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原本器重奕訢,為何後來產生嫌隙,導致兄弟失和!

道光在挑選儲君的時候,一度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之間猶豫。奕訢天資聰穎,精通滿、蒙、漢三種語言文字,熟讀百家經典,詩文。不僅文學方面優異,奕訢的武功騎射也不在話下,可以說是一位比較全能的皇子。

但奕詝和他比起來,各方面就要差一些了。不過道光前三個兒子接連早逝,奕詝當時是他最年長的兒子,而且他是孝全成皇后所生,道光認為其“長且賢”,所以一直搖擺不定。

咸豐原本器重奕訢,為何後來產生嫌隙,導致兄弟失和!

為了考驗兩個兒子,道光帝也沒少費心思,有一次他帶眾人去打獵,目的是想考驗兒子們的騎射功夫。奕詝自然不是弟弟的對手,於是在老師杜受田的建議下,奕詝一箭不發,而是對道光說:“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

還有一次道光病重,他召來兩個兒子,提了一些問題,這次是想考驗他們的文治水平。同樣,奕詝也沒有回答任何問題,而是一味痛哭流涕,表現出極其擔心父親病情的狀態。

奕詝這一次次的“感情牌”,令道光深受感動,他認為大清需要一位“仁孝”的皇帝,於是最終決定,傳位於皇四子奕詝,也就是後來的咸豐帝。不過道光還是覺得有些對不起奕訢,便特意在遺詔中指明,除了傳位給奕詝之外,還要冊封奕訢為親王。

咸豐原本器重奕訢,為何後來產生嫌隙,導致兄弟失和!

咸豐和奕訢從小感情要好,這是因為咸豐生母孝全成皇后早逝,他是由靜貴妃帶大的,也就是奕訢的生母。靜貴妃將他視如己出,他與奕訢年紀也相仿,從小一起長大,所以咸豐很是感謝養母,也很重視弟弟奕訢。

咸豐原本很器重奕訢,他一即位,就按照父親道光帝的遺詔,封奕訢為恭親王,授奕訢為十五善射大臣。又將原慶郡王府賜給奕訢為府邸,這裡曾經是乾隆寵臣和珅的府邸。

之後,奕訢擔任過領侍衛內大臣,奉命在軍機處行走,打破了清朝皇子不得干預政務的祖制。接著管理三庫事務,補授宗人府右宗正,升授宗人府宗令,又授為閱兵大臣。咸豐尊養母靜貴妃為康慈皇貴太妃,還恩准奕訢可戴用紅絨結頂冠,朝服蟒袍俱準用金黃色。

咸豐原本器重奕訢,為何後來產生嫌隙,導致兄弟失和!

看到這裡,似乎感覺歷史又在重演,以前雍正和他的十三弟怡親王胤祥,好像也是這樣感情深厚。但遺憾的是,咸豐和奕訢的兄友弟恭,並沒能延續下去。後來不僅奕訢逐漸不受重用,在咸豐去世後,奕訢甚至還聯合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將咸豐所定的顧命八大臣全都拿下了。

按理來說,以咸豐和奕訢原本的感情來說,當咸豐在確定顧命大臣的時候,理應第一個就寫下奕訢的名字,然而最終名單中卻沒有他。那麼這對好兄弟,為何後來會產生嫌隙,導致兄弟失和呢?

咸豐原本器重奕訢,為何後來產生嫌隙,導致兄弟失和!

這就要提到,在兩人生命中,都很重要的一個人物了,那就是康慈皇貴太妃。咸豐五年,有一天咸豐去向養母請安,當他走進寢殿的時候,皇貴太妃看到人影,誤以為是親兒子奕訢,便說道:“你怎麼還沒走,我該說的都說了,他這個人性情難辨,千萬不要與他生了嫌隙。”咸豐一聽,果然我這個養子,不如你的親兒子,心裡自然很不舒服。

不久,皇貴太妃病重,咸豐急著去探望,恰好路上遇到奕訢。奕訢對咸豐說,如今母親病得厲害,她此生唯一的心願,就是想要皇太后的封號,如果能夠給她,相信對她的病情也有幫助。

咸豐由於急著去探病,就含糊其辭應和了一聲,結果奕訢就以為他答應了,便開始著手去辦這件事。就這樣,皇太貴妃如願得到皇太后的封號,幾天後便去世了。咸豐一開始想著為養母沖喜,也就沒怪罪奕訢擅作主張。可等到養母去世,咸豐便以“葬禮多有疏漏”為由,罷免了奕訢一切職務。

咸豐原本器重奕訢,為何後來產生嫌隙,導致兄弟失和!

此時的咸豐,已經對奕訢越來越不信任了。後來英法聯軍入侵,咸豐急忙逃往承德避難,他想起自己還有奕訢這個弟弟,於是命他留在北京談判。奕訢在此期間,收穫了很多人心,就連西方人都對他好感大增。

奕訢在北京的勢力逐漸擴大,而咸豐在承德時的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肅順等人深受咸豐信任,他們害怕奕訢將來會獨攬大權,便趁機離間咸豐與奕訢的關係。不僅如此,他們還阻撓兄弟二人見面,導致兄弟倆的隔閡始終沒能解開。

就這樣,咸豐帝最終病逝於承德。在臨終之前,他仍然在猜忌奕訢,所以在任命顧命大臣的時候,完全沒有將其考慮在列。但他不知道,後來奕訢還是聯合慈禧,自己將大權奪了回去。清朝也開始朝著,與咸豐心中希望完全背道而馳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