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謀為何名垂青史諸葛亮拒絕魏延,到底出於怎樣的考慮

對於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有很多人發表過自己的高見,縱論魏延提出的這個奇謀是否可行,以及諸葛亮為何拒絕採納魏延這個奇謀。雖然多數都是分析猜測,但其中確實有很多真知灼見,讀來使人長知識。不過, 是否有人思考過,魏延的軍事才能被諸葛亮這樣荒廢,對蜀漢造成了怎樣的傷害?他拒絕魏延到底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子午谷奇謀的史籍記載:

諸葛亮北伐曹魏是其後期輔政的最重要行動,在其決定進行第一次北伐前夕,魏延曾向諸葛亮進言獻策,具體如下:

子午谷奇謀為何名垂青史諸葛亮拒絕魏延,到底出於怎樣的考慮

子午谷奇謀為何名垂青史諸葛亮拒絕魏延,到底出於怎樣的考慮

子午谷奇謀的意義:

子午谷奇謀為何名垂青史諸葛亮拒絕魏延,到底出於怎樣的考慮

兩種資料所記內容大體相當,但也有不同,前者說是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後者說可到長安,咸陽以西可定,但二者實質意思相同,都是魏延和諸葛亮兵分兩路伐魏,第一路以諸葛亮率領的部隊為主力出祁山、出斜谷向魏國推進,第二路則以魏延率領的少量部隊為奇兵,悄悄出子午谷直撲魏國關中的長安,甚至是潼關,使關中魏軍首尾不能相顧,這樣很有可能取得北伐的勝利。由此判斷,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一條很有價值的戰略建議,可惜諸葛亮卻認為魏延率軍出子午谷北進長安是“懸危”之舉,不如穩步推進把握,所以拒絕了魏延的建議。

講史君這樣認為:

子午谷奇謀為何名垂青史諸葛亮拒絕魏延,到底出於怎樣的考慮

很多人支援諸葛亮的做法,覺得魏延的建議太過冒險,很可能會被消滅在長安城下,從而大挫諸葛亮主力部隊的北伐士氣,導致北伐失敗。不過講史君認為,魏延的計策確實是風險性比較大的軍事行動,勝負參半,但卻是蜀國唯一一次可能獲得成功的大膽行動。事實也證明,諸葛亮後面按照他的想法進行了五次北伐,沒有一次取得成功,加上他的繼任者姜維也多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這說明按照諸葛亮的想法穩步推進,是完全不能取得北伐成功的,因為蜀魏兩國現實情況就是蜀弱魏強,不出奇兵是不可能以弱勝強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魏延以奇兵出子午谷的計策,是蜀國最有可能以弱勝強的機會。

諸葛亮拒絕子午谷奇謀的想法:

子午谷奇謀為何名垂青史諸葛亮拒絕魏延,到底出於怎樣的考慮

有人認為諸葛亮之所以不採納魏延的奇計,首先是因為魏延的計策與諸葛亮的戰略目標不符,這是無稽之談,諸葛亮的戰略目標顯然是幫助劉備完成基業,消滅曹魏,難道魏延的奇謀不是為了這個目標嗎?其次是因為諸葛亮一生行事過於謹慎,司馬懿也曾這樣評價過諸葛亮,說他“平生仔細謹慎”,這一點倒確實是真的,史料記載諸葛亮也正是因為不願冒險而拒絕魏延之計。但這並不一定是全部真相,應該還有兩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困惑著諸葛亮。

一、害怕魏延失敗損兵折將

子午谷奇謀為何名垂青史諸葛亮拒絕魏延,到底出於怎樣的考慮

如果派魏延率一軍出子午谷到長安被魏軍消滅,那麼作為主帥的諸葛亮顯然要跟著一起承擔責任,更重要的是,那樣確實會對蜀軍北伐事業造成打擊。這是諸葛亮拒絕魏延奇謀的主要原因,也是表面原因。

二、擔心魏延勝利引發鉅變

子午谷奇謀為何名垂青史諸葛亮拒絕魏延,到底出於怎樣的考慮

這裡說的鉅變有兩層含義:

一是蜀國在關中如果大勝曹魏,必然會引發魏國的全力反擊。諸葛亮和魏延拿下關中的大片魏國領土,魏國必然集中大部分兵力對蜀國進行反擊,蜀國在新佔之地與魏國決戰,而大後方益州距離遙遠,將很難扛住魏國的反攻,除非東吳也能同時全力伐魏,倒有幾分勝算,即使這樣要徹底消滅魏國,可能性也是極小的。諸葛亮一定認為這樣的風險太大,搞不好蜀國可能會亡在他的手裡。

二是魏延如果立下這件奇功,恐怕會引發蜀國政局動盪。魏延佔領關中,立下奇功,極有可能形成與諸葛亮分庭抗禮的局面,那樣可能會影響諸葛亮的施政,出現他認為的不利局面。從實際情況看,諸葛亮確實不願在戰場上多給魏延機會,這說明其內心中始終有這樣的擔憂,從其逝世前的臨終安排也能看出,自始至終諸葛亮都沒有完全信任魏延。

講史君這樣看待諸葛亮和魏延的關係:

子午谷奇謀為何名垂青史諸葛亮拒絕魏延,到底出於怎樣的考慮

魏延作為劉備很看好的重要帥才,幾乎是蜀漢後期能力僅次於諸葛亮的軍事人才,只可惜,諸葛亮一方面要全力完成劉備的重託,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國內政局出現重大變故,有負劉備的重託。所以,很多時候,諸葛亮都不想把自己的責任分攤到他人身上,即使是和他一起接受託孤的李嚴也不行,更何況是魏延呢?由此可見,諸葛亮是被託孤捆住了手腳,使他不敢放手讓其他人發揮全部能力,唯恐那樣會使蜀國內部的矛盾失控,辜負劉備的重託,因此他對很多人都不放心,這真是“高人誤了能人”!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