了樑子,在希特勒要打蘇聯的時候,芬蘭就加入了德國的陣營。本來是打算一雪前恥的,結果還沒落著好。

除了德意日,二戰軸心國同盟其實還有5個國家,但沒一個靠譜的

還有一個匈牙利。早在一戰期間,匈牙利就是德國的盟友,只不過,哪個時候他還屬於奧匈帝國。不過,由於一戰失敗,矛盾重重的奧匈帝國被迫解體,變成兩個國家。後來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開戰,匈牙利首都被攻陷,還是在德國調停下使得雙方和解。匈牙利也就此加入德國的陣營。比較有意思的是,在二戰後期,德國處於守勢,蘇聯反守為攻。而這時羅馬尼亞已經反水,然後他調轉槍口就幫蘇聯打匈牙利,四個月後匈牙利就宣佈投降。

除了德意日,二戰軸心國同盟其實還有5個國家,但沒一個靠譜的

還有兩個國家是保加利亞和泰國,這就是兩個無足輕重的小國了,打仗幫不上忙,跑腿也幹不了,只能算是掛名盟友。由此我們可見德國在二戰有多悲劇,七個盟友沒一個靠譜的。義大利喜歡幫倒忙,打仗不行還要浪費人力去救援。日本離得太遠不能直接援助,反倒幫自己招惹了自己最不想惹的美國,氣的希特勒跳腳大罵。羅馬尼亞是個牆頭草、匈牙利有心無力、芬蘭實力不行、保加利亞和泰國是拿來充數的。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扯後腿的隊友,幫助盟軍戰勝了德國,讓我們得以免受法西斯統治。這對德國很悲劇,但對我們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