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無法成為大國的德國!

在一戰爆發之前,德國的經濟實力,人口體量可以說已經遠遠超過了法國或者英國本土。但是在殖民地面積上,德國259。1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只是法國1167。7萬平方公里的1/4不到,更別說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和自治領總面積高達3397。3萬平方公里。造成這一切的很重要原因,莫過於德國在1871年才完成最終統一(而且是不完全的統一),相反英法則是已經完成數個世紀大統一的中央集權體制了——當然啦,先發其實未必真的是優勢,具體參考另一個曾經擁有大片殖民地,但是在1913年已經全無存在感的歐洲國家。

而且回到1913年那個歷史節點上,德國的工業水準冠絕歐洲,自19世紀以來,優秀的數學家和科學家層出不窮,在各種人文學科上也湧現出一大批迄今為止都讓世人津津樂道的偉大學者,德語世界的古典音樂家以及文學家星光熠熠,可以說即便在軟實力的領域,德國也在逐漸地走向巔峰。對於一個處於強勁上升勢頭的國家來說,最需要的是什麼?

能夠引領整個國家走在正確道路上的政治家,在那個格局下,德國作為歐陸第一強國,去進行爭霸世界的軍事冒險,恰恰是不甚可取的

永遠無法成為大國的德國!

合適的外交策略,尤其是在英法俄奧四強之間能夠尋找到某種戰略平衡點的外交策略,也就是說要構造出一個,即便爆發歐陸大戰,都不至於讓德國從一開始就陷入戰略上被動的國際關係格局

不得不說,在這一點上,維也納比柏林要老練得多,聰明得多,而柏林一直以來,就缺乏優秀的外交手腕,甚至說得更絕一點,除了俾斯麥這個極個別的案例,柏林從來都缺乏優秀的戰略大師,對國家走向進行有足夠戰略眼光的頂層設計,這點上德國比英法相差太遠了,甚至比義大利都不如——柏林在俾斯麥去世之後,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的角色實在太過尖銳,以至於在一戰開始前,其實已經形同於在整個歐洲出現了“德意志包圍網”,這也是德國外交失敗的一個典型案例。德國以戰爭為爭霸手段,導致的結果就是作了兩次之後,自己的領土面積縮水了將近20萬平方公里

永遠無法成為大國的德國!

地緣位置太差

開啟地圖,我們會發現德國處於歐洲中心平原,這一地位給德國帶來的深重的災難。神羅衰落,中世紀結束,新興的資本主義和民主國家崛起時,德國成了列強們的戰場,誰有了矛盾都要在德國打上一架,面積還不沒東三省大的地方上分解成密密麻麻的大小邦國,各自為戰,各自找列強靠山。多虧天無絕人之路,普魯士崛起使得德國統一,德意志民族終於站了起來。

然而這遠遠沒有結束。

永遠無法成為大國的德國!

站起來的德意志,擁有歐洲最大的人口和根植於開爾文教的普魯士精神加成,環視四周,發現自己人這麼多地盤還這麼小,不服。但當年俾斯麥的外交政策叫“五球不落之戲”,聯合奧地利,同盟俄國,拉攏英國,然後乾死法國。玩的就是平衡政策,不驕不躁,穩步推進,不刺激周圍列強,先乾死宿敵法國再逐一擊破。

但膨脹的威廉二世並不喜歡這麼幹,他趕走俾斯麥,開始明目張膽的擴張,一戰爆發:德國優勢很大,

四面八方的協約國按在地上摩擦。

灰頭土臉的德意志並沒放棄,發展二十年後,國力又恢復了(這一點不得不佩服德國人…),憑著梭哈一把,贏了香車嫩模輸了下海乾活的態度,迎來了德意志民族有史以來最瘋狂的納粹時代。不得不說,這一次納粹差點賭贏了,然而民粹一旦形成就無法停止,不斷膨脹的納粹德國開始無休止的擴張,最終深陷戰爭泥潭,漸漸支撐不住,東西兩線最終被人推到老家,再一次被按到地上摩擦。

永遠無法成為大國的德國!

至此,德國徹底安省了,屁大點地兒就屁大點地兒吧,不打了不打了,再也不擴張了,不僅安心種地養豬,還積極在國際上當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