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君者”趙盾和趙氏孤兒的由來

“西戎當日進神獒,趙家百口命難逃;可憐公主猶囚禁,趙朔能無決短刀!”這是元代紀君祥《趙氏孤兒》中的一首詩。《趙氏孤兒》講的是春秋時期的一段故事,主人公為趙武。趙武是趙盾的孫子,我們都知道文天祥的《正氣歌》中有這樣一句詩“在晉董狐筆,在齊太史簡”。當時就是董狐在史書上寫道“趙盾弒其君”,趙盾也因此揹負幾千年的罵名。

“弒君者”趙盾和趙氏孤兒的由來

趙盾的父親是趙衰,趙衰曾經跟隨晉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立下了汗馬功勞。晉文公歸國掌權之後,重用從亡之人,趙衰因此而掌握大權。趙衰死後,趙盾在父親功勞的廕庇下,在晉國繼續擔任要職。曾輔佐後晉國三代君王,分別是晉襄公、晉靈公和晉成公。

晉襄公死後,趙盾立年幼的夷皋繼位,是為晉靈公。這段時間,趙盾可謂是風光無限。晉靈公年幼,將國事全部交給趙盾來處理,趙盾也因此成為晉國君主的代言人。我們要知道晉國自晉文公以來,便是中原諸侯的盟主,因此凡是有晉國參與盟會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由趙盾來代替晉靈公的。

“弒君者”趙盾和趙氏孤兒的由來

後來,晉靈公漸漸長大,逐漸感覺到自己的權力受到趙盾的制約,感到非常的不自在。而晉靈公呢,又是一個非常荒淫殘暴的君主。經常在高臺用彈弓射擊街市的平民百姓,那些百姓有的被射中眼睛,有的被削去半個耳朵,搞的人們惶恐不安,而靈公卻以此為樂。

有一天,趙盾經過宮殿,看到晉靈公的兩個隨從抬著一個筐子往外走,筐子裡有一隻手露在外面,趙盾問那兩個隨從。原來是廚師煮熊掌沒有煮熟,就慘遭晉靈公殺害。趙盾於是進宮去勸諫,晉靈公迫於趙盾的權勢威望,只好承認自己錯了。從那以後,晉靈公就想殺掉趙盾,好讓自己可以無拘無束的嬉戲。

於是晉靈公派了一個刺客去殺趙盾,這名刺客是一位很有正義感又慷慨激昂的漢子,當他來到趙盾家裡,看到趙盾為國事操勞的樣子,很是感動,就悄悄地又退出來,望著滿天的星星長嘆一聲:“殺國家的棟樑之臣是不義,違背君令是不忠,可叫我怎麼辦?”這位慷慨悲歌的燕趙漢子,最後把自己的頭顱撞向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樹。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晉靈公看到趙盾沒有死,於是又想出了另外一個辦法。在九月的一天,晉靈公又佈置好了另一個陰謀。這一天,他請趙盾來宮中喝酒,又在室外伏下甲士,準備一擊成功。由於趙盾手下以死相救,趙盾逃出晉都。趙盾的堂弟趙穿在桃園殺死了靈公。趙盾還沒有離開晉國領土,聽說靈公死了就又回來了,擁立公子黑臀為君,是為成公。以下引出趙氏孤兒的故事。

“弒君者”趙盾和趙氏孤兒的由來

事情的經過就是如此,趙盾既沒有動手殺靈公,也沒有參與謀劃殺靈公,因此他覺得自己很冤。史官董狐向他解釋道:“你作為正卿,國家的執政,逃跑卻又不跑出國境,回來又不誅殺趙穿,你就是真正的兇手。” 趙盾對此是無可奈何。

“弒君者”趙盾和趙氏孤兒的由來

關於靈公與趙盾間衝突的原因,今人看法不盡一致。有學者認為,這是趙氏專權,而“靈公長,思收政權”所致,並進而得出結論,靈公被殺,明是趙盾與趙穿的“預定陰謀”。這種看法未免失之偏頗。趙氏專權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但靈公之“侈”,典籍也有確鑿的記載,趙盾力諫失君之道的靈公,招來殺身之禍也在情理之中。靈公被殺時,趙盾逃奔在外,豈能預謀弒君?至於太史董狐所書:“趙盾弒其君。”明是對趙盾的不公,連孔子也為趙盾惋惜,“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晉景公三年(前597年),司寇屠岸賈欲誅趙氏家族,曾說;“盾雖不知,猶為賊首。”可見,趙盾確實不知道弒君一事。

“弒君者”趙盾和趙氏孤兒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