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因此人做了一件錯事,結果,卻害中國亂了幾百年

公元316年,多年來飽受戰火、天災之苦的西晉王朝早已滿目瘡痍、分崩離析。末代皇帝司馬鄴帶領著殘餘將士向匈奴大將劉曜出降。從晉武帝結束三國鼎立、一統中原到如今不過幾十餘年,曾經輝煌的晉王朝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全因此人做了一件錯事,結果,卻害中國亂了幾百年

中國歷史中,不缺短命王朝。

秦、隋,同樣是建朝不足百年,但不同的是:秦、隋破國後,後起之秀繼往開來,開啟漢、唐盛世。西晉卻留下了無數難以解決的歷史問題。而這些問題從司馬炎開元,就已經埋下伏筆,“八王之亂”往後的幾百年間,整個中原都被推入比三國時期更加黑暗的時代。

那麼,西晉是如何從一統天下走向滅亡,其中,又有那些歷史淵源呢?

東漢依靠地主財閥建立政權,士族階層初現,“衣冠望族”遍地開花,階級分明。到了東漢末年,曹操佔據北方勢力,權利甚至大於皇權。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任丞相。同年,東漢末代皇帝劉協禪位與曹丕,曹魏始建,號魏文帝。

魏文帝曹丕承認士族權利,而後,施行“九品官人法”又被稱為“九品中正制”,因此,而得到士族的認可與擁護。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士族權利大於皇權的政治制度,也為日後的司馬一族的壯大提供了一個契機。

全因此人做了一件錯事,結果,卻害中國亂了幾百年

所謂的“九品中正制”大體是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為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大、小中正產生後,由中央分發一種人才調查表,在該表中將人才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 。。。

據記載,司馬懿自幼聰慧好學,公元208年,曹操任丞相後他被提拔為文學掾,而後,更是一路追隨曹操,深得曹操信任。後任太子中庶子一職輔助曹丕,儲位之爭中,助曹丕獲勝。曹丕之後,司馬懿還輔政曹叡、曹芳兩代君王。

在明帝曹叡時期,司馬懿“北平公孫,西拒諸葛”屢建奇功,威名大振,並多次升遷為大將軍、太尉等重職。同時,他不斷收買士族,獲得士族認可,司馬一黨實力大增。而到了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雖與曹爽同被任命為輔政大臣,但是,上因功高蓋主而被君王猜忌,下有曹爽的排擠打壓,最終,被“升”為無實權的太傅。

此時的司馬懿只能選擇隱忍不發,靜待時機,而韜光養晦的司馬懿不久後便等到了出頭之日。

全因此人做了一件錯事,結果,卻害中國亂了幾百年

在公元249年,司馬懿借曹爽陪同曹芳至高平陵祭祖的時機發動兵變,成功的控制京都洛陽,也是從此時起曹魏大權旁落。而司馬懿的二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的才能,跟他相比也是有過之而不及,將曹魏政權完全的掌控於鼓掌之中。

而此時的蜀漢、孫吳都已不是孫權、劉備在時的輝煌模樣。

劉禪繼承蜀國王位,懦弱、心無大志,諸葛亮嘔心瀝血而死,朝中一片散沙。吳國國軍孫皓對屬下暴戾殘忍,大臣怨聲載道,眾叛親離。至此,歷史中輝煌的三國時代,已在緩緩的走向終結,進入到了“世無英雄,遂為豎子成名”的年代。

公元263年,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司馬昭向蜀國發起戰爭,派遣鄧艾、鍾會、諸葛緒兵分三路攻蜀,此時的蜀國在阿斗皇帝的統治之下,已處於“蜀中無大將,廖作作先鋒”的尷尬局面。勝負毫無懸念,僅僅三個月的時間,曹軍便兵臨城下,劉禪投降,被至洛陽,從此開始了“樂不思蜀”的生活。

蜀漢的正式滅亡,同時,也拉開了三國一統的新篇章。

全因此人做了一件錯事,結果,卻害中國亂了幾百年

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司馬炎繼承其父晉王爵位,在司馬家歷經幾代人人的努力下,群臣早已臣服。對身為魏臣的觀念漸漸減弱,順理成章的,數月後,司馬炎效仿前人曹丕,廢魏帝曹奐,自立魏帝,國號晉,建都洛陽,史稱:西晉。

初登王位,年少但心中卻有雄心大志的司馬炎,面對越發衰弱的吳國,若是沒有趁此機會將吳國一舉收入囊中一統天下的想法那就奇怪了。司馬炎與各大臣經過多次商議,綜合考慮現今吳國的國情,最終,定下了攻吳方案,而後,期準備工作也同時進行。

終於,於公元279年,司馬炎發兵二十萬,兵分為六路,水路並進攻打吳國。

而此時,還自認晉無力攻城、且有天險長江阻隔而無心備戰的孫皓,卻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佔據江東八十餘年的孫吳政權,在僅僅一年的時間裡,就被消滅殆盡。至此,三國鼎立的政權結束,原本應該艱難無比的統一戰爭,就這般順利的完成了。

司馬炎的一生,前有父輩為其鋪路,剷除障礙,後有吳、蜀衰敗,一路基本上走得平平坦坦。可惜的是,坐擁天下的晉武帝不知是滅吳後沒了目標還是怎,完全沒想過的勵精圖治、開拓疆土,打造出又一個開元盛世的想法,反而,將納美人入宮當成正事兒,放任自我、縱情酒色。

全因此人做了一件錯事,結果,卻害中國亂了幾百年

晉武帝滅吳後,想的不是如何徹底穩固吳國的統治,也不是貪圖吳國的糧食錢財,反而是女人。他直接下令指揮大軍大肆蒐羅江南美人,連同吳宮宮女一同送往洛陽。要知道,先有滅蜀時,大批蜀國宮女被送往宮中,加之魏宮原本之數,宮中美女已然過萬。

但是,晉武帝竟是還不滿足,甚至,有一次為了選妃嬪,禁止百姓嫁娶,如有違禁者,論大不敬之罪。有此可見,晉武帝對美人的追求欲之強。可是,面對宮中無以計數的美人,晉武帝想要臨幸那位反而成了難題,於是,晉武帝想出一個頗為滑稽的辦法。

他每天下朝後,就騎著羊車,讓羊在宮中隨意走動,而它走到哪裡,自己就臨幸哪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於是,那些想要被臨幸的宮女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通往自家宮殿的路上灑鹽水,門前插竹葉,以此,吸引羊車的到來。

這便是被後世津津樂道的典故“羊車望辛”。

全因此人做了一件錯事,結果,卻害中國亂了幾百年

而如此龐大的人員開支,窮奢極欲的奢侈生活,怎能少得了錢財的支撐。可笑的是:自收入吳、蜀後,疆土擴張無數的晉武帝,仍然覺得錢不夠用,甚至,他還不惜作出賣官鬻爵之事。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至”,像這樣的事,在當時社會風氣下見怪不怪。

如此之下,朝臣之間相互攀比風氣盛行,而在其中最為著名的那就當屬:王愷、石崇二人的鬥富了。王愷、石崇都是當朝富人的典型,至於鬥富到什麼程度呢?

傳聞,王愷用麥芽糖涮鍋,石崇就蠟燭代替柴火煮飯;王愷在四十里長的路上,用綢緞作為屏風,石崇則五十里都得用綢緞。總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他們相鬥的一個趣點。而王愷就算有身為晉武帝叔父相助,都得略輸石崇一等。

就比如:一次,王愷與石崇鬥富又輸了,晉武帝看不過去,就賜其高約兩尺左右、價值連城的珊瑚樹,王愷立馬帶著去找石崇炫耀。誰知,卻被石崇用鐵如意砸了個稀爛,完事後,更是叫人搬出幾座三四尺的珊瑚樹,讓王愷隨意挑選,就當是賠不是了。

王愷見此,自是鬥志全無,灰頭土臉的回去了。

全因此人做了一件錯事,結果,卻害中國亂了幾百年

這樣的事數不勝數,而石崇不過一介中級官員,就是如此窮奢極糜,更不用說,當時晉朝的頂級階級了。相傳,宰相何曾一日就得吃掉上萬錢,但是,用餐時仍然覺無從下口。其子更是“食之必盡四方珍異,一日之功以錢二萬”。錢財在他們手中,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那麼,士族如此奢靡的生活是如何維繫的,這些錢財又是從何而來?

歸根究底,還是因為當時實行的“九品官人法”,官員的選拔直接依據士族高低來定。為了籠絡朝臣,士族的權利最初由統治者給與,但是,隨著士族多年的發展,這些士族早已根深蒂固、自成一派,而司馬一族更是世家門閥的代表。

所以,晉朝建立後,晉武帝對士族更是百般維護。上位者尚且如此,對官員又是維護、又是放任態度,下屬官員又怎麼可能做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呢。晉自建朝以來的各種問題就擺在眼前,但是,誰也沒有放在眼裡,將它當一回事兒,所有人都沉浸在勝利者的成功當中。

全因此人做了一件錯事,結果,卻害中國亂了幾百年

此時,就算有幾個清醒的人,面對這樣的社會,叫不醒其他人也只能是白白的折磨自己。並且,晉武帝為了鞏固皇權而大封宗室,使得諸王統率兵馬各據一方。太熙元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重,沒有將國家大事託付給重臣,開國功臣都已去世,朝臣惶恐不安,無計可施。

現在看來,這似乎早已預示著了晉王朝的結局。

在晉武帝死後,諸王為爭奪中央權力,內訌不已,最終,形成了國家16年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此舉更是導致了西晉的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胡亂華”時期。

參考資料:

【《晉書》、《五胡十六國的形成解析》、《中國歷史上的九品中正制》、《八王之亂對晉朝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